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娟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追求上升到了對精神和文化的追求。因此,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藝術活動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群眾舞蹈藝術就是人們熱衷的藝術活動之一。群眾舞蹈藝術在音樂和舞蹈動作方面,都體現著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大多數人通過群眾舞蹈藝術活動,滿足自身的體質鍛煉和修身養性的需求。群眾舞蹈藝術是普遍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有益活動。但是群眾舞蹈藝術的參與人群多為老年人,加大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和培養,對社會整體藝術修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群眾舞蹈藝術;挖掘;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085-01
群眾舞蹈藝術從歷史的角度上屬于上層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群眾舞蹈藝術能夠滿足大多數人對藝術的需求。因此,加大對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和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使群眾舞蹈藝術更加廣泛有序的開展和進行,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本文針對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和培養研究,將從群眾舞蹈藝術的現狀入手,結合群眾舞蹈藝術的特點,提出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和培養方法,希望本文研究能為我國群眾舞蹈藝術的普及提供參考性建議。
一、群眾舞蹈藝術的現狀
我國的群眾舞蹈藝術的開展初衷,是為了與全民健身運動的文化建設步伐保持一致。群眾舞蹈藝術的發展,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同時也能夠體現出不同時間內當地的地域文化與特色。群眾舞蹈藝術與專業舞蹈不同,專業舞蹈體現的是藝術與審美層面的表達,對舞蹈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大眾的參與性具有一定的局限。而群眾舞蹈更多的體現的是服務性,參與門檻低,參與主體范圍廣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舞蹈中來,群眾舞蹈主要是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在此原則的基礎上,群眾舞蹈還需要有專業的組織進行輔導。廣場舞就是群眾舞蹈藝術的典型代表。
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在工作之余通過群眾舞蹈組織,修身養性自我鍛煉。群眾舞蹈藝術的盛行,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活躍生活的需求,還對提升人民群眾的素質和修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群眾舞蹈藝術已經成為了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二、群眾舞蹈藝術的特點
群眾舞蹈藝術與專業舞蹈的差異,導致群眾舞蹈藝術具有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群眾舞蹈藝術的參與具有自愿性,群眾舞蹈的藝術具有多種藝術類型,都是按照群眾的喜好進行分門別類的,有古典的、民族的、現代的,具體的舞蹈形式也可以根據群眾的喜好進行編排。群眾舞蹈者并不以演出為目的,而是以提升人民群眾的藝術修養的目的。因此,群眾舞蹈藝術的開展需要明確落腳點為人民群眾。這就決定了群眾舞蹈具有普及性和廣泛性。其廣泛性主要表現在參與的群眾數量廣,群眾通過參與群眾舞蹈藝術組織,滿足自個的需求。另外,群眾舞蹈藝術具有多樣性。群眾舞蹈的參與主體為群眾,群眾對舞蹈藝術形態和審美看法不同,因此決定了群眾舞蹈藝術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最后,群眾舞蹈藝術具有趣味性,群眾通過業余時間參與舞蹈活動,全身心得到了放松,提升了舞蹈與群眾之間的趣味性。
三、群眾舞蹈藝術挖掘和培養方法
(一)提升群眾舞蹈編排者專業水平
提升群眾舞蹈編排者的專業水平,是群眾舞蹈藝術挖掘和培養的重要方法之一。群眾舞蹈藝術具有普遍性、多樣性、廣泛性、趣味性等內在特征,而這些特征是通過舞蹈藝術形式展現出來的。舞蹈編排是群眾藝術開展的先決條件。群眾舞蹈的編排也直接影響著群眾舞蹈藝術的參與性,為其培養創造條件。因此對編排者的專業性具有一定的要求。群眾舞蹈藝術的編排者需要以群眾為主體,體察人民需求。在實踐中不斷試驗總結,根據當地群眾的生活實際情況,適當的融入能夠修身養性的舞蹈藝術
另外,編排者在舞蹈創作時,要從當地的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使其舞蹈形式上凸顯民族特色,在藝術內容上又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當地的群眾文化藝術相關部門,要具有群眾舞蹈藝術的培養意識,在舞蹈編排者的選擇上,要積極引進編排經驗豐富,專業技能較強的人才。為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和培養提供保障①。
(二)將民族特征融入群眾舞蹈內容中
將民族特征融入到群眾舞蹈內容中,不斷豐富群眾舞蹈內容,有利于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與培養。所謂民族特征,可以包括傳統戲劇、傳統武術、民間文學等。并選擇傳統音樂,借助傳統美術意境,豐富群眾舞蹈內容。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舞蹈藝術中來,在實現廣泛性的基礎上,才能夠對群眾的藝術意識進行培養。因此,加大群眾對群眾舞蹈藝術的引力,是地方文化藝術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豐富舞蹈藝術內容是有效途徑,豐富舞蹈藝術內容,可以增強舞蹈的人民性和時代性,再將民族特征融入到群眾的舞蹈內容中,用簡單的舞蹈動作,體現出民族精神②。僅靠簡單的舞蹈動作無法使對群眾的吸引力長期有效,只有用蘊含文化內涵的舞蹈藝術形式吸引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并且在舞蹈藝術方面不斷創新,加以靈活改變,適當引入當前流行元素。才能使群眾在鍛煉的過程中,不失去興趣和新鮮感,同時感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勵③。
(三)完善群眾舞蹈的組織與編排
加強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和培養,就要不斷完善群眾舞蹈組織與編排。以符合地域特點的舞蹈形式加以引導和挖掘后,培養群眾舞蹈組織和編排,能夠有效的對群眾進行培養。群眾舞蹈藝術的開展主體為普通群眾,群眾的舞蹈藝術見識不同,對舞蹈形式的領悟也不同。這導致群眾舞蹈組織中的舞蹈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完善組織編排過程中,必須全面考察當地人民的喜好,使群眾舞蹈藝術符合大多數群眾的訴求,選取符合大眾審美類型的音樂,編排一些讓群眾學的快、記得快又美觀的舞蹈動作。同時階段性的加強舞蹈動作難度,適當穿插現代舞蹈特征,逐漸加強舞蹈的靈活性,豐富群眾舞蹈的內容與層次。當群眾舞蹈藝術的開展基本達到規范后,要逐步加強群眾舞蹈組織的管理,教授更多優美又難度適宜的舞蹈。當當地群眾對舞蹈藝術具有一定的領悟時,發揮群眾在舞蹈藝術中的主體性。鼓勵群眾結合自身所學,編排適合自己的群眾舞蹈,加深群眾舞蹈藝術在群眾生活中的意義。
四、結論
群眾舞蹈藝術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其中涵蓋了音樂、文學、美術等藝術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出引領地區大眾藝術意識的作用。舞蹈音樂的選擇符合大眾的審美,舞蹈動作的編排具有靈活性。無論是專業的舞蹈編排老師,還是普通的人民群眾,都可以參與到群眾舞蹈藝術活動的組織和編排中。群眾舞蹈藝術屬于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在其中發揮主體性,不斷在自我學習和實踐中總結和創新,才能夠實現群眾舞蹈的真正作用。
本文針對群眾舞蹈藝術的挖掘和培養研究,是從群眾舞蹈藝術的現狀出發,結合群眾舞蹈藝術的基本特點,提出了群眾舞蹈藝術的幾種挖掘和培養方法,第一,提升群眾舞蹈編排者專業水平;第二,將民族特征融入群眾舞蹈內容中;第三,完善群眾舞道的組織與編排。希望本文研究,能為我國群眾舞蹈藝術的普及提供一份參考,通過對其藝術的挖掘和培養,使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舞蹈藝術活動組織中,創作出特色、內涵、通俗、韻律具存的群眾舞蹈作品。
注釋:
①閆翔宇.非塵世的情感碰撞——論群眾文化舞蹈的情感性作用[J].大眾文藝,2016(09):09,02.
②朱東黎.把握時代脈搏展現先進文化——舞蹈《選村官》創作雜談[J].藝術教育,2013(07):105.
③王熙.中國古典舞的普及教育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中老年舞蹈隊為個案[J].藝術教育,2015(0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