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摘 要: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實施高效課堂教師應該充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導學案;明確分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流程以學生為主體。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精心設計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并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充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導學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的主要陣地。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對照課程標準,通讀所任學科教材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把握課程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細讀當前所教年級教材,吃透教材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夠對教材進行靈活的加工處理,然后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導學案。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導學案設計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去精心編寫導學案。我設計的導學案一般由以下幾個板塊組成:
1.學習目標。此板塊是整篇導學案的靈魂,統領全篇,因此,目標內容要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要面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水平,按照預設的教學目標,準確地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學習目標既不能過低,使學生達不到基本的學習要求。又不能過高,造成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也很難達到。如果目標確定的不適度,學生很難實現高效學習。
2.學習重難點。根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具體學情等因素統籌兼顧,分別確定重點和難點。重難點能提醒同學們要著重掌握的問題,激勵學生想方設法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3.知識鏈接。導學案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創作,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所以,設計了像“知識鏈接”“溫馨提示”“友情鏈接”這樣的板塊。這些都是與本課有關但課文沒有的一些知識,比如作者簡介、時代背景、寫作方法等。
4.自主探究。學生通過預習自己學習課文的生字、詞語,找出多音字,聯系課文說出詞語的意思,寫出一些詞的近義詞、反義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5.合作、交流、展示。這部分主要是根據課本的重難點所涉及的知識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教學來解決問題,以達到導學案上所設定的學習目標。所以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可以把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要通俗明白而準確,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要設置坡度,難易得當。
6.學習收獲。即根據課文內容說出自己學到的寫作方法和感受。
7.課外延伸,拓展提高。這一板塊提供一些與本課有相關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練習,供學生課后拓展探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明確分工,養成習慣
要上好一節高效課,除了要設計好導學案以外,還要明確好學生的任務,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成立學習小組。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積極探索,合作互動,先確定好小組成員,小組成員由好、中、學困生組成,讓優生幫助中、學困生。每組6人,有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組長負責檢查組員的導學案,組織組員商量分配展示的內容。記錄員負責記錄組員討論的結果。發言人代表本組發表他們展示的內容或對其它問題的見解。
2.規范課堂學習習慣。規范課堂學習常規,強化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制定學生學習常規,嚴格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或者寫在導學案上;展示的學生如果使用板書協助時,一定要側身而立,不要讓身體擋住旁邊同學的視線;發言的聲音要宏亮,語句要通順,節奏不要太快,注意用語文明禮貌。
三、教學流程
導學案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教學流程則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方式。因此我設計、打印好導學案以后,一般在上這課的前兩天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上課前認真獨立完成,完成后再進行教學。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步進行。
1.檢查自主探究板塊。由小組組員分好工在上課前把生字、詞語、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板在白板或小黑板上,上課教師導入新課后就開始展示。
2.合作、交流。學生展示完自主探究的內容后,按小組合作交流導學案的合作、交流的內容。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會到各小組中了解學習情況,適當給予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們順利完成交流任務。
3.展示。交流結束后,按交流題的順序逐個小組展示,一般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展示的機會。如在展示《草原》這一課的“畫出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時,組員都能找出寫得美的不同句子,并說出感受。一般學生展示的方式有:
(1)口頭展示。概念的形成、現象的描述等這些內容豐富,容量大的內容即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方式是學生常用的。
(2)書面展示。就是把要展示的內容寫在白紙或白板上,內容可以是簡潔的語言或簡單的圖畫,如《鯨》里齒鯨和須鯨噴出的水柱,學生就通過用簡筆畫展示出來。這種以圖畫文字的方式展示,生動形象,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
(3)表演展示。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靈活進行展示,如在《釣魚的啟示》這一課,學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展示“我與父親的對話”,給人印象深刻,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總之,課前進行周密準備、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實施高效課堂就一定能成功。
參考文獻: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