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潔
摘要:數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科目,其課堂教學效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也關乎著學生的數學成績。本文通過對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現狀的分析,探討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策
一、前言
數學作為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升學考試的備考科目,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關乎學生的數學成績。由于高中教學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時候,高中數學教學多采用題海戰術,再加上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低下,自然,高中數學教學質量也就不高,可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現下高中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主要歸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到傳統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數學作為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傳統應試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同時學習多門課程,經常參加考試,課上數學教學多采用題海戰術,課下休閑時間較少,再加上學生處于高考壓力之下,心理負擔過重,課程學習容易出現興趣低下,甚至抵觸的心理。這些都是造成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是來自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作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教師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有些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前為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對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夠,導致所教授的數學內容未能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再加上教學內容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學環節未能環環相扣,學生學不得法,學習興趣下降,進而降低教學效率。還有就是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法不得當,當前,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高中數學課堂采用都是注入式、教條式等教學方法,教師重大綱考點,缺乏對學生創造能力、聯想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的引導,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與建議
(一)明確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高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了高中數學教學目的:“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能力,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行動指南,既是教師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引導學生學習、進行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教師在這些教學環節中也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基點開展教學,如此一來才能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學目標分為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這三個目標是逐漸細化的,這里所說的主要是課時目標。
(二)有效備課,把握細節
俗語有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雖是用來形容舞臺工作者的,但是用于形容教師也是未嘗不可的,而且,較于舞臺而言,講臺更加難以掌控,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從備課環節抓起。首先,教師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根據所教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明確教學重難點,并針對重難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數學建模、情景問答、成果展示等等。其次,教師還要寫好三個計劃: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課題計劃和課時計劃(即教案),編寫教案時需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結構,關注各個教學環節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并給課堂生成留有一定的空間。
(三)以人為本,營造課堂氛圍
要想切實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代而以人本觀念。在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以及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價等各個環節充分考慮學生的以已有經驗,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關注學生的需要,想學生之所想,創造民主、高校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學業成績的評價上,更要采用發展性評價手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為主,批評為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滿懷激情,教師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有效提問,鼓勵自主學習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多以灌輸為主,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積極思考的機會。鼓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問題情境入手,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提問,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平臺。
(五)關注差異,分層教學
究其根本,教師與學生均是以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具有意向性和文化性,就此來說,教師和學生均具有自由的意志,同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也是文化之間的交流,每個人所生活的文化環境也是不同。因此,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差異性,并結合班級的整體狀況以及數學教學內容,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落實個性化教育,進行針對性教學,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數學方面的發展。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和學習特點,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劃分的層次不能簡單地以數學成績的好壞為標準來劃分,要綜合學生的多項表現來進行。其次,教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學習內容,伽達默爾說過,“凡有理解,就有不同。”由于每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同,在數學學習上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必須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制定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數學學習內容,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最后,教師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法,由于每個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不同,教師就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指導方法。
四、結束語
教學效率是衡量教學活動成效的標準,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實行分層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顧劍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對策探討[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12(12)
[2]錢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對策探討[J].高中數理化,2014(14).
[3]白小軍.新課程下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探討[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