許玲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九十余年的奮斗歷史當中,一直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與人民群眾形成密切的聯系,將異常強大的凝聚力作為武器克服了經歷過的所有困難,讓中國人民得以解放,走向更好的生活。人民群眾始終支持和擁護著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一種十分緊密的關系。不過由于時間的推移,人民群眾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并不是絲毫未變的。隨著大環境的不斷變化,如何加強黨群關系已然成了目前在思想政治工作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強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認同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黨群關系;作用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及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將各個族群之間的四大認同感加以促進,這四個認同感包括對于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于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做出指示,在對以上四個認同加以促進之外,還應該逐步增進對黨的認同。雖然不管是四大認同還是五大認同都是針對少數民族來說的,不過這就能看得出加強人民群眾在當今形勢之下對中國共產黨認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若想將這樣的認同感得以提升,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信仰上的認同
想要真正加強人民群眾在信仰方面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繼而切實密切黨群關心,首先就應該提高黨在宣傳方面的力度。在思想政治工作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應該積極探索,將一些單調的宣傳修辭加以革新,構建出一種更為生動,并且與人民群眾貼近的語言表達形式。這種語言不僅能夠在中國共產黨長期的宣傳工作中挑選,也可以在中國共產黨以往出現過的表達方式中選擇。現代社會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積極引導社會上的主流媒體對中國共產黨主流價值加以宣揚,對來自各個方面不同的觀點加以正視,繼而跟人民形成一種共識。
二、道義上的認同
思想政治工作若想加強人民群眾在道義方面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要在心理疏導以及人文關懷基本原則的指導之下,對國內外一些優秀的道義認同理論加以大力的借鑒和宣揚。目前,道義認同理論在我國的政治領域已然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而在形成道義認同的過程當中,人民群眾通常會受政黨的形象,以及利益方面選擇之類因素的影響。所以說在思想政治工作當中如果想要加強人民群眾在道義方面對中國共產黨的人通常,一定要在積極探索以及宣傳在道義上的認同理論,與此同時還要堅持對人民群眾人文方面的關懷以及心理方面的疏導。
三、理論上的認同
思想政治工作若想加強人民群眾在理論方面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應該做到逐漸加強對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組織以及績效等方面內容的宣傳。第一,要逐漸增強對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反應理論的宣傳。這是因為意識形態方面的認同能夠給黨的執政供給出合法性更強的依據,與此同時還能夠降人民群眾在心理和精神層次更好的凝聚起來,這個觀點的本質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要積極宣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第二,黨組織理論宣傳的加強。中國共產黨具備健全的、嚴密的一套組織體系,這應該就是中國共產黨切實加強人民群眾從理論層面對其認同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在實施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當中,加強對組織理論方面的宣傳可以讓人民群眾更好的理解中國共產黨的章程的基本宗旨等;第三,對中國共產黨在績效方面的宣傳。應該說人民群眾在對以上兩點認同的前提都是將黨在執政績效作為前提和基礎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時刻將社會上的輿論導向把握好,利用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對黨的管理和績效加以宣揚,從而達到讓人民群眾對黨的工作加以認識和理解的目的[1]。
四、利益上的認同
思想政治工作若想加強人民群眾在利益方面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必須要積極推進相關惠民政策宣傳和具體實施的進程。中國共產黨對于民生問題的關注,是其在社會轉型階段獲得人民群眾從利益層面上認同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實施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人員應該擅長利用相關的政治思想導向去對我們國家國情和民情加以精準的分析和掌握,將人民群眾所反映的意見以及訴求融入到惠民政策制定的內容當中;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積極將中國共產黨跟人民群眾間的平衡關系維持好。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之下,將一些惠民政策加以積極的制定和實施,從而保證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綱領和政策是為了達成大多數人最大的利益;第三,思想政治工作還要積極的對黨相關政策落實的具體狀況加以良好的監督以及反饋,從而推進利益補償機制的完善;第四,要積極掌握下崗職工、農民工之類弱勢群體在思想方面的動態,引導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擇業觀,并且鼓勵他們要積極面對生活,勇敢的擺脫生活上的困擾[2]。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能夠讓人民群眾從不同方面加強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繼而使黨群關系更為密切,對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中國共產黨要時刻保持應該具備的先進性,堅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要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為人民著想,逐漸加強人民群眾在信仰上、道義上、理論上以及利益上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繼而創建出一個和諧的中國,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提供保障,使中國能夠長期保持大國的地位不變。
參考文獻:
[1]柴寶勇.論中國的參政黨認同:問題及對策——基于政黨認同形成基礎的分析[J].探索,2011(03):69.
[2]束錦.黨群關系的時代變遷、挑戰及其重建——基于利益協調視角的探討[J]. 學習與實踐,201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