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紅利
(湖州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 本文針對目前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翻譯教學模式,分別從翻譯教學內容整合、翻譯教學任務設計、翻譯技能訓練模式構建和翻譯教學評價體系設計四個方面加以探索與研究。實踐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對翻譯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翻譯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成效。
關鍵詞: 微課 翻轉課堂 翻譯教學 教學模式
1.引言
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入,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特別是對基礎翻譯人才的需求更大。為了滿足市場對基礎翻譯人才的需求,高校開設了筆譯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與就業競爭力。然而根據調查發現,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師生角色錯位、“教”與“學”理念不清、課堂教學時間不足、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鑒于此,筆者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以英語筆譯課程教學改革為依托,利用高校信息化建設和網絡教學平臺的先進理念和教學實踐開展基于“微課”的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期創新高校英語翻譯課堂教學新模式,提高英語翻譯課堂教學質量。
2.概念界定
2.1微課
微課(Micro-lecture)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混合式、移動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視頻課程資源[1]。與有型資料、教學影像等傳統單一型教學資源不同,微課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創新復合型教學資源,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可以服務于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2]。通過微課,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學習并使用語言,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從而取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2.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是對“學生課堂上聽講解,課后完成作業”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反轉,是基于信息化環境下,實現課前完成知識傳授、課堂進行知識鞏固和深化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翻轉后的課堂時間主要用于學生問題答疑、學生小組協作探究學習和個性化輔導等學習活動,大大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及時有效的輔導和學習交流[3]。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實踐,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不僅可以順利完成課程教學任務,而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發展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3.翻轉課堂理念運用于翻譯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通過對英語專業學生訪談,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是喜歡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學習的;80%的學生喜歡課堂上與教師協作探討學習;75%的學生表示希望有機會可以自我展示,能夠通過網絡學習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翻譯技能;絕大部分學生能掌握電子技術,熟練地掌握電腦或手機錄音、視頻錄制軟件。鑒于此,將翻轉課堂理念運用到翻譯教學中既符合翻譯教學現狀,又符合學生對兼具個性化、創造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方式青睞的實際需求。
哈佛大學的Eric Mazur認為教學的核心不是單純地完成知識傳遞,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吸收和內化[4]。翻轉課堂正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翻轉,是一種上課前讓學生通過微課或其他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對知識的吸收和內化,課后鞏固所學知識的創新教學模式。在翻譯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理念可以打破傳統翻譯教學中的各種弊端,讓翻譯理論知識和翻譯技能習得的過程從課堂延伸到課前和課后,還能大大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同學習,從而提高翻譯教學質量。
翻轉課堂理念實現了翻譯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在翻轉課堂翻譯教學中,教師不再純粹灌輸翻譯知識和獨霸課堂,而是適當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充當指導者和協作者。課前,翻譯教師應該制作多樣化的教學視頻和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課中,教師應該組織和策劃多元化的課堂;課后,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網上的學習活動,追蹤學生對翻譯知識的運用。與此同時,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換成知識體系構建的主導者,他們可以主導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和方式,從而真正實現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中心地位。
微課和翻轉課堂結合的教學模式豐富和創新了翻譯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翻譯知識和技能,旨在變革傳統的翻譯教學,實現翻譯教學的科學性、趣味性和創新性。
4.基于“微課”的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針對翻譯教學實踐性和技能性的特點,基于微課的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拓展了翻譯教學的時空,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貫穿翻譯教學實踐。整個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包括翻譯教學內容整合、翻譯教學任務設計、翻譯技能訓練模式構建和翻譯教學評價體系設計。
4.1翻譯教學內容整合
基于“微課”的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制作針對學生認知水平的翻譯知識、技能的微課和多媒體課件,提供公共空間上適用于翻譯教學的資源和翻譯學習網站等。翻譯課前,學生可利用微課和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突破傳統翻譯教材教學內容的限制;翻譯課堂上,教師可強化和操練學生各類文本的翻譯技能;翻譯課后,學生可利用相關的翻譯教學資源和網站進行翻譯實踐,還可打開文本內容進行翻譯對比和學習,同時能與教師就翻譯問題和困難進行在線交流。總之,教師應該親自參與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課視頻和多媒體課件,通過網絡平臺讓學生進行翻譯訓練和練習,同時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反饋與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整下次翻譯教學內容。
4.2翻譯教學任務設計
基于“微課”的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任務體系主要包括翻譯課前教學任務、課堂教學任務和課后教學任務。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任務的有效統一解決了翻譯教學開設課時不足、學生缺乏實踐機會等問題。下面筆者以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長句翻譯為例,闡述翻譯教學任務的具體設計和安排。
翻譯教師布置課前教學任務,學生通過觀看網絡教學平臺上的長句翻譯微課和瀏覽相關翻譯網站瀏覽進行長句翻譯知識和技能的自主學習,并在學習反饋中發現相關問題。課堂上,教師一方面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呈現出來,通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和生生協作探討等方式解決,另一方面把課堂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運用長句翻譯的常用方法和技巧進行長句翻譯實踐訓練,將課前的有關翻譯知識和技能內化,形成長句翻譯技能,學生在翻譯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隨時得到老師的幫助和指導。課后,教師可安排課后翻譯任務,通過設計專題翻譯訓練讓學生加以鞏固長句翻譯技能,教師能及時跟蹤學生的課后翻譯實踐情況。這樣做可以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長句翻譯知識的內化和翻譯技能的訓練,最終提高翻譯技能和翻譯水平。
4.3翻譯技能訓練模式構建
翻譯技能訓練是翻譯教學重點。筆者通過翻譯測試、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據此對翻譯技能進行模塊整合,構建針對學生認知水平的翻譯技能訓練模式。學生翻譯技能訓練從提高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著手,逐步培養專業知識能力、平行文本運用能力、雙語轉換能力、雙文化轉換能力等。
現以文本分析能力為例,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前學習——課堂訓練——課后拓展深化的方式實現翻譯技能內化和翻譯能力提升。課前,教師把文本分析能力做成多媒體課件和微課,上課一周前上傳到教學平臺,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完成測試和作業;課堂上讓學生對文本分析技能進行總結和相互探討,緊接著進行各類文本實例分析的實踐活動;課后進行強化和拓展訓練。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翻譯技能學習和技能訓練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給以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基于微課和翻轉課堂理念的翻譯技能訓練可以讓學生自主掌控翻譯技能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情況,極大地增強翻譯技能學習中的交流和探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翻譯習慣。
4.4翻譯評價體系設計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應采用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元評價方式。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情況應當在學生的翻譯學習評價中有所體現,以更好地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另外,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大量課堂內的學習與探討和翻譯項目的實踐成果展示都是由小組協作完成的,傳統的教師評價方式無法科學客觀地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因此,我們建構了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翻譯評價模式。同時在翻譯評價體系中,應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將學生個體與小組成員引入評價中,形成學生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通過在線交流和課堂面對面的交流,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能讓學生客觀清晰地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修正和提高[5]。學生小組互評可營造競爭、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是由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和階段測試構成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翻譯評價模式,能更全面有效地評價學生的翻譯學習過程和翻譯能力水平。
5.教學成效與反思
5.1成效
在將微課和翻轉課堂理念運用到英語翻譯教學中后,翻譯的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優化。第一,學生的翻譯技能掌握情況發生較大的變化。由于筆者現在所任教的大部分學生在課前能預先完成相關翻譯知識和翻譯技能的微課學習,他們擁有更多課堂時間參與到各類文本的翻譯實踐中。與前幾屆學生相比,他們能更熟練地掌握翻譯技能并更好地運用這些翻譯技能解決翻譯實踐中的一些問題。第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整個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配學習的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還可以通過網絡和教學平臺與教師更好地互動和交流,課堂上他們或以個人或以小組的形式展現自己的翻譯過程和翻譯成果,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翻轉課堂環境下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實現真正的以評促練,以練促學。第四,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成了指導者與組織者,學生成為翻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成為課堂的主體和中心,提高他們的協作學習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5.2反思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相對較差的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激發他們的內在學習動力,所以如何有效合理地監控和評估他們的學習過程是最大的挑戰。學生在課后的拓展訓練中由于缺乏面對面的指導,翻譯成果質量不是很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能否得到教師有效的反饋與幫助,如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有效結合值得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基于“微課”的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翻譯教學內容整合、翻譯教學任務設計、翻譯技能訓練模式構建和翻譯教學評價體系設計四個部分是相輔相成的。翻譯教學實踐表明,該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水平,提高翻譯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6):14-17.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徐艷梅,李曉東.基于電子學檔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外語,2014(11):1-7.
[4]Dan Berrett,How “flipping”the Classroom Can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Lecture[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
How-Flipping-The-Classroom/1308571/.
[5]陳圣白. 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11):31-36.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浙江省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項目《基于ADDIE模型的英語微課程設計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號JA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