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將網絡社交平臺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即時通訊工具,具有主動性高,信息傳達快等諸多優勢,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它對于幼兒園開展家園溝通、合作共育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微信 家園共育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15-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以往的家園共育方式,我們大多采用家長園地、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家園聯系冊、電話交流、短信互動等開展家長工作,但這些方式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單向交流。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年輕的爸爸媽媽最喜歡簡便的聯系方式——手機微信平臺。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即時通訊工具,具有主動性高,信息傳達快等諸多優勢,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如何通過有效途徑構建良好的家園關系,做到家園同步教育,發揮微信在家庭互動中重要的橋梁作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微信群交流,提高家園聯系密切度。
(一)隨時交流,增強聯系及密切度。
微信可以隨時交談,教師在較空閑的時候,可以給上傳信息的家長作出及時回復,并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家長進行跟貼式的私聊,這可在無形中拉近教師與家長間的距離,也為以后的當面交流做好鋪墊。家園雙方以不影響工作為前提合理安排時間,內容可不拘形式,不限時間地點進行指尖上的微信互動。我們發現,在微信中有過多次隨機交流的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高,也更樂意參與親子活動。
(二)精彩互動,增加家長關注度
手機微信的廣泛應用,實現了家長不見面即可交流的可能。班級的通知、家長的需求、需要雙方配合的事項等情況,均可借助微信群溝通協商。同時,每逢重大活動,比如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社會實踐體驗、親子活動、國旗下的表演等,教師在微信上向家長發出通知和邀請,活動結束后及時發出照片,立即可以得到家長的關注和響應。家長們也更樂于與教師互動,還針對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討論與評價。
(三)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轉變家長觀念
每一位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希望孩子一進入幼兒園就能讀書、認字、寫數字等,所以轉變家長的觀念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在微信群內不定時的向家長轉發一些關于幼教的文章和案例,通過這種方式告知家長,學前教育應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不能急于求成,加重孩子的負擔,否則會適得其反。同時,讓家長知道游戲彩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把一日活動的安排發送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有較全面的了解,從而逐漸轉變教育觀念,對學前教育有新的認識。
(四)加強家長溝通,達成教育共識
只有認同才能真正地接納與支持,要調動家長密切配合和深入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必須先從教育觀念與思想上達成共識。在微信群里,家長們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及教育困惑等,大家通過思維碰撞而形成共識,這樣不僅有利于家長與老師之間進行溝通,還可以促進家長之間的相互教育、相互啟發。
二、分享朋友圈,全面了解家長與幼兒動態。
(一)直觀快捷,減輕交流壓力。
不少教師常常困惑于如何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交流,現在微信朋友圈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更有效、更方便的溝通工具。微信朋友圈在即時交流上有明顯優勢,教師可充分發揮它在提高聯系密切程度上的作用。比如,教師還可從家長發布的信息中了解孩子家庭的近期安排,并跟蹤對方的行程,從中判斷孩子大概需要的請假天數。對于患病孩子,教師可通過微信朋友圈及時了解他的病情,安排合適的家訪時間。
(二)分享動態,了解孩子業余生活。
教師通常會較多地觀察幼兒在園的學習與生活,但要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卻不那么容易,通常只能從與家長簡短的交流或與幼兒的零碎談話中獲取一些信息。通過朋友圈,教師往往可以及時獲取更多真實的信息。第一,教師可以通過家長的微信朋友圈了解更多幼兒在家里的學習與生活情況,從而增加師幼交談的話題或內容。第二,通過微信朋友圈,教師還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孩子的特長或才藝。
三、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提高了家園溝通的粘合度。
微信公眾平臺具有門檻底、傳播便捷、交流靈活、零資費等特點,這為家長帶來了“零資費”的園方信息獲取渠道。同網站、QQ、短信等形式的宣傳相比,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傳播更迅速、更便利、更有效。因此,借助微信公眾號,里面定時發布幼兒園活動實況、通知、教育教學動態、各班精彩活動,向家長介紹每周食譜、季節傳染病等保健知識,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技術優勢,發揮其普及、便捷、直觀的特點,讓家長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自家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家校溝通的粘合度。
綜上所述,微信作為一種時興的交流工具,對高效開展家長工作具有較大的助益。因此,教師要積極發揮微信平臺在家園溝通中的引領作用,讓微信服務于幼兒教育工作,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效能,使家園之間達到了“平等對話、無限溝通”的理想境界。
作者簡介:
黃晶晶(1988.7-),女,漢族,江西九江武寧人,本科,小教一級,武寧縣第一幼兒園,江西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