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攀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渴慕那些老教師能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簡潔高效,要做到課堂的簡潔高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認為在閱讀教學設計中,精選教學目標,精簡提問、精簡教學環節都是優化簡潔課堂的有效手段。
一、精選教學目標
在設計《親愛的爸爸媽媽》一課時,起初我有點無所適從,乍一看,這篇文章分成了四個部分,而且邏輯關系不強。我感覺自己有很多要講的東西,但如果每一部分都講的話,顯然不行。怎么辦呢?于是我就從教學目標入手。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選擇以實現情感目標為主,讓學生切身感受歷史上的這次屠殺事件,了解人們對于這次屠殺事件的態度,從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戰爭觀,樹立和平的意識。于是我很快明晰了教學重點,整個教學思路簡明了,我將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內容作為分析的重點。第二部分內容只挑最直接表明作者觀點的兩個句子進行理解。
(1)沒有仇恨,沒有憤怒;只有悲哀,只有記憶,只有警告——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2)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二、精簡問題,利用主問題作為抓手
我在上課的過程中,特別是當我提的問題學生答不上來時,我就會很著急,就會很不自覺地問上一連串的問題,名為引導,實則步步為營地引著學生向我的“板書”靠近。這種零碎的問答無形之中成為限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牢籠,我發現學生對此并不買
賬。在參加新教師培訓的時候,我學習了用主問題提綱挈領進行閱讀教學。我也很想嘗試在課堂中提問的時候使用主問題,避免無效零碎的問題。
我不得不弄清楚什么是主問題?什么樣的問題才算是真正的主問題呢?于是我翻看了相關的書籍。余映潮認為主問題就是課文閱讀教學中能從課文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欣賞的重要提問。
如果一節課中分層次地出現幾次“主問題”,那么就必然能形成幾個教學的版塊,使教學結構發生深刻的變化。如果在設計主問題時,能考慮好各個板塊的時間切分,這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帶動著教學節奏的變化,讓學生的整個學習有張有弛。
1.課文:人教版課標教材八年級上《親愛的爸爸媽媽》
設計:用三個“主問題”
(1)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第一個問題設計的目的是從總體上感知課文內容。
(2)從文章的何處讀到了沉重,從何處讀到了美麗?
第二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整體分析課文。
(3)不同的人對這次歷史屠殺事件的態度是怎樣的?從不同人的態度中你可以體會到哪些情感呢?
第三個問題設計的目的是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
2.課文:人教版課標教材八年級上《桃花源記》
設計:使用主問題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課文,欣賞課文。
(1)桃花源美在哪里?
第一個問題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尋找美點,分為三個方面:自然環境之美、生活環境之美、人情之美。在尋找到美之后,我又引導學生讓學生多角度地對課文的美進行欣賞,包括語言之美、描寫之美、情感表達之美。這樣做既是為了欣賞,也是為了探究,同時為了發現規律,讓學生在某一方面得到比較強烈的審美體驗。
(2)桃花源外面的生活可能是怎樣的?作者給了我們怎樣的
暗示?
這個問題是跟第一個問題聯系起來的,為了讓學生整體分析課文內容并學會通過對比和聯系前文的方法來感知課文內容。為了能讓學生有一個喘息的機會,我在尋找美的過程中加入配樂朗誦、展示圖片等環節,讓文章所營造出來的美的氛圍和意境能夠更持久些。
(3)作者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找到這個理想的社會?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內涵,也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情感。
其次,我覺得話題也是主問題的一個變式。主問題就融合在討論的話題中,余映潮老師在教《小石潭記》這一課的時候,就設計了這么一個教學片斷:他給了學生20個話題。有《小石潭記》的小、《小石潭記》的石、《小石潭記》的潭、《小石潭記》的色與光、《小石潭記中的對比與烘托等。他把這20個“話題”作為學生自行理解、體味、探究《小石潭記》的抓手,將學生的眼光與思維引進課文。讓學生從多維的角度來賞析理解課文。
三、精簡教學環節
倡導非線性的版塊預設。“線性”的教學流程一問只有一答,而且哪個問題先問,哪個問題后問,都做了“精確”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從客觀上抑制了課堂“生成”的可能,缺乏包容性和彈性。這會延長教學環節的數量,讓課堂變得單向冗雜。而“非線性”的“版塊預設”是分支式的,一問有多答,一項任務可能出現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決路徑。這樣的版塊設計就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無限可能。我努力嘗試著精簡教學環節,我認為要想做到教學環節的精簡首先就要準確地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人教版課標教材八年級上《核舟記》
初步設想:核舟特點—說明順序—說明語言—說明方法
設計:以精簡教學環節為指導設計教案
我看了很多教案,一些教案把核舟的特點和說明方法都設計進去了,我覺得這沒有必要。
在這篇文章中,說明順序與核舟的特點及作者的說明方法相比,顯得更為重要。
人教版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兩個單元都是說明文,以后可以慢慢來。
本篇課文的難點是品味語言和體會作者奇巧的寫作手法:觀察細致、記敘與描寫結合、想象力豐富。
本課的教學環節:說順序—說作者—品語言。
劃出表示核舟空間各個不同部分的詞語,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向我們介紹核舟的?理清順序也就理清了作者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
給出學生三個話題,(觀察細致、記敘與描寫結合、想象力豐富)讓其任選一個討論。運用對比替換并做示范的方法,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精妙。
總之,要使語文課堂真正做到高效簡潔,還需要不斷地鉆研,
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外,還有更多巧妙有效的辦法,我們所追求的簡潔高效的課堂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語文教學質的
飛越。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