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萍+李春香+王建+曾文麗
【摘要】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和轉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將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國際化人才作為方向和目標。本文以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為例,分析了土木英語的特點,并從課程安排,教材編寫,校企合作等方面來探索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構建,以期有助于土木專業學生滿足國家化需求,并對高校專業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轉型改革 應用型 土木工程 專業英語 模式構建
一、前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特別是最近幾年中國的高鐵行業快速發展帶來了很多機遇,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大大加強,在土木工程方面的勞務輸出也迅速擴大。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這樣的大好形勢對我們輸出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國際交流能力,因此學生需要同時學好專業知識和本行業英語,才能更好促進項目的順利進行,有效參與國際競爭。
同基礎英語教學相比,專業英語教學優勢明顯。專業英語教學是從單純的、孤立的基礎語言教學轉向將語言與內容教學相結合的“語言與內容融合學習”,如旅游英語、土木工程英語、國際金融英語等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英語,其優勢在于讓學生盡快了解今后所從事專業的相關英語詞匯或情景英語,大大縮短學生畢業后進入工作的適應期;同時也方便查找相關的外文文獻,拓展專業的知識面,具備國際視野,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由于目的明確,實用性強,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動力更充足,有助于緩解基礎英語教與學過程中的枯燥和尷尬局面。
土木工程專業英語這門課程是面向土木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英語必修課,其教學目的為:讓學生熟悉與掌握一定數量的土木英語專業詞匯,從而能閱讀和翻譯土木英語材料的能力;能夠以英語為工具查找本專業所需信息,了解國際相關動態;讓學生具備土木英語相應情景的口頭表達能力,從何滿足今后工作的實際應用要求。但專業英語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學習難度較大。
二、土木專業英語的特點
1.專業詞匯多,術語理解難。在普通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十分普遍。但是專業英語翻譯對用詞極為嚴格和考究,一個詞一般只能被翻譯成特定的術語。例如“Civil Engineering”不能翻譯成“民用工程”,而應翻譯為“土木工程”,stress intensity不是“壓力強度”而是“應力強度”;其他例子如:settlement:沉降,沉積物;gain:
(沙、金、鹽等)粒,晶粒;reinforced concrete:鋼筋混凝土;boring:鉆孔;weathered rock:風化巖;course:(磚)層,行;moment:力矩。類似這樣的詞匯在專業英語里面很多,由于學生學了普通英語這這部分詞有了一些認識,而這樣反而會干擾其對專業含義的記憶。教師需要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對詞語進行猜測、理解和記憶,并不斷鞏固強化,擴大專業詞匯量。
2.句子結構復雜,長難度句多。僅僅將詞語理解還遠遠不夠,專業英語在句型結構上的復雜也使得理解難度較大。專業英語里面長句多,多由復合句構成。對長難句的理解應采用抽絲剝繭,分層理解的方式,先找出主句,再一層一層理出從句或者短語,例如:In recent decade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concern among many prominent engineers that not only is the term“factor of safety”improper and unrealistic,but worse still a structural design philosophy based on this concept leads in most cases to an unduly conservative and therefore uneconomical design,and in some eases to an unconservative design with too high a probability of failure。這是一個整句,信息很多,句型復雜。這句話的主句中心詞就是a growing concern,后面的not only...but...是對concern的解釋說明,做同位語從句,but 引導的句子主語是a structural design philosophy,謂語leads to...to...,兩個介詞短語做并列賓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嘗試劃分句子結構,在學生有困難的情況下,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用不同顏色的字體將各部分進行標示,讓學生一目了然,幫助理解和消化。
三、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構建
1.合理規劃專業英語課程。根據調查,大部分高校前兩學年上普通英語,大三開始上專業英語。但是對學生的訪談顯示,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現在的英語水平還不如大學進校的英語水平,究其原因,學生高中每天都有英語課程,而進入大學每周只有一到兩次英語課,加上大學寬松的學校環境,學生英語水平下降也在情理之中。這就要求高校需要合理安排課程,保證大學四年英語不斷線。以本校為例,學生大一學年開始就將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搭配起來上。因為大一學生的土木專業知識學得還不深入,所以大一的土木英語專業教材主要是偏向情景對話類型的,讓學生理解一些土木詞匯的表達,能簡單進行對話。大二學年依舊延續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結合的方式,但是專業英語教材難度開始加大,可選用情景對話加專業閱讀材料。從大三開始,學生不再上普通英語,只上專業英語,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如能讀懂土木工程合同材料,知道招投標程序等。
2.編寫配套教材與詞匯書。目前市場上土木專業英語教材書目眾多,但各個高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選用教材。根據以上教學模式構想,本項目組正進行教材編寫工作,擬編寫一本詞匯書,將主要的土木專業詞語配上插圖,方便學生理解記憶,同時將詞語放入句子里面,在句子里面得到整體的理解。教材內容一共包括八個單元,依次介紹該領域各專業方向的基礎知識,分別是土木工程總體介紹、土木材料、招投標與合同、項目管理、巖土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和鐵路工程。每個單元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實用情景對話,第二部分為材料閱讀與練習。每個單元設計相關練習鞏固學習內容,并配以土木工程專業英語實踐內容,如利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翻譯與寫作技巧,在夯實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充分利用教材情景英語的練習,設置與施工現場相關的場景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課后練習適當布置求職自薦信、簡歷制作、招(投)標書等實用性英語文章或材料的寫作。
3.助力轉型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管學生在學校的理論知識學得多好,不運用到實際中去,無疑就是紙上談兵。因此,現在部分高校在向實用型方向轉型,將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筆者所在的學校對部分專業實行了訂單班的培養模式,與用人單位展開合作,在校期間的學習目標與企業的用人標準進行精準匹配和銜接,學生能及時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企業也能在畢業后招到合適的人才,縮短培訓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四、結語
響應國家號召,高校積極投入轉型改革的浪潮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方向和目標。土木行業在國家的建設發展中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因循守舊,閉關自守,我們需要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將土木專業知識和英語結合起來,實現“走出去”戰略。因此,探索適合的英語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高校肩負責任,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Mohan,Bernard.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J].Value in Health,2012,9(3):A39.
[2]王清標,李慶學.國際化視域下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5(4):102.
[3]柴秀智,劉仲波.道路與橋梁工程專業英語[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5.
此文屬于2017年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建構—以土木建筑專業英語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7SB0567。
作者簡介:唐逸萍(1989-),女,四川成都人,碩士,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外語系助教,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