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新輝
【摘要】初中物理學科是教學重點學科,同時也是較難掌握的學科。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易于理解掌握,是當前物理教學的難題。本文將從分析當前我國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入手,并在此基礎上指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90-02
課堂教學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學工作的核心所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活動從業者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初中物理教學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囿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何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了初中物理教師面臨的一個重點難點問題。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受我國傳統教育體制與教學理念的影響,一直以來,我國課堂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致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手段單一無趣,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側重于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只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理論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自然學科,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很容易培養出“低分高能”,或只會紙上談兵的學生,不但不利于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
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此為基礎,轉變固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比如,在進行折射教學時,教師可將全班進行分組,為每一小組分發水杯與筷子,讓各小組學生觀察筷子插入水杯后的變化,并進行熱烈討論,最終讓各小組派出組員上臺講解討論結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折射原理的理解,還能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進圖片、聲音以及視頻等相關材料,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記憶。此外,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比如,在進行光速教學時,可利用多媒體營造出浩瀚宇宙中星光閃耀的情境或是電閃雷鳴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向學生講授光源、光速等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思考,拓展學生思維。這樣的教學模式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3.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所謂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所講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初中生個體存在較大的差異,受天分、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方法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所有學生都采用同樣的教學模式,便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4.注重課堂學生信息反饋,實現師生情感互動
有些教師對課堂上學生反饋的信息沒有給予重視,甚至存在厭煩心理,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要想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摒棄傳統教學活動中“一言堂”的做法,而是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尤其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信息反饋,以便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優化教學方法。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情感的互動可拉近彼此間的關系,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從而對課堂教學活動產生來自于情感方面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努力尋找適合初中學生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要善于充分利用外在的教學條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世英. 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學周刊,2016,(06):146.
[2]杜慧寧.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學周刊,201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