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廣西桂林市象山區二塘中學,廣西 桂林 541003)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二十一世紀又被稱為創造教育實際,我國教育行業一直緊跟時代的腳步,將工作的重心越來越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尤其關注培養高素質適應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在這項工作中,中學政治老師和政治課堂擔任著啟蒙的關鍵角色。但是,現在的一些中學并不能完全理解所謂的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一些初中老師依然在教學中將經濟、哲學等概念的灌輸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會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初中政治的積極性,導致學習效力低下,另一方面也會讓中學生對政治教學失去興趣,使他們只會被動的接受初中政治的學習,從而導致政治教學工作和創新教育都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因此,我們要找到問題,擊破問題,緊跟新課標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腳步,在政治教學中著重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本人經過幾年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經歷一些反思,得到以下幾點見解。
【關鍵詞】初中政治;中學教學;創新意識
一、鼓勵參與,巧設疑問,樹立創新意識
老師的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因為只有面對問題,學生們才會去學習、去觀察、去探索、去實踐,最終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政治老師要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令人深思、有思考價值、能調動中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問題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問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并組織學生相互討論,鼓勵學生相互質疑,讓學生們大膽探索,在討論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要以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身份參與進去,要注意控制中學生討論的節奏和方向,還要及時捕捉到學生在討論中創造的思維火花,并加以鼓勵和引導,從而真正激發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初一教學時,要培養學生在預習、學習和復習時的問題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做到“三問”,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而在初二是學習到“正當防衛”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再課前給中學生們播放播放一些案例,然后讓學生們將心中的疑問和想法表達出來,再讓學生們根據這些提問展開討論,通過有效的討論和老師的指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僅引起中學生積極思維的激情和探究式的教學環境,還在極大程度的展現了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鍛煉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現性、敏捷性和發散性。
二、改進教學模式,轉變師生關系,激發創新熱情
傳統的政治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填鴨式、一言堂和說教式等幾種,因此老師上課時只需要帶一張嘴和一支粉筆就可以,這種教學模式既不利于中學生在課堂上發揮自身的作用,也不利于學生對學科興趣的培養以及對知識的吸收,還會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應該極力的避免。一直以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消極、被動的學習,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處于主導者和支配者的地位,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課上,思想政治老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教學內容完全不顧及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學方法也采用生硬的填鴨式教育,這種課堂肯定無法讓學生提起興趣,更不用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老師的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達標也是意料之中。
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改進傳統教學模式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老師在政治教學中要注重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多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形式,并倡導多樣化的課堂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統一起來,從而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和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讓自己感覺受到了尊重。與此同時,還要多方面、多層次的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讓老師更好地帶動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從而避免學生成為消極被動地學習者。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將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基地。
三、改變學習方式,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培養創新能力
一直以來,政治老師大都只關注到教育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對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的探索,老師在制定教學方法時要以方面學生學習為出發點,高效的學習方法是教學方法的歸宿。新課標下,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共在飛速的向前推進,通過課程改革既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轉變,有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轉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政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思想政治學科發展規律,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并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方法。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培養自身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為為了的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中“一張嘴,一支粉筆”的教育格局逐漸被打破,一些投影、錄像、網絡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融入課堂教學中。因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可以創造步步深入的教學情境,這些優點即有利于將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抽象內容形象化,又有利于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從而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綜合分析能力。特別是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很大方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四、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課,保持創新動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高效地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全面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養成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新一代中學生,政治老師在教學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舉例時,盡量找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例子,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事例本身理解,還可以讓學生認為所學即所用,感覺到學習是有用的,增加對學習的興趣。
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是現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展社會活動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理論教育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運用,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鍛煉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課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要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并在課程安排時根據中學生的性格特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中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結語
一個民族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總之,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多面發展學生主觀能動性,在開放教學模式中讓學生放飛思想、學以致用,使他們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更勝一籌。
【參考文獻】
[1]王云林.《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J].教育探索,2010,(3)
[2]焦玉音.《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J].新課程學習,2011,(7)
[3]高諫赟.《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才智,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