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南昌陸軍學院共同基礎教研室江西南昌330103)
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訓練方法的研究
□王晶(南昌陸軍學院共同基礎教研室江西南昌330103)
跆拳道是一項綜合性運動項目,隨著該種運動的發展,比賽觀賞性越來越強。在瞬息萬變的比賽中,為了取得理想的成績,要求運動員必須使用快速靈敏的方法對抗,因此對跆拳道運動員身體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反應速度是決定跆拳道運動員比賽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強訓練,增加運動員獲勝的機率。本文主要應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等方法對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訓練方法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提供借鑒與參考。
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訓練方法
跆拳道運動是一項體能型運動,對運動員身體素質具有較高要求。由于跆拳道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晚,因此訓練滯后性較大,缺少理論與實踐技術的支持,導致訓練預期目標經常難以實現,主要存在訓練方法落后、缺少針對性或訓練不到位等問題,導致運動員很難采取合理的戰術應對。因此要求開展跆拳道訓練時,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訓練,激發運動員潛能,最終贏得比賽勝利。
本次研究中主要以某省競技管理中心跆拳道運動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以下方法研究。
第一,文獻資料法:結合研究目的、內容與方法等積極尋找文獻資料,并得到相應的信息與數據。然后對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期刊網上關于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的資料進行分析,掌握了較多的基礎資料。
第二,跟蹤測評法:走進該省競技管理中心跆拳道新聯并結合文獻要求,制定運動方法,并安排測試,比對測試前后數據變化情況。
第三,問卷調查法:本次結合研究及調查對象情況,自行設計了問卷調查表,如下表1所示,首先發放并回收問卷,采用當面呈送方式發上,發放25份問卷,回收23份,有效率率92.0%;然后進行效度、信度檢驗。本次由十名專家對問卷效度進行檢查,效果滿意。信度檢驗應用重測方法開展,時間間隔半個月,經檢驗本次調查問卷可靠。

表1 問卷發放情況
第四,歸納分析法。對本次研究的資料與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并列入研究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分析、對比和整理。
2.1、概念
第一,分析速度與反應速度。經過收集并整理資料發現,速度素質主要由人體對信號的快速應答能力、快速移動能力和快速完成動作能力組成,可以將反應速度理解為速度素質的組成部分,表示人體對各種信號做出應答能力的水平。本次研究將反應速度理解為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結合攻防形態所做出的快速反應能力。
第二,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運動訓練方法表示為了提高競技水平或完成任務所應用的方法。實際分析中可將運動訓練方法理解為各種方法的總稱,合理的認識并應用運動方法,可幫助運動員順利完成任務,進而提高了運動員競技水平。運動訓練手段表示,為了提高某種能力或完成任務所開展的針對性訓練。隨著訓練手段的變換,得到的訓練效果也會出現較大差異。
2.2、跆拳道運動員進行反應速度訓練的重要性
第一,跆拳道反應速度重要性研究。反應速度是衡量跆拳道運動員素質的核心因素,可結合對手攻防狀態,迅速、精確的做出反應。《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一文中明確指出“體育運動最核心的生物能力就是速度”。速度素質好壞決定著比賽成績,因此反應速度已經成為跆拳道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本次對十位教練進行了調查發現,八位教練員認為反應速度對戰術產生的影響較大,六位認為反應速度對技戰術影響較大,沒有人認為反應速度對技戰術無影響。如下表2所示:

表2 跆拳道反應速度對技戰術的影響
第二,反應跆拳道運動中表現的特征。(1)跆拳道是一種復雜反應。跆拳道運動訓練中應用了很多戰術,具有較大的沖擊性與對抗性,戰術瞬息萬變,要求運動員在最短的時間中捕捉戰術,并快速做出反應。所以跆拳道實際是一種融合散打、摔跤、擊劍等項目的運動;(2)預備時間長短不一。心理結構反應通常會經歷預備——中心與結束期等階段,要求做出不同反應。因此進行跆拳道比賽時,受預備期長短與反應快慢影響,運動員會主動出擊制服對手;(3)刺激信號強度不同。機體的反應與刺激信號具有很大關系,一般要求運動員不斷調節形態或節奏變化,利用錯誤信號造成反應錯覺。實際應用中,如果信號刺激強度超過承受范圍,就會降低反應速度。因此開展跆拳道比賽時,必須控制好刺激強度,得到理想的比賽效果。
第三,了解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特征。本次研究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了解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特征。具體情況如下表3所示:

表3 跆拳道特征組成
結合運動訓練實踐與科學論證發現,隨著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升,機體及各項協作能力也會得到提升。跆拳道運動員訓練的核心階段就是“可塑空間”較小,運動成績提升越來越困難。
因此實際訓練中,教練員必須控制好運動員競技水平,同時還要結合運動員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訓練尺度與方法,在長期訓練中不斷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2.3、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方法
第一,常用訓練方法。(1)口令練習:該方法表示教練員使用語言或聲響等引導運動員做出訓練。例如隨口號雙飛、下劈或做橫踢等動作;(2)方向、數字與顏色訓練:訓練中運動員根據方向、數字與顏色等做出規定動作,當運動員受到信號刺激后必須經過思考才能判斷,在長期訓練中可提高運動員觀察力與臨場反應能力;(3)持靶訓練:此種訓練方式主要有三種形式。固定靶訓練:訓練員根據訓練目的,對運動員提出速度與打擊力度要求,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動作和次數,對運動員整體反應的提升具有很大意義。移動靶訓練:陪練者通過移動身體或改變方式協助運動員進行聯系,要求練習者精確、靈活的擊打目標。此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運動員感知能力,還加強了動作協調配合,具有較強的實戰效果。反擊靶:該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運動員抗擊能力,訓練中運動員根據陪練做出動作,主要目的是讓運動員精確判斷靶身高與距離,提升了運動員反應與實戰速度;(4)假象聯系:練習中假象對象存在,以快速多變的步法移動,并與對手抗衡,一般選擇幾組進攻或防守方式操作,訓練中要求動作協調,集中注意力;(5)摸肩訓練:訓練中要求運動員一手摸摸對方肩部,然后根據其意圖做出防守、進攻或反擊;(6)實戰訓練:訓練中要求雙方站立,結合實際情況迅速調整并做出反應。實戰時間可根據訓練目的或要求控制,根據實戰中設置的困難積極應對。
第二,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訓練方法。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訓練結構如下圖1所示。

圖1 運動訓練方法基本圖
本次研究中主要以負荷量為標準進行分類制定,實際操作如下,小量訓練進展項目與常規相同,每次6組,持續10秒,間隔5分鐘;中量訓練安排4組,每組持續25秒,間隔8分鐘;大訓練量每種手段2組,持續40秒,間隔10分鐘。此外,還可以開展外部條件、負荷強度等訓練,隨著訓練目的的變化,項目內容也有所改變。
2.4、檢驗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訓練方法效果
第一,測試方法。(1)測定視覺反應,應用專業的反應運動測試儀操作,測試者坐在儀器前,由主試人員發出口令,然后被測者做出反應,測試十次,出錯不計入結果,最后選擇測試平均值。結果選取時RPE值在11-13時測試,并記錄數據;(2)專項視覺選擇測試,應用肌電測試儀、人工信號燈操作。測試操作如下:被測者根據信號燈擊打手靶或腳靶,然后使用專門系統對運動員肌電信號擊中時刻分析,并計算擊中總時間。結果選取與上述操作相同。
第二,分析測試結果。(1)運動成績有無與反應時的關系。經排除個別情況后發現,獲得成績運動員視覺反應時與未獲得視覺反應具有顯著差異,可以將視覺反應作為比賽勝負的核心因素;(2)訓練年限與視覺選擇運動時。經過對訓練年限與視覺選擇運行時相關性分析發現,訓練年限與視覺選擇密切相關,訓練年限越久,視覺選擇運動時越快;(3)男女跆拳道運動總時間。本次將跆拳道運動員分組后,主要使用反應時測試儀測試單次總做時間,如下表4所示。

表4 男女跆拳道運動員總時間
從測試結果來看,男女單次測試總時間均值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
第三,小結。本次經過分析后得到以下結論:小訓練并不是提高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的主要方式;中等訓練與大訓練量對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的改善效果不顯著;小、中等級大訓練均可提高跆拳道運動員的運動時。
2.5、提高反應速度訓練的方法
從本次研究來看,反應速度提高的難度較高,實際操作中要求從跆拳道運動員動作反應時進行分析,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一方面,提高跆拳道運動員的肌肉質量,維持關節穩定,控制好平衡力,主要從關節、骨骼及肌肉等方面開展訓練,避免出現運動損傷。
跆拳道運動員身體偏向于瘦高型,要求提高器官適應力,同時加強身體素質鍛煉,尤其將肌肉爆發力作為反應速度訓練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加強跆拳道運動員技術動作訓練。跆拳道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運動,具有變化多端、快速靈活等特點,任何一種因素均會影響跆拳道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實際操作中要求運動員掌握臨場應變能力,同時加強運行系統的協調聯系,例如進行橫踢時,隨著練習水平的提升,技能逐漸完善,得到的鞭打效果也越來越理想。此外,還要求運動員保持繼續動作完整,正確掌握動作方法、要領和順序,例如橫踢時要求做好準備姿勢,提膝、轉胯、鞭打、收腿并落地。如果缺少某項環節,均會影響運動協調性,導致實戰中難以得到預想的效果。實際應用中要求,跆拳道運動員頭、肩、跨、踝等合理配合,并流利的做出技術動作,不斷提高遠動員反應能力。
本次主要對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訓練方法進行研究,從當前的研究現狀來看,目前還缺少系統認知,要求跆拳道專業人員必須加強此方面內容的研究。同時還需注意,開展反應速度訓練時,要求控制好訓練持續時間、次數與間隔時間,盡量安排一些動作反應練習。此外,針對反應速度提升空間小等問題,可以從運動員動作反應時分析,結合運動員實際情況,給其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提高運動員肌肉爆發力,并保證動作的完整性與熟練性,引導運動員在短時間中完成動作,得到理想的比賽結果。
[1]包小銳,郭立平.影響跆拳道運動員反應速度的因素及其訓練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4,(29).
[2]王利強.青少年男子跆拳道運動員力量訓練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14,(05).
[3]楊勇.男子跆拳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2013,(11).
[4]李蘭忠.跆拳道運動員專項快速力量訓練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15,(06).
[5]張樂.我國優秀跆拳道運動員下劈技術的運動學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2014,(02).
[6]張傳龍,鄭麗梅.跆拳道運動員下肢速度力量訓練方法探討[J].內江科技,2007,05.
[7]吳飛.我國優秀跆拳道大級別運動員體能評價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13,(08).
[8]陳鄒琦.跆拳道擊打動作速度及訓練手段設計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13,(03).
[9]孫亞男.陜西省跆拳道運動員體能監測與訓練方法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2013,(01).
[10]張向輝.跆拳道運動員定量負荷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特征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4,(22).
G808
:A
:1006-8902-(2017)-06-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