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合佩
摘要:基于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的“一體四層四翼”命題理念,解讀其內涵、在2016年高考試卷中的體現以及2017年新修訂《考試大綱》的貫徹落實,以“氯及其化合物高三復習課”作為典型案例,提出高三復習課應該遵循情境性、問題性、生成性三項基本原則。
關鍵詞:一點四面;立德樹人;一體四層四翼;高三復習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6-0062-05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18
一、 “一體四層四翼”內涵及解讀
1. “一體四層四翼”提出背景及內涵
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了讓《實施意見》落地,2014年“拿圖紙、出方案”,制訂高考內容改革規劃和加大使用全國卷的調整方案。2015年“打基礎、抓施工”,提出高考所有學科必須滲透“一點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一點),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和創新精神(四面)的考查[1]。2016年“調布局、克難點”,探索構建“一體四層四翼”評價體系,對接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新課標和新高考考試評價體系[2]。其中,“一體”是指確立以“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為核心立場的高考評價體系,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即考查目標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問題;“四翼”即考查要求符合“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問題。“一體四層四翼”評價體系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見圖1,與核心素養的提出一樣,評價體系背后是基礎教育的蓬勃發展和理念的不斷創新,是國家需求對人才內涵的不斷更新,其終極目標是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3]。
2. “一體四層四翼”理念在16年全國卷中的體現
縱覽2016年的全國卷,體現新的高考評價體系一覽無余。一是試題考查目標從僅僅“服務選拔”邁向“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并重。2016年以前的全國新課標卷,服務選拔單個維度導向明顯,試題素材陌生度過大,計算量過大,能力要求過高,與中學教學實際相差甚遠。2016年的全國卷(以新課標Ⅰ卷為例,下同)整體風格和氣質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導向教學的目的明顯,整份試卷涉及到與教材素材相關內容見表1,分值也達到了空前的32分,意在通過高考評價導向作用引導中學教學重新重視教材基礎知識的教學,只是在高三復習的時候需要強化綜合性的訓練。同時試題素材無論是“電滲析法處理含Na2SO4廢水”、“NH3還原大氣污染物NOX”、“NaHSO3處理含Cr2O72-廢液”,還是“工業生產殺菌消毒劑NaClO2”、“光催化還原CO2制備CH4”、“以秸稈為原料合成聚酯類高分子化合物”都來自于生產生活實際,強調化學在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重大作用,傳遞化學學科的正能量,通過正確的價值引領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
二是試題考查內容也進行了合理的調整。首先,加強了核心知識的考查。整份試卷關于氧化還原的考查特別到位,無論是基礎的氧化劑與還原劑之比、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判斷,還是相對比較中位的電子轉移數目計算,更有難度較大的信息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書寫都有涉及,100分的試題中涉及本部分內容有27分之多,核心知識重點考的趨勢非常明顯。其次,加強了關鍵能力的考查?;瘜W之所以從神學蛻變為科學乃是引入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因此從定量的視角看待化學問題有助于直指學科本質。16年全國卷雖然降低了計算的難度,但是定量計算的分量只增未減,涉及計算種類繁多,考查范圍廣,具體情況見表2,整份試卷分值達到了驚人的34分。再次,加強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27題第(1)問“Cr3+與Al3+的化學性質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過量,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表面上是在考查學生類比遷移能力描述實驗現象,實際上需要學生對宏觀的實驗現象加以微觀的粒子發生的離子反應加以綜合分析,這樣才不會遺漏反應初始“Cr3+藍紫色逐漸褪去”和反應結束“溶液逐漸變為綠色”兩個關鍵現象的描述。第四,強化應用價值導向,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整份試卷不斷強化化學學科正面育人功能,素材體現應用性,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28題給出“有效氯含量”的概念,讓學生現場理解概念并運用概念和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計算NaClO2的有效氯含量;37題給出Ge單晶的晶胞三點的空間三維坐標,學生自主建構坐標,推測未知點的三維坐標;38題讀懂已給有機合成路線,設計制備對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線,這些試題的出現,都在考查學生現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現在提倡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3. “一體四層四翼”理念在17年新修訂《考試大綱》中的體現
本次大綱修訂將“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作為高考的核心立場與基本功能,特別突出“提前謀篇布局,體現素養導向”,做好與新課標理念的銜接[3]。原考試大綱規定的四個選修模塊此次修訂刪除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兩個模塊,主要是因為“化學與生活”模塊中的各個知識點已經滲透到各個模塊中的試題,“化學與技術”主要以工業流程圖題呈現,考查內容主要為元素化合物和化學反應原理知識,與必考部分工業流程題同質,為了減輕學生備考負擔,進行適當的刪減是有必要的。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在知識點分布及要求的變化具體特點如下:
一是增加了對“核心知識”的要求。近幾年從NaBH4到N2H4等物質電子式的書寫,電子式無疑是命題者關注的核心知識,但是考綱卻沒有明確的要求,這次考綱修訂明確新增了“掌握電子式的書寫方法”。熱化學是全國卷高考每年必考的內容,考查的內容都是反應熱的計算,而對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鮮有涉及,今年考綱明確新增了“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可以預見2017年高考關于反應熱的考查將會由純粹的計算轉向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機必考部分高考每年都有關于同分異構體數目判斷的選擇題,但是因為原考綱要求僅僅為“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所以每年試題出來涉及到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中學教師都頗有微辭,但是本次考綱修訂明確新增了“能正確書寫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將要求明確,有利于中學更加關注本部分的教學。選考“物質結構與性質”部分新增“能正確書寫1~36號元素核外電子、價電子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達式;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對離子晶體性質的影響;了解金屬晶體常見的堆積方式;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據晶胞確定晶體的組成并進行相關的計算”[4],顯然對該部分知識點要求增加了,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增加了,對結構與性質之間關系的定性解釋與定量計算的要求也提高了。選考“有機化學基礎”部分變化不大,只有關于“烷、烯、炔和芳香烴的結構與性質”要求由“了解”變成“掌握”??傮w來說,選考部分刪除了“化學與生活”模塊,減輕學生備考負擔,增加物構部分難度,適當降低有機部分要求,有利于通過評價導向中學教學更加重視有機部分的教學,糾偏為了投機放棄有機的現象。
二是強化“關鍵能力”的考查。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由原考試大綱“運用科學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學變化規律,并對化學現象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調整為“運用化學原理和科學方法,能設計合理方案,初步實踐科學探究”,很顯然,要求從僅僅是對化學實驗現象進行解釋,發現規律提升到設計合理實驗方案,能力要求提高,考查創新意識意圖明顯?!盎瘜W反應原理”部分熱力學和動力學變化幅度最大,新增了“能運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焓變的計算;能正確計算化學反應的轉化率;了解反應活化能的概念;掌握化學平衡的特征;能利用電離平衡常數進行相關計算;理解溶度積(Ksp)的含義,能進行相關的計算”[4],強調學生力求從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化學反應,強調學生從定量的視角來解釋和分析化學反應,體現了考查學科本質,關注“關鍵能力”的考查。
三是關注“學科素養”的考查,尤其是在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培養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關于化學實驗與探究的能力部分2016年與2017年考綱要求對比見表3。
由表4可知,對實驗素養的要求從以往僅僅要求掌握方法和技能提升到實踐層面,對問題解決由能解釋提升到“設計方案”。落實到具體條目闡述,新增了“正確選用實驗裝置”“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刪除了“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將“常見物質檢驗、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要求由“了解”提高至“掌握”[4]。對實驗的考查由以往的注重紙筆測驗,關注實驗結果分析和解釋轉移到實驗過程體驗和利用原理解釋。在創新意識培養方面,在有機化學基礎選考部分新增“根據信息能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將從使用新課標卷以來壓軸部分路線合成設計要求明確化、具體化。
四是重視“核心價值”的落地?;瘜W學科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利用化學學科知識解決社會發展過程遇到的瓶頸問題,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應用性。本次大綱修訂新增“了解溶液和膠體的區別”“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構成及應用”“了解常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將原電池和電解池部分認知層次由“了解”提高為“理解”,元素化合物主要性質及其應用認知層次由“了解”提高為“掌握”[4],這些變化目標都指向了體現學習化學的價值,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應用性。短短7頁大綱,涉及到“應用”二字的達到了25次,其中蘊含的深意不言自知。
二、 “一體四層四翼”理念下的高三復習教學
1. 傳統高三復習教學“氯氣性質復習”教學思路
“考試說明”中對非金屬元素部分要求為“了解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質及其應用”,因此在傳統視閾下的“氯氣的性質”復習課的教學思路見圖2。
由圖2教學流程分析可知,這樣的教學思路有如下特點:一是以復習知識為中心的指向明顯,忽略了在真實情境中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教學流程圖來看,本節課在知識建構、內化、深化、升華、形成能力的角度確實一絲不茍,很好地達成了教學預設的目標,但是這樣的教學很容易導致這樣的后果,即學生單獨面對本部分純知識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從容應對,但是將要所考查的內容置于真實的應用情境當中,加上綜合其他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往往手足無措,應接不暇。二是知識網絡的建構與問題的指向表面上相得益彰,實際上割裂嚴重。教師通過與學生交流中自然生成氯氣轉化的思維導圖,將氯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重新過了一遍,然后以質檢、高考中的相關典型例題進行針對性鞏固訓練,表面上很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心理,但是質檢和高考中近五年相關問題鮮有純氯氣的性質問題,大多是學生貌似熟悉又很陌生的二氧化氯、亞氯酸鈉等物質,因此例題基本不會用到氯氣的物理性質和大部分化學性質,知識和問題兩張皮現象嚴重。三是復習的邏輯與高考的邏輯南轅北轍。復習的邏輯意在將瑣碎的性質知識結構化、網絡化,高考的邏輯意在以某個問題生發,逐漸深挖,不斷發散,形成問題鏈。歸納和演繹兩種思路決定了思考問題的程序也會產生巨大的差異,總是運用歸納的復習方法對付演繹的高考試題,學生在面對真實問題情境的時候,往往會手足無措,產生巨大的心理鴻溝?;诖耍瑥土暷J奖仨氝M行調整以適應高考試題的特點。
2. 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的“氯氣性質復習”教學思路
新的教學思路如圖3所示。
新的教學思路相交于原教學設計有如下三點不同:一是教學過程融入了真實問題情境,整個教學都在解決真實的化學問題。并且情境的設置從學生熟悉的教材內容氯水消毒開始,到學生相對陌生的次氯酸鈉,再到學生完全陌生的二氧化氯,情境從簡單熟悉到復雜陌生。而原教學設計直接將知識和能力的復習裸露在學生面前,學生不需要進行任何的類比遷移,對培養學生適應解決高考復雜陌生問題的能力不利。二是復習內容的廣度深度大大加強。原教學設計從研究物質的思路開始,分別從氯氣的物質類屬通性、特性、氧化還原性建構物質轉化圖,然后解決相關的試題,進而類比遠遷移到其他非金屬單質。而新的教學設計則從考查氯及其化合物可能遇到的真實問題入手,從中提取出必備知識即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平衡,建構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思維模型,然后根據模型解決陌生問題。三是對能力的要求也更加符合新的高考要求。原教學設計基本上在培養學生復述、再現、辨認的能力以及通過觀察,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這些能力要求層次比較低,整個教學的思維容量相對較小,導致教學在低水平重復徘徊。新的教學設計在喚醒學生舊知的時候主要培養的是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在激發認知沖突、建構模型階段則融入了信息能力的培養,最后在應用模型階段則給出新的化學用語,根據已學內容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
三、教學啟示
“一體四層四翼”理念中“一體”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強調命題導向,“四層”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從能力考查維度分別對內容維度、過程維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四翼”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則從情境維度對試題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復習教學中,首先要關注情境的創設,將外顯的知識情境化,情境的創設也要遵循簡單熟悉到復雜陌生依次遞進。其次要將具體的知識內容轉化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問題的設計要關注問題的深度與問題之間的邏輯性。再次要關注教學過程的生成,關注師生之間的交互,在學生的難點處展開精準教學,使得教學過程具有生長性。
1 .復習教學應具有情境性
新的高考評價理念特別強調學科知識的應用性,因此在高三復習教學中將知識和能力復習教學的二維目標必須融入真實問題解決的過程?!斑x取生產和生活中的真實情境作為高考命題素材可保證試題的科學性和公平性,有利于提高能力考查的效果,選取試題素材須注意內容的適宜性、應用性、新穎性和綜合性。[5]”因此在復習備課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根據高考考試大綱要求提取本節課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思考如何將知識結構化、網絡化;思考如何將能力形成有序的思維建模。其次選取本部分知識中涉及到的核心物質,提取核心物質的主要性質和可能涉及到的反應原理問題,然后思考其在工農業生產、生活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典型問題進行枚舉。最后將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與核心物質應用性素材典型問題進行有機整合,將知識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有機融合在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2.復習教學應具有問題性
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是化學教育的重要目標,運用化學思維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也是對具有化學素養的人的基本要求[6]。我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對提問也有精辟的描述“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復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提出核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學生的互評中得出合理的結論,啟迪出新的問題。這樣的思維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利于挖掘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深層次的前概念問題,有利于將學生的思維由表面膚淺引向深度教學。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需注意新穎性、針對性、層次性和開放性,要適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使得復習教學不僅有效,而且高效,精準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升復習教學效率。
3. 復習教學應具有生成性
高三復習教學由于復習內容多,課時相對緊張,老師們在進行復習教學的時候特別強調教學的預設,希望以最快的效率達成教學目標。這種想法本身無所謂對錯,但是我們必須明確的是復習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將知識重新過一遍,還是希望通過知識的復習達成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顯然,復習的目標還是希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復習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師生對話過程產生的意外,即教學生成。葉瀾教授關于課堂生成性有這么一段美妙地描述“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復習教學中 “教師應及時捕捉意外,機智靈活生成;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自發生成;老師巧借錯誤,迂回生成”[7]。只有教師真正放下身段,傾聽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才知道學生學習遇到的真正困難是什么,教師才能針對問題精準發力,有效教學。如果教師一味為了完成教學預設目標,忽略課程生成,也許一節課下來,教師講的都是學生已經會的,教師內心踏實了,但是學生卻一無所獲。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的時候,不僅要考慮高考是怎么考的問題,更要考慮本班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讓課堂的教學活動主動有效激發出有意義的課堂生成,使課堂充滿智慧的碰撞,更有人文細致入微的關懷。
參考文獻
[1] 姜鋼.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5(13/14):31-34
[2] 姜鋼.探索構建高考評價體系全方位推進高考內容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6-10-11
[3] 謝維和.堅持高考“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EB/OL][2016-10-1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6n/ 2016_zl50/201610/t20161014_284879.html,2016-10-1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正式公布[EB/OL][2016-10-1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0/W02016 1014528620110518.pdf,2016-10-14
[5] 單旭峰.以文獻為基礎的高考化學真實情境命題策略探索—以元素化合物試題為例 [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2):18-20
[6] 王健.考查科學思維的理科考試命題策略探討[J].中國考試,2016(10):44-50
[7] 馬會林,周瑾.例析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動態生成途徑[J].化學教學,2016(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