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前
【關鍵詞】 高效課堂;信息技術;學習興趣;教學難點;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51—0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感受語文的人文精神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作為21世紀的教師,應主動學習并運用這一現代科技的教學手段,勇于鉆研實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本和板書,難免枯燥乏味。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是多樣而豐富的,多媒體的使用便改變了那種乏味的狀態。讓課堂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來講,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荒島余生》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荒島上的生活艱辛,我們可以找來電影《荒島余生》,并播放片段讓學生觀賞,這樣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學生情感
在激發情感方面,多媒體教學設施也發揮了其獨特的優勢。如,在教授《貝多芬》一文時,我用多媒體播放“命運交響曲”,提示學生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復傾聽的過程中,他們聽出了這位偉大音樂家的憂傷、孤獨與痛苦,也聽出了當命運之災降臨時,他內心洶涌的波濤聲,那是他對藝術執著的熱愛與追求,旋律中回蕩著這位音樂巨人要與命運抗爭的決心與誓言。良好的多媒體音響效果,豐富了學生的視聽體驗,使他們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當課文內容涉及到孩子們比較陌生的事物時,多媒體課件更顯示出其直觀展示的長處。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地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多媒體能進行動態地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優化”,首先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并使用幻燈片,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被動參與得多。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多媒體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從而培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應用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新鮮感和成就感。課前,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安排,搜集課上用的相關資料,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起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在現代化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受到挑戰:在七彩斑斕、瞬息萬變的電子圖文面前,教師只能做學生與信息系統間的組織者、指導者、研究者、服務者和協調者。教師的主要作用將定位于教材開發、教學研究和評價,定位于挖掘學習者的聰明才智,幫助學習者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習者的生存能力。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接受現代科學教育價值觀,以促進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借鑒先進的教法,牢牢把握網上資源豐富與學習者語文能力養成的客觀規律,創設異彩紛呈的學習情景。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主角。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教學也在進步,在這個信息化社會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有機地結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接觸信息技術知識。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