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
摘 要:高中的地理教學已經脫離了義務教育的范疇,因此,它相較于初中地理教學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然而由于高中地理教師對初中地理缺乏細致的認知,不能幫助高一新生迅速進入高效專注的學習狀態,從而導致地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因此,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將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起來,對提高地理教學效率意義重大。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對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地理教學;銜接研究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初、高中地理教學是兩個互不相干的系統,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學之間的銜接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雖然給地理教學帶來了良好的助力作用,但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仍舊存在很大的結構問題。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將初、高中地理教學進行合理的銜接,依舊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問題。
一、新課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學的積極意義
1.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之后,地理教學已經轉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轉而注重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強調了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使地理教學變得更加人性化與科學化。地理教學是學生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對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構建至關重要。新課改對地理教學內容的調整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的傳輸,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地理教學的內容涉及許多專業性的詞匯和知識,學生有時候不能較好對知識進行吸收掌握,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加之傳統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不高,進行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自然大大降低。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就是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發,使學生主動了解地理知識,加強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意義。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將地理知識活學活用,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就會不斷提高。
3.注重地理教學的現實意義
地理教學的實際意義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合理地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實際上,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助力生活,地理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只注重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忽略其現實意義,就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因此,新課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學,除了將地理知識更加系統全面地傳授給學生,更注重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整合
運用。
二、如何加強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
1.以人為本,改進教學模式
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采用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在學生進入高中的迷茫時期,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地理教學。教師雖然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推動教學進程的主導作用,但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明確學生地理學習的基礎及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整合教學內容,從而使初、高中地理教學之間的銜接更加順暢自如。
2.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
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的。學生只有意識到初、高中地理教學的不同,主動發掘潛在問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彌補不足和加強基礎的方式,主動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中,才能使初高中地理教學之間的銜接更加順暢。因此,學生要改變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例如,針對課本上所描述的地理現象,深度挖掘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明白其中的規律。另外,也可以使用制作圖表,將重點知識更加清晰詳盡地表現出來的方法輔助學習。
3.教育部門加強對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工作的重視
教育部門應該充分了解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中出現的問題,加強重視程度,并積極開展活動,使初高中地理教師充分認識地理教學銜接的重要性。另外,更要發揮自身的調和作用,使初、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標準、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通暢的交流和溝通。只有初、高中教師對彼此的教學實踐有翔實的了解,才能使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變得更加順暢。
目前,國內初、高中教學分屬于兩個不同的系統,高中雖然是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但是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異。因此,完善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問題,在促進學生適應更高層次的學習、指導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們仍要認識到,加強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只有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大膽探索、不懈追求,才能使目標盡早實現。
參考文獻:
[1]胡梅.新課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J].中學時代,2013(6):64.
[2]曾春華.新課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