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翰
摘 要:國內動漫市場被歐美、日漫占據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起中國動漫市場就一蹶不振,面對這樣的窘境,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問題,找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和風格特點,完善動漫體制。
關鍵詞:國內動漫;制度問題;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115-01
一、前言
我國動漫產業近年來以40%的速度快速發展,造成了CG人才的極端匱乏。動漫行業是數字娛樂領域最具潛力的增長點,目前每年的人才缺口達30萬人以上。令人費解的是動畫專業每年都會上十大難就業專業之一,作為一名動畫人我對國內的教育質量感到擔憂。
隨著動漫產業的崛起,與之密切相關的動畫培訓業也在蓬勃發展。傳統學校已滿足不了CG市場迅猛發展的需求。動畫培訓已成為目前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二、國內動漫基本現狀
近年來國產動漫產品的數量大幅增長,質量有所提高,一批動漫企業和動漫品牌嶄露頭角,中國動漫“走出去”步伐加快。但是,一方面中國動漫產業至今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商業模式,而因為商業模式的不清晰,50%的動漫企業都在搞對外加工、外包、代做;企業規模也偏小;國內動漫產業資金運作機制與國外不同。
國外動漫產業投入不是僅靠動漫企業自己完成,而由基金或大企業來支持;而國內動漫產業資金運作機制基本都是動漫企業自己投入,制作前期沒有相關市場來配合,制作出來后,只靠政府的補貼等,這樣產業是難以發展的,致使動漫產業發展相對緩慢。
另一方面,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與旺盛的市場需求還不相適應,在原創能力、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產業鏈整合、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
三、回顧輝煌面對現實
回顧歷史,中國在動畫產業上曾經是領軍人物,水墨動畫享譽世界,包括一些改編自名著經典的動畫也都有不錯的反響,比如說《西游記》和《寶蓮燈》。萬氏兄弟更是全世界動畫的領軍人物,但是隨著日漫和美國迪斯尼的發展,中國傳統的動畫明顯有點后勁不足,七八十年代日本的一部部《鐵臂阿童木》席卷中國動漫市場,從此國內動畫產業一蹶不振。
從技術上來說,中國動畫業雖然拼命吸取外國的3D技術,但整體上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二維不過日本動畫,就算是轟動全國的喜羊羊和灰太狼除了最主要人物在動之外其他人物都只是布景,很死板。三維比不過歐美,缺乏靈動性,只是對著美國動畫“有表情的動物”這點在模仿。中國動畫可以說還沒有找到自己應該走的道路。中國現在的動漫體制和分類很混亂,沒有歐美和日韓的年齡分界,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更沒有管理動畫的一套完整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上的不完善讓很多動畫人無法堅持自己的初心.
四、問題與窘境
我曾經和一些國內動漫制作人員了解探討中國動漫發展現狀的問題,他們似乎被統一了“口徑”都說中國不缺”技術人才”缺的是“創意”。閑時我反復品味這句話,我似乎看到了國內動漫發展的時候方向上的偏差,現在所有的培養動畫人才的高校都在“練技術”而忽視了”創意“。說到這里我想穿插另一個話題,國內的現狀大到國防,小到體育、影視”技術“永遠是沒問題的,談到”創意“永遠被人牽著鼻子。著名影星章子怡在嘎納電影節上講過一句話”中國不缺好的導演,缺的是好的創意”。現在我們回到動畫創意的瓶頸上來,中國動畫拍來拍去都是改編自著作經典,要么就是幼教類的,沒有創意、沒有新意、沒有想象力,品種單一,沒有跳出框架。反觀鄰國日本,題材多樣,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動畫,不是一味教條型的宣揚這個不對那個不行,而是讓觀賞者自行從中挖掘。至于美國動畫么,你說中國的《花木蘭》為什么竟然是美國拍出來名氣響?是不是顯得很悲哀呢?并且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的動畫和漫畫界是割離的。動漫產業雖然不可能做得像日本那么好,但至少應該齊頭并進。中國漫畫界的優秀作品就這樣停留在紙面,其實非常可惜,而動畫又沒有好的選材,那么為什么不選取優質的漫畫作品改編動畫呢?創意資源浪費啊。還有就是配音方面,中國對這方面真的是完全的忽略。記得以前譯制片的配音都是不錯的,但現在這批人老去了,名聲弱了,卻沒有后起之秀代替他們,配音方面的人才就斷檔了。
現在的動畫制作人還喜歡利用明星效應,像《風云決》,邀請的竟然都是任賢齊,謝霆鋒之類的,話都說不清楚還配什么音啊。演員畢竟不同于聲優,聲優對于聲線控制及情感爆發等顯然不是演員所擅長的,跨界獻聲其實并非上舉,動畫配音還是需要專業人才。
五、總結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文化管理者對動漫這方面的不重視,國內對相關人員也是有些輕視的,認為他們不過是一群“畫畫的”,沒有熱情和激情,制度的不完整,創意的丟失,甚至資金的短缺都是致使國內動漫發展前景一片茫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