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男
摘 要:未來的社會是知識的、信息的社會,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將是21世紀信息社會的主人,我們的教育要面向知識經濟的未來,作為課程改革的執行者的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才是我們首要任務。本文所談的“放收”教學法,關注個體差異,能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放:即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收:即以報告的形式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成果。
關鍵詞:課堂;課程改革;收與放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62-01
面對21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雙流的全球化,如何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的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是基礎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人矚目的那兒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 。
新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新課標準的實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許多嚴肅的問題: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如何處理好課堂教學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系?師生之間如何互動、共同參與學習?……這些都是在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課程體現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教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老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 我在教學中運用了“放收”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關注個體差異,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放收”教學法分課內、課外兩部分,其中課內又分每學期、每課時、每任務三個部分,下面逐一闡述:
一、課內“三放三收”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中心,我教什么,你學什么,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學,我不教,你也不用學。這種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而新課程是:你想學什么,你想怎樣學。“放收”教學法正是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運用了,“放收”教學法的課程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民主、合作、愉快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1、每學期一放一收
放:即放手讓學生自己制定課時計劃。學生親自參與到制定課時計劃中來,學生要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期計劃,避免了老師統一安排課時計劃,而導致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跟隨不上進度的情況發生,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騰出時間去探討、研究、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收:即綜合報告。綜合報告要求學生獨立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老師規定的綜合任務,這個綜合任務的設計包含了本學期所學的全部重要知識點,學生的綜合能力完全反應在這個綜合報告中。在綜合報告中,學生可能不會很精彩,很完美地給出一個報告,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
2、每節課一放一收
放:即讓學生自主學習。“放收”教學法,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課時計劃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由于是自己制定的目標,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學任務。
在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時,老師并不是清閑的,而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使學生思維更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同時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在運用了“放收”教學法的課堂中,由于每個學生所制定的課時計劃不盡相同,所以在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內容也不會完全相同,可以有幾個或者更多個學習內容,這就要要求老師要把整本教材的知識點統攬于胸,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為“平等中的首席。”
收:即課時報告。課時報告即每節課設計一個學生要完成的教學任務,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內容不盡相同,教學任務當然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靈活掌握,當堂設計教學任務。學生要求根據個人的能力,獨立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3、每個課時任務一放一收
放:即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課時任務
在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或小組為單位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主動提出,老師可進行引導、提示,讓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們教學能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收:即檢查課時任務
當學生完成課任務后,老師對其進行審查,指出其中不足和仍需改進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找出學生的特色,加以贊揚。
二、課外“一放一收”
放:即放手讓學生涉獵課外知識。在學生完成本學期教學任務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課外知識。如上網查看當前計算機發展趨勢;利用Inter網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等等內容。由于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外知識了解不多,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及其特長,老師可推薦學習五筆打字、動畫制作軟件等內容。
收:即課外報告。根據學生所自學的課外內容,學生獨立或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個報告。以這種報告的形式,匯報所自學的成果。教師同樣要對學生的報告進行評價,其原則是多表揚、少批評。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放收”教學法,不僅教會了學生要學的知識,而且關鍵是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這在他今后的學習生活,乃至將士來步入社會,都是受益匪淺的。“放收”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傳統教學相比要高得多人: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領域涉獵知識;要具有多層次,多角度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對信息技術學科,及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做到“放手”,但“放手”的同時不能“放心”,要給學生及其學習更多的關注。收放自如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但教學的收與放,絕對不可以隨便施展、率性而為,我們要逐漸達到既放得開又收得攏的放之有效、活而不亂的自然境界。
參考文獻:
[1]《長風正是揚帆時》景梅石 遼海出版社2003年9月
[2]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 朱慕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聚焦新課程》 李建平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