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教育改革的基礎下,語文課程在小學課程中十分重要,朗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十分必要,對于小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同時,更能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文章對于朗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朗讀 小學語文教育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79-01
前言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當中,朗讀是一項很重要的項目,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經常可以接觸到朗讀,但是通常都不會引起重視。朗讀是小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一定要重視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能力。
1.朗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
在進行文章的朗讀時,可以聲情并茂的閱讀,能夠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得學生會產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樂趣,人們經常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僅是在語文課堂上,課外也可以對學生的語文興趣進行培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學生到網絡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讓學生建立起對于語文的興趣,就會自然而然積極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來[1]。
1.2有助于理解文章含義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的很明顯,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小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在講臺一味的講,學生坐在下面認真地聽,雖然教師講的很投入,但是學生的收獲卻不是很理想,對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夠深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用“讀”的方式去代替傳統講課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去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含義,一邊朗讀一邊思考,從而深刻的體會文章的韻味、情感、含義等。真正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領學生去嘗試朗讀的方式去學習。學生在第一次接觸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文章脈絡,對文章語言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知力。通過反復的朗讀,把文章中不懂的句子、段落進行梳理。遇到重點的問題,不一定要詢問教師,可以是試著用朗讀的方式去解決問題[2]。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和含義,這樣的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
1.3有助于形象力的發揮
現階段的小學生,他們的想象力產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朗讀,能夠建立已有事物和詞匯的聯系,進而,有利于想象力的發揮。使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強。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朗讀能力的途徑
2.1家長和學生的思想要改變
我國目前十分重視應試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一貫的“題海”戰略。放學之后家長還會帶學生去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學生的壓力很大。朗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習慣,家長和學生一般不是很重視朗讀的重要性,家長應該做好引導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1]。
2.2朗讀時間要保證
學校可以根據年級的不同,安排好學生的朗讀時間,保證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不能太過于形式化,保證朗讀的效果,朗讀過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朗讀情況,做好筆記。時間得到保證,更利于學生交流水平的提高。
2.3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積極參與
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讀中,保證朗讀質量,機械式朗讀方式只會浪費學生時間,達不到根本閱讀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設置情境,制作良好的朗讀氣氛,讓學生們自己主動的投入其中。
2.4多樣化教學
朗讀形式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也有不同的適用范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例如,遇到對話比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語文課堂教學朗讀的趣味性,使學生更愿意加入其中,增加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總體上來說,更有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3.總結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每個環節都十分重要。朗讀對于語文教學也很重要,它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最后,全面提高的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邰惠萍.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N].發展導報,2016-04-29028.
[2]王淑榮.談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亞太教育,2016,22:29.
作者簡介:
朱艷(1977年-),女,云南昭通綏江縣人,漢族,中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研究方向:小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