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關鍵詞】 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057—01
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使學生具備數學基本知識和素養,還要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培養學生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科學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加強基本技能、技巧的培養和訓練
扎實的基礎是發展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扎實的數學基本技能、技巧,才能形成扎實的數學基礎。初中數學基本技能和技巧包括運算技能、演繹推理技能和操作技能。運算技能是指正確地運用運算法則進行數與式的運算和正確地運用數學概念和公式進行公式變形的技能。如果學生連基本的運算技能都不會,一運算就出錯,很顯然是學不好數學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過程教育,使學生不斷溫故而知新,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的運算技能、技巧,為學好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在解題之前和解題之后進行概括分析,是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解題前的分析,可以讓學生明確解題的方向,確定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并按數學邏輯進行解題;解題之后的概括總結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類問題的方法、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題經驗。解題前的概括分析和解題之后的概括總結是互相關聯的,解題前的分析為解題后的概括總結作準備,解題后的概括總結為下一次解題開始時的分析奠定基礎,提供經驗和方法。
三、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大力推行高效課堂背景下的今天,其核心仍然是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可以理解為學生主體在強烈的創新意識驅使下,通過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運用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借助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等思維方式,對頭腦中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通俗來說,凡是突破傳統習慣所形成的思維定勢的思維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觀、猜測、想象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思維活動。這種獨特的思維常使人產生獨到的見解和作出大膽的決策,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還必須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比如,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可以讓學生先嘗試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化簡計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出新的解題方法,或引導學生一題多解,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思維。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從不同方向考慮解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探討解題的各種可能性和各種可能的途徑,有利于其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只注重正向思維的培養,忽略逆向思維的訓練,就容易使學生形成固有的思維模式,遇到問題總是習慣于在已有的知識框框內尋找答案和解題途徑。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呆滯、思路狹窄,形成思維障礙,創造力被嚴重束縛。因此,在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運用公式、法則和定理后,還要培養他們逆用公式、法則和定理的能力,鼓勵他們“別出心裁”而又合理地運用公式去解題,引導他們在“活”學上下功夫。在數學教學中,只要教師堅持下去,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之形成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初中學生還處在思維發展非常活躍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解題思維、思想和方法還遠沒有形成或固化,因此他們的思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為此,教師要通過各種訓練形式,夯實學生的運算基礎;在數學課堂上積極引導他們多做解題前的分析、解題后的概括總結,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分析能力;有意識地采用一題多解的途徑,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