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琴
摘 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和生活化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成果:實現英語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倡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推廣,為“生活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實施的舞臺。我們育紅小學的幾位英語教師在2011年結合自己學校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申請立項了市級課題《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生活化的課堂教學;課內課外作業的擴展。
二、課題研究的做法
1.我們認真學習了生活化的教育理論,立足本校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
2012年12月14、15日我們借助運河區創新力課堂培訓的東風,認真學習了幾位全國主要專家的精彩演講,尤其是主維山老師關于“生活英語化,所以英語生活化”的講座,受益匪淺。
2.對照課題研究計劃,同各種教學教研活動結合
首先,把課題研究與家常課相結合。課題研究過程中,按照課題研究計劃,組內老師認真上好每節家常課。
其次,讓各類研究課和課題研究相結合。在組織參加示范課、實驗課和各級優質課的過程中進行研究,在進行個人、小組、大組的實踐課、交流課、匯報課的過程中進行研究。課題組幾位老師輪流講課,然后研討。老師根據教學實踐建立了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孩子們的感性認識,使教學變得更加鮮活、更有吸引力。
最后,把各種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相結合。我們把之前傳統、單一的教研模式進行改變,使教研形式變得靈活、互動,我們還建立了備課組,根據需要使用分散、集中不同的方式開展各類教研活動。
3.注重反思,不斷積累
我們依照實踐、反思然后再實踐、再反思的研究過程,提高教研水平。我們對照課堂、問題、案例進行反復反思、揣摩和比較,使課堂教學更加藝術化。
三、研究成果
1.實現了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以人為本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磨礪了意志、陶冶了情操、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生活經歷、提高了思維能力、發展了個性和提高了他們的人文素養。所以,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在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外,還要積極利用其他的課程資源,尤其注意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
(1)與音樂課的整合
在冀教版的小學英語教材里本身就有很多的英語歌曲和兒歌,老師也可以把一些教學難點結合孩子們平時喜聞樂見的旋律自編兒歌,學生在反復吟唱過程中很容易掌握目標句型,并且語音語調也得到提升。老師還可以根據旋律經常讓學生做填詞練習,他們唱起來也是不亦樂乎。
(2)與品德課的整合
與其他各門學科一樣,英語課同樣肩負教書育人的責任,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內容。比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拿錯了要學會道歉:They look the same. Im sorry,our ...
(3)與微機課的整合
比如現在六年級英語正學習季節這一單元,而微機課最近正學習建網站,我便和微機老師協商讓他們制作關于季節的英語網站;和美術課的整合學生在學完文具、生活用品、顏色等很多內容后,都可以做畫畫寫寫、聽聽畫畫的活動。
在與眾多學科整合的過程中,發展了他們的多元智能,發現和開發學生具有的那些在傳統教育中不被承認或未被發現的智能強項,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實現真正意義上人的全面發展。
2.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在生活化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把原本蘊藏于平時的生活經驗、愛好特長轉化為課程資源,讓每位學生的注意力更細致地轉向生活,讓學生感覺英語就在身邊,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更多體會成功的體驗,從而保持和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也養成了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和總結的習慣,由經驗缺乏不斷學習同行老師的狀況發展成本地區教學的主干。課題組成員最近幾年也取得了一些榮譽:幾位老師分別獲滄州市及運河區小學英語學科帶頭人,在各級優質課比賽中多次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獎勵,并有多篇論文獲省市級獎勵。
課題已經結題,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也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和同行的一致肯定和認可。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停止研究的步伐,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學習、探討、實踐教學生活化的理論,為生活化的理論大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劉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及方法[J].新校園(中旬),2016(5).
[2]沈蘭.興趣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催化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