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龍
摘 要:小學生的語文知識認知和思維方式還處于開發階段,一旦小學語文教師把合作意識灌輸于他們,小學生就能夠很快地吸收和接納,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強化與其他同學的合作探究學習,那么,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為出發點來創新新的教學策略,最終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文學習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運用現代化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鑒于此,從現代教育視域來看,合作意識是一個學生求學階段能夠全面性提升個體素養的必要性理念,只有一個學生解放思想拋開個人狹隘觀念注重團體力量去尋求與其他人合作,就能夠引導其包容多元化學習方式和理念,也能夠積極借鑒和吸取別人的學習優勢,并加入個人元素而進行學習創新,顯然,這樣的教育培養模式也與經濟社會發展所需求的人才標準相符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為了確保教學活動可持續性發展,就要與教育時代發展趨勢相靠攏,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必要性
1.小學生渴望自我全面性成長成才的個體性需求
從小學生的家庭來源來說,他們絕大多數來自于獨生子女或二孩家庭,雖然在家庭中他們物質生活極大地充足,然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渴望與小伙伴一起學習和玩耍,并樂于向其他小伙伴互助性學習,以審視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借鑒其他學習伙伴的優勢為自己所用而又所成就。但是,我們的家長和在校教師忽略了小學生的這一根本性個體訴求,過于重視小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不能夠認識到只有多元化發展才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初了重視小學生的個體特長培養外,還要引導他們要具有合作意識,促使他們互為學習和互助學習,從而能夠吸取對方學習優勢而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那么,這就有助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全面性提升。
2.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養通用性人才的現實性需求
從現代教育視域來看,合作意識是一個學生求學階段能夠全面性提升個體素養的必要性理念,只有一個學生解放思想拋開個人狹隘觀念注重團體力量去尋求與其他人合作,就能夠引導其包容多元化學習方式和理念,也能夠積極借鑒和吸取別人的學習優勢,并加入個人元素而進行學習創新,顯然,這樣的教育培養模式也與經濟社會發展所需求的人才標準相符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為了確保教學活動可持續性發展,就要與教育時代發展趨勢相靠攏,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那么,小學生在形成互助合作探究的同時,也能夠潛在地提升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途徑
1.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受傳統教育影響,一些老師仍然依賴于“填鴨式”教學,教師的指導作用漸漸淡化,一講到底,忽視了語文學習中對事物的深層次思考。例如,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一些老師認為就是放一些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認識一下就可以了,而忽略了《趙州橋》一課中要讓學生體會的古代人類的聰明智慧與中華文化的博大。因此,教師還是要多多指導,多對學生進行提點,畢竟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弱,一些深層次的元素老師不加以講解是無法深有感觸的。
2.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基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集合了信息、網絡、文本、動畫、動作、聲音和數字等多元素于一體,并優化組合這些元素借助于信息技術處理手段形成了文本、視頻、音頻和圖片教學方式。而這些方式具有自身的教學優勢和興趣點,這就滿足了不同小學生的愛好和學習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所在班級學生根據學習能力、性別、思維方式不同進行合理比例分組,以多元化教學形式去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教材知識點深化學習,并讓學習小組長進行學習任務分組進行學習探究,最后各個學習成員發揮自我能力進行合作探究且給出本小組任務,這就潛在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教學古詩《山行》時,首先,小學語文教師以圖片形式先把這首古詩的意境烘托出來,在引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促使他們能夠從宏觀整體上對《山行》這首古詩進行把握;而后,小學語文教師把動畫、動作、文本、音頻和視頻等多元素以PPT形式進行融合,把諸如教學目標、知識點、重難點和拓展點一一向學生們呈現,并要求學習成員去深化語文教材內容解讀去回答比如“這首古詩的優美點在于哪里?作者的寫作意圖有哪些?如何進行古詩拓展性短文展示?”等問題。最終,每個學習小組成員選擇了適合自己學習點的任務進行研究,并與其他成員進行溝通交流和匯集觀念,那么,一份份視角不同觀點鮮明化和個性化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
3.拓展小學語文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能動性、活動性和互助性等特征,在這些活動中單靠某一個學生的能力或者個體發揮難以實現完美的效果,只有每個成員重視團體榮譽并樂于與其他成員一起合作努力去解決問題,才能夠使每個成員的優勢發揮到極限而獲得最終勝利。因此,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諸如“經典誦讀團體大賽、主題辯論賽、經典學習校園行、詩詞團體爭搶賽、優秀文學名著談論會、語文知識大賽”等活動,以引導學生注重團體的力量,并促使他們解放思想愿意與隊友分享合作去共同面對問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具有高素養和合作精神的創新性人才的現實性需求,也是小學生渴望全面性提升綜合素養的個體訴求,更是小學語文教師注重現代教育發展趨勢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有小學語文教師認識到小學生合作意識培養的必要性,才能夠促使小學語文教師與時俱進提升自我專業教學能力,也才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通用性人才奠定教育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海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的養成初探[J].課外語文,2013(7).
[2]周曉娣.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J].新課程導學,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