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互動課堂學案導學模式教學,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幫助學生具備“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著重于師生的有效教學行為,激活學生潛力,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英語 互動課堂 學案導學 自主學習
一、背景及理論基礎
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英語教學,是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貫徹落實德育和智育相結合的統一方針路線。我們要通過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具備“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即通過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活動培養語言的感知與領悟能力,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品質和潛能,同時形成融合了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思維品質,努力將學生培養成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具有較高素養的世界公民。我們嘗試使用“英語互動課堂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著重于師生的有效教學行為,激活學生潛力,構建高效課堂。
“互動課堂學案導學”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主題教育理論和素質教育理論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追求的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協調、和諧,強調師生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溝通、思維的碰撞,實現學生高效學習、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整體教學設計的思想,打破單元章節的界限,將有關知識整體構建,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大大提高師生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使教師業務素質整體提高,使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樂于學習,在互動中創設新型的、符合課改理念的師生、生生關系,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課堂互動教學最優化和學生素養的形成。
二、實施過程及措施
根據“學案導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培訓實驗骨干教師,即實驗骨干教師采取一帶一或一帶多的培訓方式,由一名骨干教師負責一個或兩個年級學科組的指導工作,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細化出不同課型的具體課堂模式。我們考慮到了每個課型的特點,因此,我們提出“有模式不惟模式”,探究具有特點的不同課型的模式。比如復習課和語法課我們探索出適合本課型的“三步四環”導學模式,三步:即課前、課中、課后;我們概括了這樣一句話:“課前”準備緊鑼密鼓,“課中”互動熱烈有序,“課后”復習溫故知新。而且在各個環節中我們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嚴格的要求。
1.關于“課前”準備緊鑼密鼓。老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導學案”,然后可靈活采用提前一天讓學生課下預習或課堂前半部分預習等方法;學生要提前完成導學案,通過預習解決一些基礎問題,對于有難度的問題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帶入課堂。
2.關于“課中”互動熱烈有序。按照教學要求,實施“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讓每個人都成為交流者。老師做好巡視,點撥;學生要求積極討論,交流,質疑。
3.關于“課后”復習溫故知新。教師要備好“課后課”,了解學生對本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要完成當堂作業,及時反饋“遺留”問題。
“四環導學”中的“四環”是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四個環節,依次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交流→鞏固提升。課堂教學運用“四環導學”的教學方法,旨在讓學生體驗自主與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個人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成功樂趣;而教師借助“學案”平臺以一個“導”字貫穿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引領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從而實現高效課堂向高效學習轉化。
三、成果與反思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學案導學是一種可行的學校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和導學模式。學案導學對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提高,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由教改引,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改主動地獲取知識起到的作用是不容質疑的。同時,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總會出現很多困惑,為此,針對這些困惑和問題,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反思。我們認為,新的教學模式能否取得效果,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課堂改革能否成功關鍵還在于導學案的設計。編制使用導學案,依據的是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要求、統一的進度教授統一的內容。教師稍不注意,容易千篇一律。長此以往,學生不歡迎,老師自己也厭倦了。所以,如何在使用導學案的同時提倡個性化的教學,讓教師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與學生的知識結構等實際情況,通過補充、拓展、延伸,使教學內容既符合教師個性又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沒有一種教學模式能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適合,因此在今后的“學案導學”的實踐中,我們將繼續研究、繼續探索,使得“學案導學”更科學、更客觀、更完善,讓“學案導學”功能更大程度地促進每位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斌艷,吳剛,高文.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劉建輝(1971.12-),漢族,女,天津武清縣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