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英語的要求越來越多元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素養的形成需要情境的交互,而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礎,因此情境教學策略滲透在語言能力中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語言能力 情景教學 核心素養 情境創設
一、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核心素養這一大框架下,將國家教育戰略與自己所教學科專業二者結合起來。由于我國的國情,我國學生主要接受的外語教育為英語。學生們在經過基礎的英語學習之后,進入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主要是以培養公民外語素質為要求,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和情感態度的發展需要以及高中畢業生就業、升學和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的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會意義。可見,高中的英語教育格外強調素養的養成。這與我國頒布的核心素養不謀而合。
二、理論基礎
1.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英語課程理念——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滲透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當中。新修訂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待頒布)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進行理解和表達能力。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基礎部分,它是其他三個核心素養的基礎,與其他三者相輔相成。如果沒有扎實的語言能力那么去談其他三者也是空洞的。它不僅指舊有的語言技能例如聽、說、讀、寫也包括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匯、語篇知識、語用知識)、語言意識和交際身份意識。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由英國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家所創立,同時受到行為主義理論的影響。該理論強調英語語言學習要和實際生活情境結合起來,重視語言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靈活性從而增強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提高英語交際素養。由于素養是在人與情境的互動中生成的,故情境設計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必然選擇。國內學者對情景教學法提出了許多發展的觀點:米俊魁認為,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引入或創設一定的場景或環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求知欲,激發學生對外界的反應,從而幫助學生熟悉和理解教材”。韋志成指出,“情境教學是教師根據教材和實際需要創設形象生動、富有感情色彩的場景或氛圍,激起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于蘭認為,通過情境教學法將學生的情境交際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結合起來,既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又豐富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而為將來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這對未來的學習者意義重大,在學習語言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信念系統,樹立正確且多樣的語言觀。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學習中要將語言能力與文化二者結合起來,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文化多元意識。
三、情境教學法在英語學科中語言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
情景教學法如何滲透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呢?主要通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有效地創設情境、運用情境。
1.語言技能的探究。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聽與讀是語言的輸入階段。說與寫是語言的輸出階段。因此情境的創設要將輸入與輸出這二者結合起來,既包含輸入的部分又要包括輸出的部分。教學情境大致可分為直觀情境、問題情境與活動情境。直觀情境通過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聽覺感官而讓學生產生情緒體驗。問題情境主要是通過口頭或是書面語言的描述,刺激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相關問題或是任務的設計讓學生思考和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描述。活動情境則通過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了靈活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直觀情境主要用于語言的輸入階段也就是聽、說。問題情境主要用于說與寫的階段。而活動情境是將聽、說、讀、寫這四個階段進行綜合運用,這是一個更為高級的階段。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根據每一模塊的側重點不同進行情境設計,做到因材施教。
2.語言知識的探究。語言知識涉及語音、詞匯、語法、語篇知識、語用知識。教材的思路就是以主題意義為探究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進行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發展。可見,情境這一主題是教學任務的核心。因此,這就需要情境的設計,在不同的情境中語音、語調的不同就會表達出不同的意義。語法知識例如:被動和主動語態。在不同的情境中分別使用不同的語態、時態或者語法項目都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意義。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語境下,語篇所傳達的信息也是因時不同的。
3.語言意識和交際身份意識的探究。通過情境的設計,在遵循真實性、趣味性、相關性、開放性、多樣性、直觀形象性的設計原則下,培養學生推測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人公或作者的身份,從而分析出語篇的深層含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在創設情境中,要貼近學生生活,實現信息差,而不僅僅是對教材的照搬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材要有所取舍,要重新整合教學項目,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思路。這為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交流中形成了正確的語言信念和文化價值。
四、總結
英語作為中國學生現階段學習最主要的一門外語,要想在英語這一語言中實現較高層次的發展,語言能力是基礎,它不僅有利于獲取知識,而且可以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整體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知識是動態性的,是情境化的產物。因此我們要重視情境的運用和創設,為學生的語言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米俊魁.情境教學法理論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