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盈
摘 要: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要求,還符合政治課程的自身教學特點。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高中政治教師應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94-01
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基于人文精神培養的高中政治教學對策探討過程中,應當對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與復雜性、長期性有著充分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在教學對策的提出過程中對人文精神培養進行合理應用,從而促使高中政治教學水平得到持續性的提升。
一、合理設定教學目標
合理教學目標的設定對于高中政治教學對策的有效提出起著基礎性作用。通常來說教學目標是一切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它直接關系到高中政治教學的實施同時也影響高中政治教學效果的好壞。合理的政治教學目標應當使高中生的政治知識與人文精神得到有效結合,從而在提升高中生政治學基礎能力的同時,使其精神世界得到更好地完善,使高中生性格更加開朗、陽光,能對其未來人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當以強烈的教學熱情促進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并確保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可以使高中生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與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更加開朗健康的性格。
二、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
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理念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教學過程,由積累知識與感知現象,逐步轉變為掌握本質與理解現象的過程。所以,在高中政治知識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根本上更新教學理念與創新教學模式,不能僅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論知識,而是應該重點培養他們的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滲透人文精神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不斷拓展高中生的思想與視野,逐步培養他們養成能夠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為中心開展高中政治教學活動,充分滲透人文精神理念,同時注重對學生價值和尊嚴的維護,關懷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全面滲透人文精神。
三、借鑒政治事件,傳遞人文精神
政治事件能夠對高中政治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想充分滲透人文精神理念,可以合理運用一些熱門或教育意義重大的政治事件,通過借鑒政治事件進行人物精神的傳遞與展現,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進行《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教學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關于“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的相關政治事件,如俄國十月革命、國共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各個五年計劃與改革開放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幫助他們樹立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并逐步樹立正直的愛國價值觀,最終促使高中生將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轉變為努力學習的動力,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重視課堂教學,滲透人文精神
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需重點培養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意識形態。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加強對人文精神理念的滲透,有利于學生形成這些正確的觀念。因此,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全程滲透人文精神理念,除教材中的政治理論知識之外,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種人物經歷、人文事件以及歷史事件等,加強對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培養與教育,重點宣傳愛國主義精神、高度的集體責任感與優良的思想品德等,對學生的思想與精神進行感染與熏陶,以此逐步提高其人文素養。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如參加集體勞動、獻愛心、捐款以及關愛孤寡老人等。
五、注重美德教育的運用
在高中政治教學對策的提出過程中美德教育的有效運用可以使得人文精神得到更好地滲透。因此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進行政治知識講述的同時適時地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從而使學生自覺地以社會公德規范、約束自己并達到較高的人文精神水平,從而在提升人文精神與良好品德的同時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進行。
六、培養高中生自我尊重的品德
當代高中生普遍存在著在學習過程中靜不下心、沉不住氣、耐不住寂寞等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政治教師在人文精神培養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其自我尊重的品格進行有效培養。眾所周知,自我尊重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也是高中生對自由、平等、正義等信念進行培養時所需要的精神之一。因此,政治教師應當在信仰、幸福、生存等教學內容的教學中滲透自我尊重的要素,這可以讓高中生在更好地理解政治學內容的同時,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價值,并且學會自尊、自愛等可貴的品德,最終促進高中生學習過程中靜不下心、沉不住氣、耐不住寂寞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七、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效滲透
人文精神是在歷史長河中經過長期沉淀得以發展的一種精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必然地涉及了許多領域的相關知識,通常來說與人文精神有關的領域涉及到科學、知識、藝術、道德等方面。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是獨立的,高中政治教學亦是如此。此外,由于人文精神的培養也是一個涉及到許多領域的較為復雜的過程,因此政治教師在培養高中生人文精神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效滲透。例如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的“相對”這一概念時,政治教師可以列舉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著名例子:“相對就是你站在一個美女前的時間流逝速度和你站在一個丑八怪前的時間流逝速度。”雖然這一定義并不是高中政治中的準確定義,但是通過別的學科相關知識的合理滲透可以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更加充滿趣味性和人文精神,同時也更好地培養了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加強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是建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為了加強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應該加強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質,深挖教材,積極營造課堂情境,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 張宛苗。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D]。河南大學,2014.
[2] 魏 葉。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新課程,2015,(08):14—15.
[3] 金 蘭。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