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員+孫寶江
【摘要】隨著汽車產業全球一體化以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等趨勢加快融合發展,汽車產業與“互聯網+”下的新興產業互促并進,汽車產業鏈、生態圈正進入全面重構時代,迫切需要培養大量創新型、國際化車輛工程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專業的交叉復合型人才。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依托學院平臺及新能源汽車國家工程中心和產業化研究中心,設立全英語《汽車產業經濟》課程,創新融合汽車產業經濟最新知識體系、國際通用語言與全球視野,幫助車輛工程等相關專業學生優化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對全球汽車產業認知、分析與未來交流合作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全英語汽車產業經濟課程的建設目標以及創新建設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主要內容設置與重點,對高校培養創新型、國際化車輛工程人才設置相關課程,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車輛工程專業 創新型人才培養 全英語 汽車產業經濟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43-02
近年來,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新形勢下,特別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興起,汽車全球一體化以及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融合發展趨勢不斷加強,汽車領域全球協同與競爭不斷加劇,汽車行業整體從傳統制造業向智慧化、低碳化汽車社會轉型升級,汽車產業全面重構,對創新型、國際化車輛工程專業交叉復合人才的需求異常緊迫,也對培養新型汽車人才的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形勢下,為更好地培養面向未來、面向全球,市場緊缺的為汽車強國戰略、地方產業發展及企業服務的車輛工程國際化、創新型卓越人才,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從2016年開始,在原有以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基礎上,依托學院新能源汽車國家工程中心、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研究中心,凝練并突出新能源汽車技術應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及應用生態創新研究特色,強化汽車產業軟學科研究人才與行業規劃、市場營銷、汽車技術應用等管理類人才培養,設立全英語《汽車產業經濟》課程建設教改項目,為將來無論是從事汽車相關科學研究、應用開發還是行業管理、產業規劃以及市場營銷的車輛工程相關專業本科生,建設一門創新型、學科交叉型全英語選修課程。
一、明確全英語《汽車產業經濟》課程建設目標
該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為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國際化、復合型車輛工程專業各方向人才,滿足國際合作、行業決策與管理、區域產業發展以及高校研究、企業技術開發及市場營銷等各類型崗位人才需求服務。
具體目標包括,一是通過對汽車產業與產業經濟理論、實踐、方法的有機融合,建設一門知識結構合理、通俗易懂、專業實用、緊貼汽車產業發展最新實踐的新型學科交叉型、應用型全英語課程,致力完善學生的汽車產業經濟知識結構,幫助其打牢產業經濟知識理論基礎,掌握基本的產業分析方法,提高對汽車企業、產業、生態及汽車社會的認知廣度與深度,培養其理解、分析汽車及相關產業發展規律的能力。二是通過使用英語作為教學、學習媒介,引入國際最新汽車產業經濟理論、知識以及創新實踐的最新思維與成果等,為學生創設置身于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最前沿的學習情境,打通學生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體系最新格局、最新成果的知識和思維通道,全面提高學生以國際視野、全球化思維、國際通用的專業與行業語言,站在全球汽車產業舞臺上,學習、應用汽車相關工程技術、營銷管理等專業知識的素質與能力。三是促進“教學相長”,實現提高教師教學、研究水平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多贏。此課程建設和實施的過程,也將成為促進教師自覺努力提高教學與產業研究水平,更好地建設汽車學院車輛工程(營銷方向)特色專業、汽車軟學科以及同濟大學建設“2111”工程軟學科平臺、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國家協同創新平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過程。
二、全英語《汽車產業經濟》課程建設原則
圍繞課程建設目標,內容設計注重學科交叉,突出傳統產業經濟理論與汽車產業發展最新實踐相結合;課程建設注重傳統方式與“互聯網+”課程資源整合平臺建設相結合;教學方法,注重英語教學語言與全球產業情景構建與導入功能建設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全球化交流互動相結合,強化素質與能力培養。
1.注重學科交叉,強化知識體系創新設計。
注重車輛工程與產業經濟學科交叉,使產業經濟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與汽車產業最新實踐有機融合,設置結構合理、通俗易懂的知識點體系,強化對汽車產業經濟知識與產業活動分析方法的掌握,突出“互聯網+”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最新發展等內容,注重產業政策制定與評估等基礎知識與方法,汽車產業鏈以及生態圈資源有效配置的規律與方法的學習與掌握。在此基礎上,做好課程設計、大綱編排、教案撰寫、課件制作、課程網站建設、調研問題及作業安排、調查研究組織、評估考核與反饋改進等。
2.強化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構建全球汽車產業情境與思維的功能。
本課程將致力克服僅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將汽車產業與產業經濟知識進行簡單結合,難于使學生直接置身于全球汽車產業學習情境中,難于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與效果,難于幫助學生較快適應相關單位工作或實習崗位對復合型、國際化汽車人才要求的困境。本課程建設過程中,將不僅重視英語的教學語言功能,更要突出以英語同步導入全球汽車產業最新形勢、最新知識成果,為學生創設置身于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最前沿的學習情境,打通學生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體系最新格局、最新成果的知識和思維通道,全面提高學生以國際視野、全球化思維、國際通用的專業與行業語言,站在全球汽車產業舞臺上,學習、應用汽車相關工程技術、營銷管理等專業知識的素質與能力。
3.加強產學研協同,廣泛凝聚全球優質課程資源。
課程建設將采取自主獨立研究與教學團隊集體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突出學院與全球汽車政產學研特別是業界專家廣泛參與,充分利用微信等“互聯網+”手段,創新豐富課程建設方式,建設“全球汽車產業經濟備課”群,邀請全球汽車產業研究人員與企業專家,參與最新案例撰寫等,廣泛凝聚全球優質課程資源,豐富課程內容的知識體系與實踐應用特色內涵,突出實用性、前瞻性與創新性。
三、全英語《汽車產業經濟》課程內容設置
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不囿于傳統產業經濟學(即狹義產業經濟學)的局限,充分考慮中國經濟轉型與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特殊國情下,中國產業經濟學(即廣義產業經濟學)涵蓋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布局和產業政策等,以及“互聯網+”時代汽車產業最新發展特點等。
基于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汽車產業概覽,汽車產業鏈,汽車與經濟、環境,汽車產業組織,汽車產業布局,汽車產業競爭力、汽車產業政策等汽車產業經濟基礎理論知識體系,以及汽車產業分析方法等。
其中在“汽車產業概覽”、“汽車產業鏈”以及“汽車產業組織”、“汽車產業政策”等內容中,重點突出新一輪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汽車產業,特別是電動化、智能化與共享化趨勢,以及新能源汽車時代產業競爭力、產業政策的變化與調查、分析、評估方法。
同時,將把課程內容的知識點,與案例、專題、行業調查、小組討論與報告、行業分析報告等多種創新性教學方法相結合,并將有效利用“互聯網+”方式,在課堂教學以外,延展與豐富學生與課堂同步學習、可持續學習的社會學習課堂,建設由學生與行業人士共同參與的“汽車產業”國際交流群,為學生提供與全球汽車產業一線專家討論、交流的互動社會課堂,貼近產業一線,培養學生的國際交流與理解分析產業發展現實問題的能力,全過程加強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王寧,李赟.車輛工程(營銷方向)交叉復合創新人才培養專業課程體系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4,(9):46-47
[2]馬鈞,徐雯霞.同濟大學汽車營銷實訓基地運作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 (30).
[3]許善珍,王 程.應用型本科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進與探索[J],2014.04(127)
作者簡介:
吳小員,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汽車產業經濟,新能源汽車運營與商業模式、政策與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