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娜
摘要:就初中地理課堂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一是如何分組;二是如何設計問題;三是如何進行評價。通過開展“小組合作”,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競爭,勇于探索自然和社會科學的奧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了他們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了他們充分、能動、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合理分組;問題設計;實施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關系。將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信息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信息交流,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間形成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
如今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注意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新型地理課程。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下面我僅從初中地理課堂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一個簡單的探討。
一、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和表現自我的機會。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分配角色,讓每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都負責承擔獨特的一部分任務,每個人都是所屬小組必不可少的人物,使得小組成功依賴于小組成員的個人成功。
根據我從教十幾年來的經驗,分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由式
地理教師由于任教的班級多,對于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而新組建的班級,在開學伊始,一般不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因此,這時的分組可采取4~6位同學自由組合,并選出組長的形式進行。由于是學生自愿自由組合,因而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起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能更有效地交流、傾聽、解釋、思考,在分享、協商、碰撞中感受學習成功的樂趣,使學生都能接受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但這種小組合作,很可能出現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分組,形成“強強組合”“差差組合”“外外組合”“內內組合”。這樣一來,必然是強強組合、外外組合積極發言,得到老師的肯定多,因而學習興趣大增;而差差組合、內內組合則可能索然無味,越學越沒勁,出現厭學趨勢。因此,在運用4~5周以后,應對學生重新進行分組,轉為下面介紹的基本式分組,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使學生有機會同別的同學合作,從而使教學過程充滿生機和新意。
2.基本式
小組合作學習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可以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每個小組成員都要被賦予特定的職責,有主持人,有記錄員,有檢查員等,并且職責在成員之間定期輪換,既促進了學習,又培養了不同的能力。
3.特殊式
這是教師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而采取的靈活多樣的臨時分組形式。它又可細分為同桌式、并列式、拼盤式、課題式和辯論式。這些方式大家看名字就會明白,這里就不一一詳述了。
二、根據互動合作的原則精心設計問題
正確實施討論策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個中心環節,它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成效。是課堂教學對話中教學環境最為寬松自由、學生參與度最高的互動行為方式。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在積極的互動與交流中獲取新知,拓展思維,發展能力。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內容,把握好討論時機,組織好討論過程。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合作學習。
首先,問題要明確,要緊緊扣住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度目標入手,設計出明確的活動要求,切忌模棱兩可。其次,問題要精選,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去主動探究地理知識;要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三是問題要設計,要注意問題的情景性、啟發性、層次性。一般步驟如下:教師情境導入→分層次展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記錄→小組匯報、補充→教師點評。在這一過程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和交流,教師要不斷地巡視指導。
三、從保障小組學習效果的目的實施評價
有效實施評價策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保障,要在制定適宜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上在小組中的表現作深入地了解和仔細觀察,對合作較好的小組,組織能力較強的組長,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都要及時評價、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還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如可根據小組的表現評出“集體智慧獎”、“組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等,也可根據小組里的成員表現評出“最佳表現獎”“合作標兵獎”等等,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能為“合作學習”的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當遇到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時,教師可即時作出妥善處理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交流合作與探索。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小組合作學習是地理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競爭,勇于探索自然和社會科學奧秘,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了他們充分、能動、全面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