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駿妹(揚州大學江蘇揚州225000)
大學男生1000米跑的心率與運動成績的關系
——以皖西學院為例
□鄭駿妹(揚州大學江蘇揚州225000)
1000米跑是國內學生體質監測時的重要測試項目之一,運動心率是反映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因此通過運動前后心率的變化解析大學男生1000米跑的能量代謝特點,為相關部門制定體質監測提供實驗依據。本文主要采用實驗測量法隨機抽取皖西學院在校非體育專業的男大學生100名進行1000米跑的測試,測出安靜時心率,運動后即時心率,運動后2分鐘心率,運動后5分鐘心率的數據。用數理統計法對測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安靜時的心率越低,運動后即時心率越低,運動成績越好;運動后心率的恢復能力越強,運動的恢復速度越快,運動成績越好。
1000米跑心率運動成績關系
目前,用心率來評價學生體育鍛煉所能達到的運動強度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臟搏動的次數,它作為血液循環機能狀態的重要生理指標,在一定范圍內可反映運動的強度,機體的代謝水平。因此,心率成為反映學生在體育鍛煉強弱、身體恢復快慢的一個重要指標。很多經驗豐富的體育教師會用心率的變化來評定一堂課運動負荷是否達到標準。在承受運動負荷狀態下,其運動的心率變化狀況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重視身體健康提供了科學依據。單項運動的成績與運動前后心率的變化,運動后心率的恢復都有著密切聯系,運動心率是衡量一個人心血管機能水平的重要指標。監測心率的方法對訓練過程進行全面的監控,以此評價隊員運動強度,運動量及身體恢復情況及時調整訓練計劃。本文運用運動前后不同時段心率的變化來評價運動的強度負荷與成績的關系,為制定出良好的訓練計劃提供了理論保證。
教育部在印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就明確規定了1000米是男生體質的必測項目之一。每年學校都會根據學生體質測試總分評定等級。只有達到良好以上的學生才能評獎評優。而1000米跑又是較難的運動項目,因此,教師只有提高學生的1000米成績才能讓學生在德智體美中全面發展。而制定出良好的訓練計劃也是體育教師所需要做的工作。所以了解運動前后心率的變化與運動成績有的關系才能了解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從而更好的制定出學生所需要的訓練計劃。
2.1、研究對象
皖西學院非體育專業男大學生。
2.2、研究方法
(1)測量法。
①抽取人數:109人。在不同專業(應用數學2班、藥物制劑1班、外國語1班、視覺傳達設計2班、新聞傳媒1班、機械3班、生物工程2班、通信3班)。
②測量方法:采用人工測量的方法對109名學生進行實驗測量。
③抽樣的依據:在皖西學院不同學科中隨機抽取9個專業共109名男生作為本課題的實驗對象。
④測量誤差的控制:由于測量者的心理因素,或運動后心律不齊,雜音較多,所以采用多次、多人測量方法。以求數據科學有用。場地:使用400米跑道,減少彎道數。容易觀察學生是否真正跑完1000米,運動成績的測量更加方便,清晰。氣候:選擇天晴、微風的條件下進行,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測試時間:選擇上午、下午時間段。一般這個時間段學生的興奮性較高,運動成績較好。數據更具有科學性衣著:運動服、運動鞋。
⑤測試者的熟練程度:多次反復的對測試者進行測量前的培訓、準備,以便測量時更加熟練,測得心率的誤差小。數據的準確性提高。
(2)數理統計法。
收集到的樣本數據100份(由于測量時學生沒有堅持跑完或者測量時計算有誤,發現有9名學生數據無法使用)運用excel表格進行統計整理,得到運動前后心率的平均值、運動成績的平均值,運動前后心率的最高值、運動前后心率的最低值,運動成績的最高,最低值。分析它們的數據變化關系,再根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大學生1000米跑測試標準劃分四個等級(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進行比較分析對所得到的結果進行表述,得出相應的結論。
表1為100名學生的1000米跑運動前后平均心率數值、平均成績和100名學生中成績最好的學生與成績最差的學生運動前后心率數值、運動成績變化基本情況匯總。

表1 分析100名學生的1000米跑前后心率變化及運動成績關系數據統計
根據測量整理出來的100名學生的數據表明運動成績好的學生運動前后的心率比運動成績差的學生運動前后心率低。運動成績好的學生運動后即時心率與運動前、運動后兩分鐘心率,五分鐘心率的極差大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運動后即時心率與安靜時心率、運動后兩分鐘心率、運動后五分鐘心率。
表2為根據評分標準得到成績為優秀學生(15名)的運動前后平均心率數值、運動后的平均成績與評分標準得到成績為不及格(15名)學生的運動前后平均心率、運動后的平均成績的比較:

表2 分析優秀學生的心率與不及格學生心率的數據
根據表2中的數據可以表明評分標準為優秀的十五名學生的運動前后平均心率普遍低于評分標準為不及格的十五名學生的運動前后的平均心率。評分標準為優秀的學生們運動后即時的平均心率與安靜時平均心率、運動后兩分鐘心率、運動后五分鐘心率的極差相對于評分標準為不及格的學生們的運動后即時的平均心率與安靜時平均心率、運動后兩分鐘平均心率、運動后五分鐘平均心率較大。
表3為根據評分標準得到成績為良好的學生(25名)的運動前后平均心率數值、運動后的平均成績與評分標準得到成績為及格(45名)的學生的運動前后平均心率、運動后的平均成績的比較:
根據實驗數據可以表明評分標準為良好的25名學生的運動前后平均心率普遍低于評分標準為及格的45名學生的運動前后的平均心率。評分標準為良好的學生們運動后即時的平均心率與安靜時平均心率、運動后兩分鐘心率、運動后五分鐘心率的極差相對于評分標準為及格的學生們的運動后即時的平均心率與安靜時平均心率、運動后兩分鐘平均心率、運動后五分鐘平均心率較大。
通過實驗研究初步揭示了運動前后的心率變化與運動成績是有關系的。根據三個表格的整理分析可以得出表1中單個運動成績最好的學生的運動前后心率比單個運動成績差的學生的運動前后心率小,但是其運動前后心率的極差又遠大于成績差的學生。說明成績好的學生的心率活動能力,比成績差的學生的心率活動能力強。從表2、表3中評分標準為優秀的學生、良好的學生、及格的學生、不及格的學生運動前后心率比較,運動前后心率的極差比較都可以證實運動成績好的學生的運動前后心率比運動成績差的學生運動前后心率低,但其極差都大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由此分析:
首先從單個運動成績最好的一組數據與單個運動成績最差的一組數據比較可以看出成績好的學生安靜時的心率,運動后即時心率、運動后兩分鐘心率、運動后五分鐘心率都低于成績差的學生。運動能力強的學生的安靜時心率,運動后即時心率低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經常運動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和迷走神經張力提高的結果,也可能是經常運動訓練直接減慢竇房結固有心率的結果。而根據后期對學生的詢問調查發現運動成績好的學生在課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活動,運動成績差的學生課后基本不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由此得到運動成績好的學生的運動能力比運動成績差的學生強,他們的身體素質也比運動成績差的學生強。所以運動成績好的學生的運動前后心率比運動成績差的學生低。
其次,通過比較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的運動前后的極差,可以看出成績好的學生的極差數大于成績差的學生的極差數。運動后心率包括運動后即刻心率和恢復期心率?;謴推谛穆氏陆翟娇?恢復時間越短,心血管機能越好。相同運動負荷后,運動員心率恢復加快,提示運動員對訓練負荷適應或機能狀況良好。運動后心率的恢復速度和程度,可衡量運動員對訓練負荷的適應水平或者身體機能狀況。在本研究結果中就可以得出運動成績好的學生的心率恢復能力高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運動成績好的學生運動后心率恢復的時間比運動成績差的學生快。由此說明運動成績好的學生的機能水平要高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他們的心肺功能要好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所以運動成績好的學生運動后心率的恢復能力比運動成績差的學生好。他們的心率恢復時間快。因此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心率的恢復能力和恢復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學生的機能水平從而在進行1000米訓練時可以更好的制定出良好的訓練計劃來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
最后通過評分標準是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學生的運動前后極差的比較可以看出運動成績好的學生的運動前后的心率均低于成績差的學生,運動后成績好的學生的心率恢復能力均高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由此可見運動成績好的學生的身體素質要高于運動成績差的學生。因為,運動后的心率恢復是反映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重要指標。所以心率好的學生的心肺機能好。所以通過這四組不同的評分標準可以得出評分標準越好的學生的心率越好,運動后心率的恢復能力越強。
安靜時的心率越低,運動后即時心率越低,運動成績越好;反之安靜時心率越高,運動后即時心率越高,運動成績越差。
運動后心率的恢復能力越強,運動的恢復速度越快,運動成績越好。反之運動后心率的恢復能力越弱,運動的恢復速度越慢,運動成績越差。
[1]尚洪.探究心率變化與短跑運動成績的關系[J].當代體育科技,2014,(21).
[2]丁素文,閆雙挪.大學生運動心肺功能的比較研究[J].體育學刊,2003,(03).
[3]蘇志雄,郝選明.心率監測在運動訓練中的作用及影響因素[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02).
G822
:A
:1006-8902-(2017)-06-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