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汝浩
摘 要:本文對可持續風景園林以及平基體系的相關概念進行了闡述,從定性評價體系、定量評價體系、綜合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對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評價體系進行了探討,并對我國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的發展展開了思考。
關鍵詞:可持續理念 風景園林 評價體系
隨著可持續理念的逐漸普及與深入,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可持續性的城市景觀建設與發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其中,風景園林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城市的文化底蘊與精神面貌,其對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踐行,對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作用。當前,在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建立起了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評價體系,并在建設可持續風景園林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大的指導作用。本文將主要對國內可持續風景園林的評價體系進行相關研究與探討。
一、可持續風景園林的相關概念
自可持續風景園林的概念產生至今,不同的國家及相關機構都對其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并從自身的角度對可持續理念下風景園林的發展方向做了不同的闡述,但萬變不離其宗。通常而言,可持續風景園林是指在經濟上節約的、生態上健康的、有益于人類自身發展及文化體驗的風景園林,其在設計、建造、運營、以及維護的各個階段,都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會影響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表現出良好的生態可持續性、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社會可持續性等特征[1]。
二、評價體系的相關概念
根據相關的目標與標準對客觀對象的屬性進行評測,并將得到的結果與既定要求中明確的標準與目標進行比較,得出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并判定該差異所帶來的對主觀效用的影響,這個過程即稱為評價。
評價方法是評價體系建立的基礎,通常可以將評價方法劃分為綜合評價法、定量評價法、定性評價法三種[2]。定量評價主要是將犢砸的現象轉化為相應的數據與指標,并據此對評價對象展開分析與統計,根據統計后得出的數值來判定被評價對象的相關屬性;而定性評價法則主要是通過相關專家或同行根據已有的經驗與知識來對評價對象進行主觀上的判斷。隨著社會的發展,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已經難以很好地滿足實際的評價需求,綜合評價法則應運而生,其通過對計算機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進行整個,通過多數據、多指標、多層次的評價方式來實現可視化的評價。
三、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評價體系
(一)定量評價體系
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定量評價體系,主要應用的還是定量評價體系的基本概念,即將風景園林中的某些要素提取出來作為評價指標,并對評價對象與評價指標之間相關的各種數據進行詳細的統計與分析,對二者之間的結果進行充分的比較,以此來判定風景園林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定性評價體系
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定性評價體系,其最經常應用的準則主要是來自于索韋格與湯普森的《可持續的風景園林建造》,以及美國上任總統奧巴馬所提出的可持續性風景園林建設的幾個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確保風景園林建設原始基址的健康性;要對被破壞的基址進行科學的恢復工作;對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在建設風景園林過程中使用的柔性材料應具有生命;嚴格遵循并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能源消耗的長久性應進行全面的考慮;最大限度地降低風景園林的鋪裝;充分考慮所使用材料的宿命與起源;等等。
(三)綜合評價體系
綜合評價體系是對定性評價體系與定量評價體系的結合,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綜合評價體系,要求以專家、學者提出的決策作為前提,明確各項評價的標準,從而構建出用描述性的評價體系;并在描述性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數學加權的方式,對評價的分數與權重指標系數進行確定。其中,新加坡構建的綠色公園標志綜合評價體系與美國的可持續性基址倡議是當前已經構建并得到廣泛應用的綜合評價體系。
四、可持續理念下風景園林評價體系的發展思路
中國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起步較晚,雖然經過了近幾十年的發展與改進,但與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相比,國內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還是相對比較落后,無法適應當前國內風景園林建設的新需求。因此,在現有的評價體系基礎上,根據中國自身的國情與發展情況,建立起符合中國特色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一)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風景園林評價體系,并結合中國的國情特點、以及國內的各種科研成果作為依托,加以改進與優化,并充分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建立起適用于中國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就目前而言,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相對比較完善,我們可對此加以完善并優化,在確定權重分數以及定性描述的基礎上,增加關鍵評價指標必須達到要求的定量目標。
(二)部分發達國家依托于自身的建筑與城市評價體系,已經建立起了相對比較完善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例如美國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新加坡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等。我國雖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與生態園林城市考核標準,為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但相對于世界發展普示性的潮流,還是相對比較落后。因此我國應該在已經建立的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對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予以更加充分的關注與重視,并依托已經發展孕育中的城市與建筑體系,建立起更加完善、符合當前國情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
五、結語
隨著世界各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可持續理念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認可,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可持續理念下的城市建設與發展,并建立起了相對比較完善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我國應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與基本國情,在可持續建筑與城市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對國外先進的評價體系加以借鑒與應用,結合自身研究得出的關鍵性指標,來發展并完善自身的可持續風景園林評價體系,并將其廣泛推行與實踐,從而為我國風景園林的設計、開發、興建、以及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潘曲波.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評價體系分析[J].科技展望.2016(05).
[2]冀媛媛,羅杰威,王婷.可持續理念下的風景園林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園林.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