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標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落實,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有了比較大的轉變,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思維的滲透變得尤為重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思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教學思維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09-02
一、引言
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存在了很多的弊端,往往教師就是講授式教學,教師不斷地講解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狀態中,學生自己本身并沒有一定的邏輯思維模式,不能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學生當時確實是把所學的題明白了,但如果出來別的相似題型呢?那學生是否能夠輕車熟路的解決呢?接下來,筆者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和多年的一線教學工作經驗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思維的滲透進行簡單的闡述。
二、教師整體把握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性學科,在學科領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其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面對不同的問題,能夠分析出蘊含的規律,并能根據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小學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教什么?怎樣教?并不是將教學重點僅僅放在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點和習題上,而是能如運用更好的教學方法將教學思維滲透給學生。
比如說,我在講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時,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S=ah,如果將公式直接告訴學生,表面看起來學生確實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但如果這樣顯然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是應該讓學生結合以往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脈絡結構。在學這個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長方形的面積求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轉化,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在這點的處理上,我利用了兩種教學方法。在課前讓學生準備好了平行四邊形的紙片,利用割補法和方格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這樣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自己親身體會感知,實際上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寬,水到渠成的知道S=ah的真正涵義。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
教師想要更好地整體把握數學思維,就要在數額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兩個方面著手,數學思想實際上就是指的學生對小學數學的理論認識,數學方法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具體對策。不但讓學生能夠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說,我在講授二年級上冊《小小商店》這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作為一個小小百貨店,小組內的學生輪流當售貨員,其余的學生作為顧客,進行購物活動。每個學生準備2~3件小物品,標上價錢,并進行分類,組成小小百貨店。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進行購物基本沒有問題,但是我會分配小組內人民幣的面值不同,比如說一件物品2元3角,有的學生是有兩張2元的十張1角的,而有的人只有一張1元的二十張1角的,讓他們自己想辦法,這樣學生就更清楚掌握了元和角之間的轉化,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就是所謂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
四、學生靈活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在小學的實際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數學思維方法,幾下我針對幾種比較常用的數學思維方法進行簡單闡述:
1.將未知條件轉化成已知條件,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化歸思想
化歸思維是比較基本的思維方法,同時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是比較常用的,也就是將一些問題進行轉化、合并和歸結,將一些抽象問題轉化成直觀問題,將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在我們平時使用的教材中,也經常會出現這種思維方法,利用以往所學知識作為基礎,進一步研究和解決新知識。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化歸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2.讓學生大膽假設,利用數學猜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波亞利曾經非常倡導數學猜想的這種數學思維,曾經說過,數學猜想是一種負責任的學習態度。所謂數學猜想并不是天方夜譚,隨意猜測,而是結合已有經驗和推理而產生的一種數學推理。
想要驗證數學猜想的準確性,那就必須通過數學實踐,與其直接交給學生知識,倒不如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數學猜想,然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模式,讓他們的思維想法進行撞擊,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氛圍,更能夠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所學知識。
3.利用可逆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我們知道,可逆思維方法在數學中是一個比較常用的數學思維方法,如果在順向思維的思考下,并沒有尋找到解題思路,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比如說:工程問題,施工隊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1/8,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26千米,還有120千米沒修,求兩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這樣就可以利用已知條件找到,全程與1/8的關系,從而找到解決此題的思路。
4.利用數量關系中的不變關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高年級中,會經常出現數量關系的習題,這種類型題經常會讓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多變的復雜的數量關系中,學生不能夠將不變關系抓住,這樣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不變關系做為主要的攻破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說,某大棚種植黃瓜和西紅柿共320畝,其中黃瓜占30%,后來有種了一些黃瓜,這時黃瓜占40%,后來又種了黃瓜多少畝?在這個題中,學生一定要找到變化和不變化量之間的關系,來尋找到合適的解題思路。
五、結語
其實我們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都非常清楚,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思維的滲透,并不僅僅是一朝一夕的,具有耗時長、見效慢等一些特點,但是如果教師在小學課堂中能很好的將數學思維滲透給學生,那一定會取得非常好的成效,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勝倫.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462-463.
[2]張莉莉. 淺談小學數學常規課堂中數學思維的滲透[J].教學新視野.天天愛科學.創客教育201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