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華
摘 要: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測評,更是對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刺激。有效的評價不僅能改進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效果,提高學習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教育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語言;形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痹u價,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非凡。
就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教學評價而言,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評價語言過于單一。數學的語言本身就比較嚴謹、枯燥,而教師的評價又總是惜字如金的“好”“不錯”之類。這樣呆板、枯燥、簡易的評價,會嚴重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其二,鼓勵評價理解片面。新課程改革中,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教師多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有些教師理解片面,甚至對于學生錯誤的回答,也會使用一些溢美之詞如“有創意”“好聲音”之類。這樣刻意、過度的評價,會讓學生心浮氣躁,無法認真地思考。
其三,評價過分注重結果。課堂40分鐘通常都會被編排得滿滿當當,這也就是為什么通常情況下的問題總會在課堂上被壓縮成設問。評價也不例外。對于學生的回答,有些教師會因為偏離標準答案而中途打斷進行結果評價,如“你等等”“你坐下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這樣過早的、臆斷性的評價,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
就以上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改善:
一、豐富評價語言
語言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課堂上,知識的講授、反饋,情感的交流等等,都離不開語言。那么,如何豐富評價語言。提高評價效果呢?首先,賞識性的評價語言,如果說學生是禾苗,賞識性語言就是溫暖陽光,必不可少。通過賞識和鼓勵性的評價,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獲得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相信自己的積極品質。其次,幽默感的評價語言。如果說學生是禾苗,幽默感的語言就是清晨的露珠,沁人心脾。數學知識抽象、概括,很少有生動性、趣味性的內容。利用幽默、詼諧的評價語言,不僅能將教師的個性滲透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和學生打成一片,而且還能讓整個數學課堂充滿激情和趣味、洋溢個性和生命力。最后,探討性的評價語言。如果說學生是禾苗,那么探討性的語言就是和風細雨,柔情綿綿。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于學生的錯誤回答通常都是大聲訓斥,讓他們面紅耳赤、啞口無言。而探討性的評價語言則是將師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評價中采用商量的口吻,讓學生感受到民主和平等。利用探討性的評價語言,能讓師生之間真正敞開心扉互動交流。
二、完善評價形式
傳統教學中,評價方式多半都是以教師評價為主,甚至基本都是教師評價。然而,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的評價形式應該是圍繞“學生”展開的。首先,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應結合生生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是多渠道、多方面的。通過生生之間的評價,學生會更加信服那些優秀的學生,并心甘情愿地向他們學習,爭取更好。學生的自我評價,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充分認識自己,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其次,除了課堂上的及時評價之外,還應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實施延緩評價。一節課的時間里,學生的表現和能力是有限的。由于學生之間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有些學生當堂就能接受,會受到教師表揚。相反,有些學生則需要課下的消化才能吸收,就該被老師另眼相待嗎?及時評價,能夠適時地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但是延緩評價,則更好的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最后,除了教學中對表面的智力評價之外,還應結合成果背后的因素注重非智力評價。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雖然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但是它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有著定向、使動、引導、維持和強化等心理因素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要對學生問題回答正確與否的直接智力評價之外,還要結合其背后的非智力因素評價,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劉守東,伏廣麗.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藝術[J].數學教學通訊,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