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秀芬
摘要:瑤族音樂是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本文分別對瑤族音樂中的器樂代表曲目《瑤族舞曲》和聲樂代表曲目《花蝴蝶》進行了賞析,對瑤族音樂的傳承提出了保護瑤族音樂生存環境,創新瑤族音樂的傳播與創作方式,以及宣揚學習民族音樂的三項措施。
關鍵詞:瑤族音樂 民族風格 傳承 欣賞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0-0014-03
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其歷史悠久,支系繁多,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的廣西、湖南、云南、廣東、貴州、江西等31個省,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是瑤族主要聚居地。同時,瑤族又是一個跨境民族,約有60萬瑤族散居在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瑤族創造了紛繁多姿的民族文化,其中瑤族音樂文化就是其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本文主要對瑤族音樂代表作品《瑤族舞曲》及《化蝶花》進行賞析,并對瑤族音樂傳承發展提出個人看法。
一、瑤族概述
瑤族是一個山地民族,其大都住在高山峻嶺上,多與漢、壯、苗、侗、布依等民族雜居,呈“大散居,小聚居”格局,并有“南嶺無山不有瑤”的民間俗語?,幾宸Q謂繁多,根據其生產方式、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不同特點而有多種自稱和他稱。如盤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花籃瑤、白褲瑤、紅頭瑤等,而瑤族是他們的統稱。據黃鈺先生統計,自稱有96種,其中又以自稱“勉”“門”為多,占65%;他稱有456種,其中又以稱“蠻”“瑤(尤)”為多。①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復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幾逶谂c其他各民族長期頻繁交往過程中,除了通用漢語外,部分瑤族還能兼講壯、苗等兄弟民族語言?,幾鍥]有文字,通用漢字。因而,瑤族音樂它最初是產生在勞動人民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是瑤族人民集體創作的,并經過無數年代許多人的“口傳心授”、修改和提煉而成為完美的藝術創作。其音樂表現手法洗練質樸,藝術形象鮮明生動,它真實而深刻地表現出瑤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民族的特性,也自然形成了瑤族人民的音樂特有音調和風格。
二、瑤族音樂
瑤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大多居住于崇山峻嶺中,與其他民族雜居,支系繁多,因此形成了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為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增添了靚麗的色彩。同時瑤族也是一個能歌的民族,清代詩人屈大均曾在其詩中有云“瑤俗最尚歌,男女雜踏,一唱百和”。瑤族音樂不僅是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幾逡魳钒晿?、器樂曲和瑤族舞蹈音樂三個部分。瑤族音樂的曲調多樣,能表達出瑤族人民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據初步了解,全國瑤族的音樂曲調不下20種。例如,勉瑤《盤王大歌》中的八支曲,即“三逢閑曲”“三更深曲”“荷葉杯曲”“南花曲”“飛江南曲”“亞六曲”“牛角尖曲”“家先曲”等;拉珈瑤的《香哩歌》《師公調》;平地瑤的《呦嗨歌》《啊波咧歌》;布努瑤的《酒歌》《散旺歌》和坳瑤的《大聲歌》;廣西都安瑤族歌曲《想起過去眼淚流》、廣西東蘭瑤族歌曲《黨的恩情永不忘》等,其瑤族曲目不勝枚舉。這些曲調都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色彩。許多歌謠都以其襯詞而得名。其中以《酒歌》《蝴蝶歌》《拉發歌》《香哩歌》最為著名。限于篇幅,筆者將分別選取瑤族音樂中的器樂代表曲目《瑤族舞曲》和聲樂代表曲目《花蝴蝶》進行賞析解析并提出見解。
《瑤族舞曲》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劉鐵山、茂沅曲。是一首單樂章管弦樂曲,更是我國交響樂作品中的經典曲目。該曲最初是由劉鐵山根據廣東粵北瑤族民歌和瑤族傳統歌舞鼓樂——長鼓舞為素材創作了《瑤族長鼓舞》,長鼓舞一般是男女雙人對舞,舞姿既柔和和婉轉,又剛勁有力,仰俯擺動,左右旋轉,饒有風趣,所以這首樂曲就是表現這一民間歌舞場面。后來經作曲家茅沅改編、整理,發展成名為單樂章管弦樂的《瑤族舞曲》,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奏后便廣泛流傳,并成為經典。該曲豐富、生動地展現了瑤族民眾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面,樂曲旋律優美,表現了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的生活面貌。《瑤族舞曲》的曲式為單樂章復三段體結構(A→B→A),主調是D羽調式,以中國五聲調式音“羽、角、宮、徵、商”為旋律音調,樂曲首先由低音樂器中阮、大阮、大胡、低胡撥奏出具有舞蹈性節奏的引子,引子為d小調的行板,2/4拍。隨著高胡奏出婉轉恬靜的主題,樂曲進入到了A段。B段則由笛子與笙奏出悠揚的旋律引入,從d小調轉入D大調,節拍改為3/4拍。最后A段再現,速速從行板轉換到熱烈的快板,樂曲在強烈的節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歡暢的情緒中結束?!冬幾逦枨窚蚀_抓住瑤族民間音樂中極富特色的音樂要素,引用其基本的代表性旋律音調創造性地進行交響化創作,整部作品展現出了瑤族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強烈地方色彩。
《蝴蝶歌》是梧州瑤的特色歌種之一,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在當地的歌會等場合中傳唱,是瑤族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與結識的重要媒介,是瑤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梧州瑤特有的文化、環境和風俗,使《蝴蝶歌》形成了其鮮明的音樂形態特征。首先,《蝴蝶歌》是梧州瑤青年男女通過歌唱“倚歌擇偶”戀愛方式的產物,其社會交往功能使其形成了二聲部演唱形式。其旋律由宮、商、角、徵四音列的宮調式構成。節拍由非周期性勻稱節拍和自由性節奏節拍構成,總體上體現出山歌體裁的節奏節拍特征。曲式結構為套式結構中的變奏體。所謂套式結構中的變奏體,即由音樂主題的最初陳述及其若干次變奏(亦即變唱)所形成的曲式結構。②《蝴蝶歌》二聲部和聲中,最大的特點是大二度do-re和re-mi的頻繁運用形成相互碰撞,產生不協和的和聲效果,但又很快解決到大三度,再回到同度,具有獨特的和聲審美價值,同向進行的大二度音程,就是《蝴蝶歌》的獨特所在,是其與其他民歌不同的標志之一。
三、瑤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瑤族音樂是瑤族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縮影,承載了瑤族人民的文明與智慧,在其自身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隨著時代與經濟的發展,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下的當下,瑤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更有效的創新傳承與長久發展瑤族音樂,對于促進瑤族傳統文化新發展有著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將就瑤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提出個人建議。
(一)繼承傳統,保護瑤族音樂的生存環境
瑤族音樂都是扎根于傳統會期與歌節等環境土壤中的,瑤族音樂存在于特定的演唱場合,如會期和歌節等傳統民俗事項中,具有社交功能。只有保護瑤族音樂的生存環境,瑤族音樂才能得以繼續傳承與發展。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及文化部門加強保護意識,積極引導,大力支持與恢復并發展傳統會期與歌節等民俗活動,為瑤族人民提供一個原始的良好環境與平臺,推動瑤族音樂的活躍氛圍。
(二)順應時代,創新瑤族音樂的創作與傳播方式
瑤族音樂傳統的傳播方式為歌節等小范圍的地區內傳播,如今是科技時代,互聯網技術發達,瑤族音樂的傳播應順應時代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將優秀的瑤族音樂傳播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同時要加強瑤族音樂的創作技法創新,運用當代先進的專業技法對原始瑤族音樂進行提煉與改變,以全新的創作理念,精選傳統瑤族音樂素材,進行全方位的織體創編,創造出更多如《瑤族舞曲》等經典作品,努力提升瑤族音樂的品質和地位。
(三)普及欣賞,宣揚學習民族音樂
瑤族音樂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承載著瑤族人民的智慧與精神,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因此需要做好教學的宣傳工作,特別是年輕人群體,要喚起民眾的民族音樂意識及熱愛,讓人們意識到瑤族音樂的存在價值與意義。另外,可以將瑤族音樂引入學校教育,從小培養瑤族音樂文化。學校教育的傳播效果,更能強化整個社會對瑤族音樂的了解與認識,它將對瑤族音樂的傳承與保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瑤族音樂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里的燦爛部分,其承載了瑤族人民的精神與財富,是瑤族歷史與文明發展的產物。瑤族音樂主要分為器樂曲與聲樂曲,在瑤族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瑤族舞曲》和《蝴蝶歌》分別代表兩個種類的成就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瑤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與困境。筆者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以求進一步突破困境,使瑤族音樂繼續燦爛地綻放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注釋:
①林麗梅,潘林紫:《兩廣地區瑤族音樂史料評述》,《歌?!?,2015年第5期。
②樊祖蔭:《中國多聲部民歌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年版。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瑤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黃鈺,黃方平.瑤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3]王玉姝.瑤族[M].長春:吉林出版社,2010.
[4]潘瓊閣.中國瑤族[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1.
[5]吳寧華.瑤族音樂研究綜述[J].中國音樂(季刊),2004,(02).
[6]吳巧.論廣西瑤族民歌的傳承與創新[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7]常龍飛.梧州瑤“蝴蝶歌”音樂分析[J].中國音樂(季刊),2010,(04).
[8]張天慧,李巧偉.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探析[J].音樂時空,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