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紅
【摘 要】中國舞和民族民間舞在很多方面都能夠起到相輔相成和優勢互補的作用,比如民族民間舞在基本功訓練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對中國舞的基本功進行訓練能夠有效彌補民族民間舞的這一缺陷。與此同時,民族民間舞也能發揮其對中國舞基本功訓練的啟發作用。本文針對中國舞的一些基本功對于民族民間舞在技術技巧的訓練和應用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中國舞;民族民間舞;基本功訓練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57-02
中國舞經歷了非常漫長的發展時期,充分融合了國家和民族以及本地區的一些優秀文化,也正是由于其本身的文化元素,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多思想的影響,凝聚了諸多的文化精髓。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中國舞也在不斷地完善與更新,在技術技巧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中國舞和民族民間舞實際上具有非常天然的聯系,在很多方面互相補充和促進。實際上,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對民族民間舞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中國舞技術技巧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在進行表演時,要體現舞蹈本身的魅力,通過舞蹈來實現表達的目的,就必須要掌握這一藝術的表達技巧。舞蹈的技巧并非中國舞獨有的內容,在各種舞種中都會有所體現。就中國舞來說,舞蹈者更加追求在舞蹈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質,而民族民間舞則更加注重在舞蹈過程中體現出所要強調的審美風格,并且在其長期的發展中也充分吸收了中國舞的特點,然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表現技巧。
(一)跳躍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中國舞在對學習者進行基本功的培養時非常注重彈跳部分的教學內容,將其作為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跳躍是運動項目訓練共有的規律,也能夠體現中國舞在訓練時的特殊性。在安排中國舞的訓練時,要注意與其他類型的跳躍訓練進行區分,同時在一些方面也要注意能夠體現出中國舞的風格,比如訓練的能力和規格以及舞姿等。在進行跳躍訓練時,比較注重身法動律和跳躍訓練的融合,進而促使動作和舞姿都更加的優美。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在跳躍中融入舞姿變化和身韻的目的。在對各民族民間舞進行技術技巧訓練的過程中,中國舞中的跳躍訓練仍然是其訓練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去探索和形成具有較高難度的跳躍技巧。在一些民族民間舞蹈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中國舞基本功中的跳躍技巧,那么一些民族民間舞的風格和內涵就很難被充分體現出來。比如在藏族舞蹈中,需要場上的鼓聲進行配合,舞者進行騰躍飛舞,其中的一些動作都體現了中國舞中跳躍的基本功,比如躺身蹦子等。
(二)旋轉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旋轉是很多舞蹈訓練中的基本功之一,就是以舞者本人作為旋轉的中心,從而完成這一動作。實際上,旋轉是舞蹈語言的一種表達,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舞中在對旋轉進行訓練時,不僅能夠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達技巧,還對其他方面的諸多作用進行重視,并在訓練中對這些作用進行表現。總的來說,旋轉的內容和技巧的表達比較多樣化,并且極具影響力,是中國舞在進行基本功訓練時不能缺少的重要內容。旋轉是所有民族民間舞蹈中都必須要用到的技巧,并且其旋轉的技巧主要來源于中國舞的這一技巧,融合并進行適度創新之后進一步發展而形成,最后與各自的舞姿進行結合,以中國舞作為旋轉的基本部分,最終成為各自民族舞蹈表達的重要元素。
(三)翻騰對民族民間舞發展的影響
翻身對于絕大部分的舞種來說都是非常常見的表現形式,是舞蹈編排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民間舞來說更能體現民族的個性。具體的就是以腰為軸,進行翻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非常形象的表現,能夠體現出各自民族的審美觀點。在具體的技巧中,往往使翻騰與身韻實現深度融合,重點表現了民族民間舞的靈活和流暢等特點[1]。總的來說,其表現的技術性比較強,難度也比較大,并且變化也比較多種多樣,種類較為繁多。在很多民族民間舞中,很多翻騰的技巧都是離不開日常生活中一些規律的積累和總結。在創作時,編導通常喜歡在舞蹈中融入一些技術技巧的元素,以達到豐富作品內涵的目的。在很多民族民間舞的表現中,技術技巧的出現與發展都是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然后融合發展形成翻騰的動作技巧。
民族民間舞中也有許多其他方面的技巧,都是吸收了我國的一些傳統文化,比如武術和雜技等。總的來說,中國舞的技術對于民族民間舞的發展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只有對中國舞的技術技巧進行熟練掌握,才能在民族民間舞中進行很好的應用。
二、中國舞身韻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一)規范掌握“形”
在舞蹈過程中一切看得見的動作都可定義為“形”,不同的民族和時代背景對“形”的基本要求也大不相同。比如在朝鮮族的舞蹈表演中,以含、垂、穩、柔等作為表演時主要的表達作品內容的技巧,能夠體現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在形的表達方面的特征最為明顯。實際上,這些特征的形成與中國舞基本功的訓練有非常大的關系。在藏族舞和傣族舞中,都有非常具體的體現,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很多基本動作的訓練和完成也都是建立在中國舞的基本功訓練上。可見,中國舞身韻在對形的規范方面,對于民族民間舞的長期發展影響非常巨大。
(二)仔細觀察“神”
神韻的概念非常的重要,不管是詩、畫,還是舞蹈等要體現其內涵都離不開神韻。在訓練和表演時,必須要準確地把握神和形,進而才能夠彰顯舞蹈的生命力。神的形成主要依靠的器官是眼睛,對神進行訓練時也絕對不是靠眼球的轉動就能完成的,而需要內心情感和心理的參與,才能體現出要表達的效果。實際上各民族對于其舞蹈也都賦予了不同的神的表現,并且也都受到了中國舞神韻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藏族舞,其神態比較沉穩,有些比較歡快;而對于東北的秧歌,其哏和俏等韻律特點體現得非常明顯。所以,各民族舞的“神”的表現受到各自傳統生活習俗與文化的深刻影響,存在非常多的變化和差異。對于兩種類型舞蹈中的“神”,應當要對其進行細致的觀察,找出其中存在的諸多相似之處和聯系點,進而更好地開展訓練教學和表演活動。
(三)注重“勁”的表達
勁也是舞蹈表演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掌握不好勁,會大大降低舞蹈的質量,對于舞蹈內涵和情感的表達也會非常的不到位。中國舞的音樂節奏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很多情況下都表現為舒而不緩和緊而不亂以及動靜結合等,富有一定的規律性。同樣,對于民族民間舞來說,其節奏也不是非常均衡,受中國舞一定的影響,也有比較鮮明的特點,在比較之下體現出“勁”的技術特點[2]。通過對中國舞的基本功進行訓練,可以幫助學習民間舞的學生更好地掌握劇目。比如,在附點的表達上,維族舞蹈中的三步一踢,其節奏就是對附點進行的轉化。此外,秧歌中的許多表現也都體現出了中國舞身韻中的“勁”,其中也有各種對比。可見,在中國舞對“勁”進行訓練的基礎上,在對民間舞進行訓練時,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促使學習者可以學會更高水平的民族民間舞。
三、結語
中國舞的基本功訓練對于民族民間舞的作用非常顯著,所以演員在進行表演時,所體現的不僅有民族民間舞的內涵及其特征,還包括非常多的中國舞元素,包括技術技巧和身韻的運用等。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將中國舞與民族民間舞進行融合,以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吸取各方的優勢,靈活地進行運用,以提高舞蹈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威.淺談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間舞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8):168.
[2]郭春敏.淺談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間舞中的作用[J].樂府新聲,2011,29(3):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