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峰
【摘要】在學生的數學學習當中,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技能的提高都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直接的關系,因此在數學課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方法進行了一些探討和研究,具體來說,就是對于“三重視一創設”這一點是在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做到的,這三重視一創設分別是: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重視教師的示范作用、重視啟發學生用語言對思維過程進行表述和運用語言情境的創設。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語言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21-02
到了現代,教學已經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使學生掌握知識、發揮智力、提高素質和培養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一部分教師在一般的小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適應考試的需要或者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就讓學生重復多次的對一種類型的題目進行練習,對學生的知識傳授也只能在課堂上依葫蘆瓢的進行,而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卻不夠重視,這樣對于學生的素質方面就很容易造成不利影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學生用語言描述數學概念、操作過程、原理判斷的過程中就可以體現出來。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總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年齡越大的學生越不愿意發言,這種現象的出現和小學數學課堂上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否到位有很直接的關系。因此,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進行。
一、創設運用語言的情境
我們可以將課堂教學當成一個舞臺,教師就是舞臺的“導演”,而學生則是“演員”。在創設語言情境的時候教師不需本著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教是為了不教”,對于教材中的想與怎么想要充分進行重視,對教材中具有的語言培養因素進行有效的挖掘,讓學生能夠用數學語言將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想說、愛說、有充分的時間去說,就要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可以利用諸如同桌互講、自己復述、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形成和老師之間的縱向信息交流以及和同學之間的橫向信息交流的縱橫交錯的語言信息網。同時對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的調動起來,讓學生能夠手、口、腦并用。在教授數學概念和法則時,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對自己觀察、分析和概括的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并且運用數學語言對試題進行解讀。在教授幾何知識的過程中,要觀察和操作具體的模型、實物以及實物圖,然后運用數學語言對其進行判斷、描述、辨析和說理,并且逐步進行概括,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維發展通過操作活動得到更好的促進。
二、啟發學生用語言表述思維的過程
想要讓學生能夠用語言將自己的思維過程表達出來,就要有效的設置課堂提問,要以思維訓練為主體,以語言訓練為主線,提前設定好思維方向重點、難點和關鍵,對教材進行充分的運用,進行質疑問難。在學習新知識并且對其進行鞏固之后,要及時的引申例題,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生覺得伸手就能摘到桃子。不要隨意的否定學生,特別是在學生出現不同尋常的解題方法時,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路徑,然后在給與正確的引導和評價。此外,看圖編題和改編應用題這些學習方式也應該讓學生多多的進行。因為編題是一種思維活動并且非常具有創造性,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得到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養。
三、注重語言積累
教材中的數學語言積累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對其進行更大的重視。學生最好的老師就是教材,教材中具有準確而簡練的數學語言。學生的口、耳、眼、腦可以通過對例題、概念、性質、定律的朗讀而一起動起來,使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夠進行綜合的活動。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在朗讀中對語言進行感受、記憶和積累,并且對語言的內化和轉化更加重視起來,尤其是對例題下面的“想”和“怎么想”要讓學生仔細的琢磨。
其次,學會“說題”很重要。(1)說題目要求。對問題的題意、數量關系以及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都要能夠清楚地描繪出來。(2)說算理。對于問題的算理和計算法則都要運用數學語言條理清楚的進行敘述,目的就是讓學生對算理加深理解,計算機能得到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有序性也能得到有效的增強。(3)描述操作過程。也就是理順過程,將先什么、后什么、再什么描述出來,以此來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培養。(4)說推導過程。學會說呢過通過自己的知識遷移和努力的實物操作得出問題的結論,比如梯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就要求學生一邊推導計算公式,一邊將自己推導的過程向同學進行描述,這對于理解公式的含義很有幫助,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進行更好的培養。層次分明、合乎邏輯、有條有理、論據充分是說題時的幾點要求,要避免模棱兩可、含糊其辭。此外,還要注意層層遞進,從一個詞到一句話,再到完整的句子,最后到一句話。
四、數學語言的訓練
1.對學生進行完整表述問題的訓練
通過對事物進行完整的表述就可以對事物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并沒有完整話的概念和意識,他們在回答問題時通常都是將答案簡單地說出來。所以,訓練學生說完整話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比如,在對“分與合”進行教學時,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3可以怎么分?”大多數學生都只會答出“1”和“2”,而教師在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將答案完整的說出來“3可以分成1和2”。在這樣最基層的學習中就要培養學生完整的敘述問題,否則,學生就會形成習慣用簡單的字和詞來回答問題,再想糾正就會很困難。
2.訓練學生使用規范的單位名稱
學生在學習數學特別是在學習應用題時,很容易出現一種情況,就是用錯單位名稱。因此,在開始小學數學的學習時,就要讓學生學會對單位名稱的準確使用方法。比如,在小學一年級“數一數”看圖敘述的教學中,就要讓學生正確使用單位名稱來數數。比如三棵樹、一只小貓、五個男孩等等。在平時進行看圖說圖意時,也要對單位名稱的正確使用進行強調。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項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并且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工作,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要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加強學生各方面的培養和教育,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思維創造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俞秉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浙江教育科學,2009 年06期.
[2]李志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 . 教育研究·論壇,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