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摘要:只有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發展良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師生對話平等和諧,這是實現有效課堂的前提;二是教學內容豐富立體,這是實現有效課堂的基礎;三是教學過程簡約明快,這是實現有效課堂的關鍵;四是訓練扎實靈活,這是實現有效課堂的載體。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對話、合作與探究,力圖超越傳統的記憶型教學文化,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所需求的思維型教學文化。這種思維文化不是要求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出問題;也不是要求教師機械地講授書本知識,而是鼓勵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人生的發展。面對一個個各具個性的生命體,語文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這正是新課程對理想的教學狀態的期盼。
一、師生對話平等和諧——實現有效課堂的前提
教學活動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教學過程既是師生間、學生間信息傳遞的互動過程,也是師生間、學生間情感交流的人際交往過程。教師與學生正是在相互合作與交往中才得到發展的。語文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一堂生動活潑、優質高效的語文課,盡管外在表現形式多樣,但本質是師生關系民主和諧,教學雙方彼此認同、相互理解、情感交融,課堂成為一種幸福生活。我認為體現課堂教學不同主體之間的交往性,應以四種形式進行:教師——學生的對話;學生——學生的對話;學生——文本的對話;教師——文本的對話。
在課堂教學中,立足于學生自身的特點,追求孩子們的快樂源,讓孩子們多元解讀文本,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這樣,課堂才會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精彩場面。
二、教學內容豐富立體——實現有效課堂的基礎
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后課堂教學呈現的新特點。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依據課文的體裁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世界和知識的形成過程聯系起來,從而激活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發展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想象、聯想,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更主要的是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走向學生提問的課堂。學生提問改變了問題的呈現方式,也就改變了課堂的結構形式。學生的提問使學生從他主走向自主,使課堂的對白變成對話。在授新課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有范圍地預習所學的知識內容,在重點和難點中提出若干問題,以避免低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先自學課文,獨立閱讀,發現問題并記在書本上,鼓勵學生勤用工具書。課中鼓勵學生隨時提問,教學內容結束后留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問,使之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環節,培養學生“好問”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目前最佳的課堂教學合作模式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這是因為如果長時間讓一位學生發言,其他學生就勢必只能當聽眾,達不到“動”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學生的發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則能讓每一位學生在互動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動,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在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培養好合作組長,宏觀調控好合作學習的時間,更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情境。
三、教學過程簡約明快——實現有效課堂的關鍵
(一)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切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
(二)巧妙布置作業,減輕負擔,提高質量。在課堂教學結束時,通過布置練習與作業來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形成實踐操作技能。一項成功的作業可以總結知識體系,加深課文理解;檢測學生掌握程度,了解教學效果;鞏固強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依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課堂及時回憶要比六小時以后回憶的效率高出四倍)。但需注意的是,作業要適量、適度、精心設計。
四、訓練扎實靈活——實現有效課堂的載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因此,筆者認為語文學習中的體驗與感悟要真切,倡導個性化體驗,這一目標的實現只能靠“潛心會文本”。即通過反復地讀,走進文本,理解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觸摸情感的脈搏。讀是感悟與體驗的前提與基礎。不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就不能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之間、人物之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必須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一遍又一遍的讀書消化,一次又一次的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獨特的、有見地的感悟。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