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瑾
摘 要:英語閱讀的情感培養是激發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興趣的關鍵。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情感態度是興趣、動機、自信、意識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注重情感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學方式;文化認識;情感
當前的英語教育是培養學生對英語及情感的表達,學生的情感培養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英語課程不僅要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還要在情感方面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得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那么我們在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呢?這里我列舉了幾個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老師是指引學生學習的燈塔,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決定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研究顯示,學生對一個科目的喜好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和老師相處的愉悅程度。所以老師要和學生保持和諧的關系,為學生的情感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教學態度是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橋梁,營造一個活躍的教學氣氛能夠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也能促進學生和老師形成友好關系。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學生交流,對學生犯的錯誤要用溫和的語氣和學生探討,這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如果學生和老師融洽地相處,老師就能夠更好地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學生如果以單一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英語會對英語感到厭煩,這時就需要老師來改變一下教學方法了。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情感素養的培養效果也是不一樣的。閱讀英文課文時,初中生對英語單詞的認識度還不高,老師在講解時,通常是逐句逐句地講解,學生雖然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卻沒有真正體會到文章中蘊含的情感素養,老師在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給大家分享自己對文章的感想,最后老師再總結文章的主要思想情感。同時,老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豐富的圖片、視頻、音樂的渲染下,學生會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每一單元的welcome部分,我們可運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模擬情景進行表演,可以提高對英語的興趣,在輕松有趣的英語課程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
三、提高學生對外國文化的認識
想讓學生讀懂一篇英語文章,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剛剛接觸英語,對國外的文化背景并不是很了解。如果學生在閱讀時有一定的外國文化知識,那么他們學習文章會更容易,對文章中的精神內涵也能夠理解得更透徹。比如,在閱讀一篇關于中西方基本禮儀的文章時,學生因為不懂西方的禮儀,所以讀起來會比較困難。在問候別人時,英國人喜歡用天氣的情況來交流,而在東方,人們喜歡以有沒有吃飯的話題來交流。如果學生知道這些文化習俗,就會很容易地理解文章。學生如果能夠理解文章,那么文章中的情感素養也就凸顯出來了。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普及一下外國文化,以視頻、圖片的形式進行講解,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四、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閱讀興趣
我們在前文中提到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那么在英語閱讀中也不例外。一個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有諸多方面的影響,自信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如何建立起學生對閱讀的自信,這就需要老師來幫忙了。自信源于成就,當一個學生英語取得好成績、被老師表揚、成功做好一件事的時候,自信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老師在抽取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如果回答錯誤,老師要幫助學生改正,不能直接批評學生沒有認真聽講,老師如果否定了學生,那么學生就失去信心,并且對老師也失去信任,對英語閱讀更是失去興趣。所以,老師要在學生有困難時幫助并且鼓勵他們,比如某一個學生不能回答老師給出的問題,老師可以對他說:“I
believe you/Try it again/Dont be afraid”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就會對問題仔細地思考,并且得出答案。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自信,也可以增強自己的獨立意識,對閱讀時產生的問題能夠理性分析,提高自己對文章的情感素養。
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是對學生詞匯運用、理解及自身情感素養的訓練,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加強訓練,還要注重學生的情感素養,和學生有融洽的關系,使教師進一步關心學生的內心情感。而且,老師要及時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同時也要提高他們的情感素養。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把閱讀當做是一種享受,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也能讓他們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楊云.初中英語多元素質教學實踐的呈現[J].亞太教育,2016(4).
[2]趙萬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情感思維能力的培養[J].信息化建設,2015(1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