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楊藝
摘要:當代首飾在歐美國家發展已經有50多年歷史。在中國,當代首飾還是一個年輕的藝術形式,至今只有不到20年的歷史。國內各大藝術院校、當代首飾集合店、藝廊及各大展覽的相繼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代首飾的發展,促進了中國消費者對當代首飾的認識。中國當代首飾的發展應注重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統一,注重兼容并蓄中西方元素的表達,注重大眾消費者市場的培育。
關鍵詞:中國;當代首飾;現狀;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J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6-0174-03
當代首飾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歐美國家,經由現代派藝術的啟蒙和后現代藝術觀念的推動而產生。在中國,商業首飾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材質較為貴重的首飾作為保值的物件,而很少去購買材料價值一般卻富有設計深意的當代首飾。研究當代首飾在中國的現狀與發展路徑,對中國當代首飾設計師兼容并蓄中西方設計理念,充分了解消費者對當代首飾的認識與消費需求,大力開展當代首飾創新具有參考價值,對逐步培育中國當代首飾消費市場具有現實意義。
一、當代首飾的概念
盡管當代首飾已有50余年的發展歷史,但直到現在,它在不同國家稱謂各不相同,仍然沒有一個讓行業內所有人都認可的定義。英國人稱其為“design jewelry”或“contemporary jewelry”, 意大利人稱其為“art goldsmithing”, 法國人稱它為“creative jewelry”,美國人通常稱它為“art jewelry”或“tudio jewelry”。人們把當代首飾的出現,統稱為是自Cartier, Tiffany 和 van cleef & Arpels之后的另一個時代。
當代首飾與傳統首飾的共同點在于他們都具有佩戴性和裝飾性效果,最大的不同點在于,當代首飾通常選用非貴重材料結合傳統的手工技術制作而成。當代首飾設計師將自己的情感和個人態度融入到藝術首飾的創作中。首飾不再只是單純的作為一件美麗的裝飾品或是工藝品。首飾逐漸轉變成為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藝術首飾的創作來表達自我、彰顯個性、宣揚鼓勵甚至批判社會現實等,藝術家和設計師們也將個人的生活態度通過首飾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傳播媒介。
二、我國當代首飾發展的現狀
由于受西方早年商業首飾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認為首飾是用來投資或顯示其地位的物品,因此采用貴重金屬和寶石作為主要的設計材料的商業首飾仍然壓倒性地占據著中國的珠寶首飾市場。當代首飾在中國只有近20年歷史,只有極少數消費者對當代首飾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目前當代首飾在中國發展主要有以下四種主導形式:
(一)國內藝術院校珠寶首飾課程的建立與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新一代的藝術家及手工藝人留學國外,接受西方先進的現代藝術教育,目睹手工藝運動后首飾工作室成果。歸國后積極投身于國內各大藝術院校,建立首飾工作室,舉辦當代首飾展覽。國內先后有中央美術學院、清華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上海大學、南京藝術大學等十多個院校開設了珠寶首飾設計專業。中央美術學院首飾設計專業的滕菲教師于1990年赴柏林藝術大學學習首飾設計專業,學成回國后,她發現西方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當代藝術首飾完全不能適應國內的環境。2002年開始開設首飾設計課程,著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學生可以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創造更好的作品。經過十年的發展,首飾專業課程體系日臻成熟。上海大學首飾設計專業的郭新副教授早年也有留美經歷,2003年成立首飾工作室,在本科學生中開設首飾選修課,在研究生層次開設首飾設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她努力去除學生頭腦中對商業首飾的固有觀念,通過首飾來表達設計師的思想和理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各藝術設計院校為我國藝術首飾發展培養了一批設計人才,他們中的有的留校傳播當代首飾設計理念,還有一部分畢業生,選擇創立獨立設計師首飾品牌,向消費者介紹當代首飾。
(二)中國當代首飾集合的發展。隨著中國創意產業的迅速發展,在政府的扶持和鼓勵,我國建立了3000多家文化中心、創意園區、博物館等。當代首飾集合店、藝廊以及各大展覽也由此迅速成長起來。位于上海的Heyjewel 工作室是為全球獨立首飾設計師和首飾愛好者建立的一個平臺。創始人Vivian Jiang曾在巴黎的HEC學習,于2012年創立了這個工作室,爾后它迅速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擁有線上及線下店鋪的當代首飾集合店。Heyjewel 通過快閃店、當代首飾設計師作品展、跨界合作、多渠道營銷幫助獨立首飾設計師與市場接軌,與來自歐洲、美國、中國等50多個國家的設計師合作。此外,還有像“J-TOUR當代首飾之旅”等類似的首飾集合店加入到當代首飾的推廣與經營當中。
(三)當代首飾藝廊與展覽的開展。與商業首飾發展受到西方的重要影響一樣,西方的傳播也對我國當代首飾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荷蘭是當代首飾藝術的發源地,也是當代首飾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之一。在荷蘭,擁有完善的政府、基金會、首飾藝廊、首飾藝術家及首飾收藏夾等的完整體系。來自荷蘭的Machtelt Schelling在北京建立的UBI藝廊,它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引進當代首飾概念的藝術館,為中國當代首飾市場填補了個空缺。UBI主要致力于收集中國和亞洲的當代首飾和陶瓷藝術品。Machtelt Schelling在UBI舉辦過一些展覽和演講,以幫助中國消費者更加了解當代首飾和歷史。Ubi藝廊當代首飾的購買人群主要分為四類,首先是從事藝術相關行業的人群;其次是具有一定經濟基礎對藝術有濃厚興趣的人群;第三是哪些厭倦時尚珠寶品牌希望有獨特性的人群;第四是國外的當代首飾收藏家。而大多數在UBI購買當代首飾的人群還是來自于藝術相關專業的人群,他們能夠更好得去認識和欣賞當代首飾作品。相比較于西方國家,當代首飾收藏家在中國還是鮮有的,這也和國內對當代首飾費貴重材料制作和當代首飾的認知度低相關。
當代首飾展對促進中國當代首飾的國際交流,向國內的行業專業人士和廣大消費展示最新的設計理念和趨勢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為當代首飾產業和客戶之間建立了很好的溝通橋梁。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服裝學院分別舉辦了具有較大影響的當代首飾展覽。2012年中央美術學院和一些國際當代首飾設計師合作組織了主題為“十年有聲:國際當代首飾展”。這個國際設計展覽不僅是中央美術學院首飾設計項目10發展的回顧,同時也給中央美術學院提供一個陳述其教學理念和導向、擴大其國際視野的機會。兩年一屆的北京國際首飾藝術展已于2013年和2015年成功舉辦了兩屆。2015年的展覽主題為“首飾·無界”,旨在展現不同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推進多元化首飾藝術創作的潮流,并為不同的藝術創作觀念和思潮搭建互動的平臺和空間。展覽精選了來自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共約300名藝術家與設計師的1000余件作品。
三、中國當代首飾發展路徑
(一)注重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統一。與商業首飾相比較,當代首飾更關注的是首飾的藝術表現,而忽略首飾的一般性情趣和佩戴功能性。然而,當代首飾不僅要成為遠離世俗的觀念、高高在上的藝術品,體現出它的藝術價值,還應該符合公眾的審美情調,體現出它的商業價值,成為市場的商品。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國當代首飾的良性發展。事實上,不管是藝術首飾還是首飾商品,都應該重視創意設計、佩戴的屬性和制作工藝。消費者、投資和收藏者歡迎的藝術首飾作品,一定是設計精良、飽含思想、制作工藝極其精美的首飾作品。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具備比較高的市場的價值。
(二)注重兼容并蓄中西方元素的表達。當代首飾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土壤。中國當代首飾設計應該在吸取西方設計理念基礎上,堅持立足本土、弘揚民族文化,走中國特色的首飾設計和發展道路,很好地挖掘自己民族中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以滿足國人情感化的心理需求和審美需要。對此,已經有一些當代首飾設計師做出了不少努力。趙靜(2016)將敦煌元素中的色彩特征應用到當代的首飾設計中,實現了現代和傳統的元素的有機結合,展現出了不一樣的首飾設計效果。楊睿(2016)探索了中國傳統漆藝與當代首飾設計的結合,利用漆藝獨特的造型方式、裝飾語言和色彩表現,體現材料的美妙、工藝的精湛,增添首飾藝術的魅力。張睿智、徐爽玲(2016)將楚文化元素融入首飾設計中,探尋楚文化當地精髓,表現出很好的地域文化特點,尊重了當地人們的歷史風俗習慣和生理感覺,給人們以美感。另外,在工藝傳承上,我國的傳統工藝有很多沉淀下來,對我們都是寶貴的財富,應該用在今天的特色創作中。比如花絲工藝、點翠工藝、錯金銀、琺瑯工藝、鏨刻工藝等等,我們利用勤勞的前人們留下的經驗財富,加以現代的理念改進創新,成為本土特色的首飾設計。
(三)注重藝術首飾消費者市場的培育。我國黃金珠寶首飾消費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據統計,2011-2014年,中國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業銷售收入總額四年間平均增長速度為26.41%。2014年1-12月,我國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制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3900.303億元,同比增長16.16%。是世界最大的珠寶首飾市場之一。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當代藝術首飾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以預見,隨著人們消費能力增強和消費心理日漸成熟,首飾的消費需求正朝著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當代藝術首飾的發展也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因此,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引導應該是培育消費者市場的重要工作。Heyjewel 工作室在主營HeyJewel網店之余,還在上海同步開設了一家線下體驗店,引進了日本的手工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傳播宣傳了當代首飾的消費理念,這對培育消費者市場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值得行業內借鑒創新。同時,舉辦當代首飾展覽和研討培育消費者市場的主要形式之一。
當代首飾還是一個年輕的藝術形式,現階段還沒有廣為人知與認可,但不難看出當代首飾已經在市場中逐漸受到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材料、新觀念不斷涌現,以及設計師的不斷創新,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因為當代首飾所蘊含的靈感與表達的奇思妙想而產生共鳴,從而喜歡上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周穎.淺談當代藝術首飾設計中個人情感表現[J].讀書文摘.2016(26):151
[2]宮婷.中國當代首飾藝術:如何發出“好聲音” [J].藝術市場. 2013. (3): 75-79
[3]汪曉玥.中西方設計差異化下的中國高校首飾設計教育[J].藝術教育. 2016. (3): 264
[4]李詹,璟萱.西方當代首飾設計的去貴重化傾向[J]. 藝海. 2016. (2): 92-93
[5]趙靜. 淺析敦煌元素在當代首飾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 現代裝飾(理論),2016,(12):137.
[6]楊睿.大漆工藝在當代首飾設計上的跨界[J]. 中國生漆,2016,(04):90-94.
[7]張睿智,徐爽玲. 楚文化與當代首飾設計[J]. 西北美術,2016,(0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