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姣
摘 要:新一輪初中地理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求初中階段的地理教育必須為今后高中地理教育奠基,為每個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這也是新一輪初中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個性思維;培養
初中地理的教學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尊重學生獨立的個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因為學生的遺傳因素、生存環境、主觀能動性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初中地理教學就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及創新能力
(一)地理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基調,轉變課程教學的師生角色
課程不僅是教師預設的內容,并將它們按一定學科邏輯組織起來后,有計劃地傳遞給學生的過程,而且還是學生們在學習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將這些想法付諸于行動的過程。因此,實踐地理的教學應更多地關注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個體認知與情感的統一,個體自主學習與受導學習的統一。因此,教師逐漸由控制者、評判者轉向一個參與者和引導者,學生逐漸成為自我未知的主體,例如:在學習《西亞和北非的居民和經濟》時,我提問學生,本區的石油資源對當地經濟、生活有哪些影響?同學們,想的想,議的議,有的說石油可致富,有的說,石油致富的途徑,不僅僅是大量出口,而且還要用出口石油換來的錢一發展本區的民族工業。如:石油深加工和發展高科技產業,使本區可持續發展,有的同學則說,用石油換淡水,有的同學大膽假設,老師,可不可以用石油提煉淡水和其它副產品?……學生們各自在尋求他們需求的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個性品德素質
個性品德素質主要指除了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審美素質。
1.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調查哪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哪些是學生不感興趣的,做到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來進一步探求新知,這樣,學生的個性思維才能活躍起來。例如,我們學習《中國的民族》時我發現學生對民族的風情、文字比較感興趣。因此,我首先向同學展示了各民族的服飾和風情圖片,學生們邊看邊問,老師這個圖片里展示了多少個民族的服飾?這樣學生主動進入了個性思維的情境,全班同學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之后又一個個地自己解決了,后來學習民族文字的時候學生感到有些少數民族的文字很特別,也很驚奇,我就抓住這個時機,讓同學們把自己手中的紙幣拿出來,看看人民幣上印了哪幾種少數民族的文字,學生們對此非常感興趣,沒過多一會兒,就掌握了幾種少數民族文字的字形,也因此主動探知了我國尊重各民族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的自由的內容。
另外,地理教學中以興趣為出發點,只能激活學生的個性思維,在思維的過程中還必須引導學生思維創新,形成創新性人格。創新性的實質是對現實的超越,它是個人智慧的最高表現和最高層次,馬斯洛說“創造首先強調的是人格,不是其成就。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強調的是性格上的品質。如,大膽、勇敢、自主、自由、明晰、整合、自我認可等,或者說創新性的人。”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在激活學生的個性思維之后,我總是鼓勵學生大膽思維、想象、并采取分組討論或辯認的方式將學生的個性思維進一步激活、拓寬,因此每次討論,辯論之后,都使部分同學產生意猶未盡之感,也因此激勵學生更好地為下次辯論的成功做準備。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同時在共同的討論中,也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養成了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及自主探知的學風。
2.思想品德的培養。地理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在教學中應使學生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放眼世界的胸懷,關注人類生存的環境,關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例如,講《我國的資源》這一章時,我引導學生采取對比分析的方法,來比較分析我國與日本的資源總量、資源人均占有量及資源的利用情況有哪些差異?這些差異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深感我國人多,并且低素質的人多是一大憂患,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同學們談到了計劃生育的重要性,提高人口素質與合理利用資源的努力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關系。最后我問同學,如何從自身做起合理的利用、保護自然資源時,有的說,要努力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的說:要搞一些小發明創造,有的說,要搞一些小宣傳活動……學生通過本章的學習,不僅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責任感,也因此激勵學生要刻苦學習,形成主動學習的愿望,在自主學習,實踐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及創新能力。
3.審美情趣及素質的培養。地理學科知識中,擁有大量的自然美景、圖片,也有許多美的詩句,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等內容,非常有利于審美素質的形成。因此,地理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地圖藝術、多媒體手段、詩詞歌賦、音樂等把同學帶入美的情境中去,讓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例如,學習《長江》一課,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長江畫卷,配以《長江之歌》使學生感受長江的雄壯與偉大之美。之后,教師運用板圖繪制長江干支流水系圖,使學生感受干流“V+W”的形體之美,最后,在探討“黃金水道”知識中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創造美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讀文識圖、分析綜合等學習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
地理學科知識的學習是以地球和地圖知識為基礎,進一步學世界地理的總論及分區,中國地理的總論及分區,期間包含大量的圖文信息,在地理教學中我始終堅持訓練學生學習地理要注重對地圖要讀透、讀精,讀文抓住精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識,迅速地激發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學習《中國的地形概況》一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讀《中國地形圖》,分析東部、中部、西部地形的差異。結果,很快學生就說出了各部分地形名稱及高低差異,之后我揭示本節課重點是學習地勢、地形的特點。同學們繼續讀文識圖,很快分析出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的地勢特點及地形多種多樣山區廣大的地形特點,經過學生討論分析總結出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