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倩
【摘要】 自2012年“互聯網+”首次提出以來,各行各業都加快了經濟轉型的步伐,農村經濟轉型,發展農村電商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正在從大城市和沿海地區向中小城市和內地城市擴張,呈現出多層次發展的格局。
【關鍵詞】 互聯網+;農村電商;農村經濟轉型
一、課題研究現狀
農村電商發展環境正在不斷優化,政策扶持與企業跟進布局相結合共同促進農村電商發展,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電商商業模式也在不斷進行優化。就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多數研究往往基于宏觀角度,對于農村電商的發展缺陷及發展方向都提出了大致的看法和建議,但缺少對于某一問題的深入分析,以至于得出的結論缺乏針對性和客觀性。
二、調研方法
團隊以實地走訪調研與電商從業者問卷調查結合的方式展開,對博興縣顧家村、灣頭村等一大批淘寶村進行了實地調研,同時走訪博興縣商務局、博興縣農村淘寶服務中心了解情況。
三、調研結果
在走訪六村及商務局和農村淘寶服務中心之后,我們取得了大量數據,其中包含商務局負責人有關政府工作的講解、農村淘寶服務中心現行政策與未來的發展目標、六村近百份有效調查問卷。
(一)農村電商創新性現狀
據了解,顧家村和灣頭村分別是全國最大的老粗布生產銷售中心和最大的草柳編生產銷售中心,但兩村屬于散戶經營,同質化嚴重。根據調查顯示,69%的受訪者表示剛創新不久的產品銷量最好,采訪中一位老伯表示,他兒子自己創新制作的一副柳編屏風因為新穎賣出了一副600多的高價,而且月銷量達到了400多副,成為了當月的營銷主力,可見創新帶來的收益是可觀的;同時84%的受訪者有對產品進行創新的想法,但真正把創新當做自己主打優勢的僅占3%,絕大多數的經營者仍是將產品質量當做優勢,這固然十分重要,但倘若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很難激發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我們可以看出,農村電商盡管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但極少有經營者將創新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而這也導致了同質化問題的嚴重,有84%的受訪者認為銷售產品大同小異,甚至5%的商戶認為自己與同村其他商戶完全沒有差異。而同質化帶來的問題就是同行之間相互競爭,在需求量大、銷售者少的時候,這種競爭尚不明顯,隨著需求量飽和后趨于穩定,而銷售方還在不斷增加,這種同行間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嚴重。
(二)解決農村電商創新力度不足的對策
針對上述現狀,我們將提高農村電商創新力度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內外兼顧提高農村電商創新力度,在積極鼓勵農村電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創新力度的同時,引入外部補償,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農村電商創新力度;二是通過專利保護和合理分工來減輕同質化。
1.提高創新力度
(1)政企結合,促進培育
由政府與阿里巴巴或者其他電商交易平臺結合,充分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和企業的專業水平,共同促進農村電商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政府通過號召,吸引各農村有想法的村民集合起來,政府出資請企業提供專業的教師授課,培育出具有專業技術和創新思維的新農民。
(2)規范有償培訓,實現培育補償
鑒于農村人口多,農村相對分散,想要使政府提供的專業技術培訓服務到每一個人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可以通過有償的培訓實現政府培訓不足的補償。政府首先確定培訓從業人員的從業標準,并制定授課價格區間,嚴格管理有償培訓。使得有償培訓既能保證質量地教會農民知識,又不會給農民帶來太大的經濟負擔。
(3)政策引導,促進人才回流
政府通過宣傳和引導,向在外務工人員、畢業大學生傳達返鄉創業就是最好的就業的聲音,吸引在外打工者和畢業大學生返鄉。這既能為發展農村電商提供一大批具有一定專業技術基礎的勞動力,也能提供就業崗位,解決一部分人就業問題。
(4)校企結合,定向培育
通過校園這一能夠集中進行培訓的場所,如一些美術學院與農村電商的商會進行合作,為從業者設計新穎時尚具有市場潛力的新式產品。這種定向培育的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生,畢業就能初步加入到農村電商活動的各個環節,這不僅解決了農村電商人才短缺,也解決了一大批學生就業問題。同時一大批具有專業素質學生也能在產品設計上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為農村電商注入活力,使農村電商更具有生命力,創造力。
(5)推動衍生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農村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為電商設計制作產品的設計者,他們通過將設計產品出售獲利,屬于農村電商衍生行業之一。這些產品設計者大部分是具有專業知識的相關人才,單一的農村電商經營者可能無力通過合適的薪金雇傭到這種人才,而這些設計者以個體的身份加入到行業中來,通過直接出售產品設計賺取利益是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式。政府可以通過積極鼓勵并且完善市場機制,大力推進此類產品設計者的發展速度以及與經營者的聯系程度,這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農村電商如今創新力不足的現狀。
2.減輕同質化
(1)打造品牌,維護專利
實施品牌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是農村電商轉型升級、擺脫低端價格競爭的有效路徑。推動農村電商賣家提高品牌意識,推動創立電商品牌和區域性品牌,加強原創設計能力,加快從個人店鋪向企業店鋪轉型。政府可以在工商注冊、引入第三方專業設計培訓機構等方面提供支持。
(2)調整產業,合理分工
農村電商的經濟模式不僅僅只有在網絡上交易的一部分人組成,它還包括創意設計、美圖美工、網站管理維護、有償技術培訓等等相關產業,甚至產業園區建成之后配套的餐飲、娛樂、住宿設施等等。這些都能從電商經濟發展中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不僅僅只局限于網絡交易。同時,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上進行產業鏈的延長,提供農村體驗、農家樂,對傳統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例如家禽可以制作各種熟食等等,形成一條龍式的產業鏈,在避免同質化的同時,增加收益。
四、現實意義
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和對數據的研究,整理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提高農村電商創新力度的方法,通過政、企、校、農四方面結合,合力推進農村電商創新發展,進而推進整個農村經濟的平穩轉型和發展,為我國實現“互聯網+”經濟發展和全方位深化改革與經濟轉型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 王偉明.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潛力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20)
[2]仲巖,蘆陽,李霞.電子商務實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