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琳玲
【摘要】《旅游政策與法規》是我系旅游管理的專業基礎課。具有涉及面廣、專業性突出的點。本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國內外旅游法規理論及實際應用的系統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原理和各種具體的制度與規則,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旅游政策與法規 實踐性 專業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25-02
《旅游政策與法規》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開設該課程,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旅游政策法規理論知識及實際應用的系統教學,使本專業學生掌握國內外旅游政策法規的基本原理和各種具體的制度與規則,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旅游政策與法規》課程的特點
1.涉及面廣。旅游政策法規是調整在旅游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從本課程所涵蓋的內容來看,它既涉及到大量旅游方面的專業知識。又包含了憲法、刑法、民法等法律基礎知識。
2.專業性強。旅游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旅游業提供的產品是以服務形式表現出來的無形產品,因此以出售勞務為主的行業特征十分明顯。
二、《旅游政策與法規》開展案例教學的意義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具有真實性、客觀性和啟發性的特點。案例教學法比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旅游政策與法規》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法律法規的知識既抽象又原則,不易于學生認識和理解,而案例教學法的引入則為其找到打開學習之門的鑰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案例的應用將促進學生對本課程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由被動聽轉化為主動參與,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旅游實際工作中。
三、案例教學法在《旅游政策與法規》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應當創設教學環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靈活掌握案例的運用,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收到好的效果。通常根據教學環節,可以將案例的具體運用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一)課前準備階段
1.確定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對案例的搜集、選擇、組織才有依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也可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和討論提供方向。
2.教學案例的選擇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在案例的選擇中需要注意時效性、新穎性、真實性、代表性等特點。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案例,通過對不同案例的比較分析,使學生去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進而學會分析相關案例解決現實法律問題。
第一,案例的真實性。案例必須是現實生活中已發生過的事件,切忌隨意編造杜撰誤導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注意案例的積累。
例如:可以從國家旅游局、省市旅游局、旅游行業協會等網站,以及本地的旅行社、酒店等相關單位,收集到可利用的案例。并可在專業網站上去下載相關的視頻短片。通過多維度的講解,更易于使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案例的代表性。案例必須具有代表性,并且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選擇的案例首先要具有行業的代表性,同時案例的內容也要與將要講授的理論知識點有機結合,這樣才能體現出案例教學的價值。例如:在講授“旅游安全管理法規”一章時,教師可以在課堂講授中引入三個時事關鍵詞,分別為“火鍋店爆炸”、“塑化劑”和“45天速成雞”,這些事件都發生在授課的當月甚至是同一個星期,大部分學生都已知曉事件名稱,只是多數未曾深究。引入時事關鍵詞,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此前提下,將相關的法理融入時事,引導學生從旅游安全管理法規的角度來思考、分析發生在身邊的事件。
第三,案例的新穎性。案例的選擇應具備時效性,能最大程度的反映當下國內外旅游業發展存在的挑戰與機遇,做到與時俱進,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講解時,就可以引入近幾年發生在旅游行業的一些典型案例。例如:“麗江打人毀容事件”、“云南導游罵游客事件”和“青島天價蝦事件”等,在教學過程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實施階段
1.案例展示、提出問題
教師將精挑細選的案例運用多媒體課件、班級QQ群、網絡學習論壇等形式并結合需要探討的任務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引起他們的共鳴。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講述案情,然后讓學生閱讀案例,熟悉案例,然后再提出若干與教學內容關聯密切的法律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邊聽、邊思,最后再講述旅游政策法規教學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相對于傳統的講——聽教學模式,這樣的設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活躍他們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一開始就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2.學生分組討論
在案例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交流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班級教學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系統的案例分析和小結,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有新意的觀點;最后,教師應歸納學生的分析和觀點,肯定案例討論中學生取得的成績和優點,指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既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又能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
3.教師總結、評價
教師應根據每組學生的發言做出總結和歸納,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并與學生共同進行討論、分析,比較各種方案的優缺點,最終選出一個最佳方案,同時,指明學生在本節課中需要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去解決旅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
四、在《旅游政策法規》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需注意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不可完全替代傳統的講授法。系統的理論講授是進行案例分析討論的基礎。案例教學方法與理論講授方法應相輔相成。
(二)教師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扮演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多種角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案例教學的優勢。
(三)教師需要通過不同渠道建立和完善案例教學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案例的選取要做到真實性、典型性、時效性、適應性等特點。
(四)加強學校與行業的聯系,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 教師可利用假期的時間深入國內各大旅行社進行頂崗實習,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實踐工作水平。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能巧妙地把教與學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水平,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旅游政策法規》這門課程中的運用可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如何更好的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旅游政策法規》的教學中,是該課程教師一直要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美·朱迪恩·舒爾曼著.《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2]王世瑛著.《旅游政策與法規》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
[3]張英華,凌培全著.《案例教學法創新研究與應用》,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