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課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同時也是高師音樂專業的主干課程。我國目前的音樂教育專業課中聲樂課程雖然有教學大綱及教學培養計劃表,但還未形成一個完整、嚴謹、均衡的高師學校適用的聲樂課程體系。本文結合聲樂藝術本質、高師院校目前聲樂課程的缺陷,以及聲樂課的各類相關課程,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嚴謹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使聲樂課程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聲樂課程體系;音樂教育;理論;實踐;嚴謹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20-02
聲樂課程作為高校師范類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本身除了帶有聲樂表演特點外,還有師范類院校的特征,這種特征區別于其他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它結合了時代教育的發展,并以培養優秀音樂教育人才為主要目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聲樂課程的設置比較單一,隨著社會發展,傳統的課程規劃開始逐漸老化,課程內容缺乏時代性,致使學生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舞臺綜合能力弱。本文就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課程的缺陷,全面、多視角地分析聲樂課程的規劃設計問題,并結合教師的授課、學生的學習、師資力量、理論知識的儲備、聲樂的實踐還有未來學識的再發展這些因素來展開研究,從而構造全方位的聲樂課程體系和嚴謹的聲樂課程,為我國培養優秀的音樂教育人才。
一、聲樂藝術的本質
聲樂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遠古時代就有聲樂藝術出現。據了解,在13世紀的西方國家中,古希臘就出現了酒神之歌、頌歌和悼歌等聲樂藝術,盡管在當時僅僅是一些單一的語言和音樂,但這能證明聲樂藝術與人類勞動、生活、繁衍、發展是緊密相關。通過對聲樂藝術含義的了解,我們能深刻認識到聲樂藝術的本質和功用:(一)聲樂藝術是通過人演唱出來的,人是承載聲樂的獨特樂器;(二)聲樂具有舞臺表演特色,能將時間和空間緊密結合,起到了促進社會音樂文化發展的作用,同時也將聲樂藝術文化教育的功能體現了出來;(三)創作聲樂離不開實踐,其本質就是一門實踐性的藝術,因為音樂來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學習聲樂的最終目的即更好地進行音樂實踐。
聲樂教育的知識要理論聯系實際,在聲樂技巧達到一定高度后,理論是指導聲樂演唱的必要方式。理論聯系實際的教授模式,能輕而易舉地將學科內容授予學生,從而教會他們如何解決問題,同時提升自己的聲樂鑒賞能力,擁有真正的音樂創新才能。
二、聲樂教學缺乏嚴謹性
聲樂是技術含量很高的一門藝術,對所有高校中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進行教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給他們培養聲樂的藝術感覺,進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熱情。調查顯示,現代師范類院校的聲樂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與學生將來就業目標有很大差距。聲樂課程在很多高校師范類院校中常常是一個較為新穎的課程,加上現代教師對聲樂教育領悟不足,致使教師在進行技術教授時,忽略了藝術的綜合培養,且所傳授的教育理念也較為單一。可以看出,聲樂課程教學中常常因教師教學內容的偏差和聲樂課程教學體系的不完善致使聲樂教學缺乏嚴謹性。這就需要有針對性的、科學化的課程規劃設計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進行改善。對于課程的設計要開設例如排練、演出、比賽、課堂表演等能有效鍛煉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們從人文知識上獲取聲樂的美感。打破傳統聲樂課程的種種局限,結合時代的發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培養。
三、完善聲樂課程體系的方案
(一)加強課程理論體系。聲樂理論課程體系需要得到強化。聲樂課程最終目的是舞臺表演,學生對作品的二次創作實際上就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但能在實踐中應用的良好前提是完備的理論指導體系。唯有像蘇軾所言“厚積而薄發”,聲樂表演者才能在舞臺上綻放自己的光芒。
高師音樂教育聲樂課的理論課程大致可分三類:1.《聲樂教學法》《聲樂基本理論》,這是以方法學為主的基本理論課程;2.中外藝術歌曲及中西方民族歌曲和中外歌劇等鑒賞性為主的理論課程;3.《歌唱心理學》《舞臺表演理論》《正音》及《意、法、俄、德歌唱語言拼讀法》等是以歌唱必備要素為主的理論課程。
所以,要構建全面的、科學的聲樂理論課程。在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學培養方案里要加強以上三類理論課程的學習強度,進而才能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各方面理論知識,漸漸形成完善的聲樂課程體系。
(二)強化課程實踐體系。注重實踐與理論結合,加強學生舞臺能力,強化學生“師范”特征。近些年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嚴峻,一些選擇了考研、一些選擇去做中小學音樂老師,其余的則改行。
通過三年聲樂課程的學習,很多對聲樂實踐活動喜愛度高于音樂教育學的同學選擇了考研。對這些選擇實踐和舞臺表演的學生,聲樂課程應改變高校師范類院校的固有授課模式即一對多模式,對表演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本科知識兩年后進行一對一的專業授課,強化其舞臺表現能力,使其擁有能更好面對舞臺演唱挑戰的能力。選擇當中小學音樂老師的學生應當培養其授課能力,在本科教育兩年后,加強其音樂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和授課實踐的能力,可以在授課時加入例如多媒體教學的現代化教學法。使目標為中小學音樂老師的學生們能在畢業面試時輕松應對,可以第一時間投入講臺。對于不同類型人才,要個體化發展,進而畢業生能在通過四年的學習后從容選擇考研或者就業。院校應以學生前程為第一出發點,優化課程設置,使資源分配合理。
(三)優化師資力量。聲樂教學屬于實踐型教學課程,科研創新是其學科發展的牽制,同時也是束縛聲樂課程縱橫發展的路障。所以,強科研團隊,學術型團隊,專業化聲樂教學團隊,是推動學科發展的根本要素。因此,聲樂教師應自實踐里來,投身至理論教學中去,要從課堂中發現弊端,將其提高至教研層面。授課過程中要解決學生唱功問題,老教授要對年輕教師進行輔導,教學梯隊層層優化,學校師資力量呈現良性發展的規律,完善聲樂課程體系,使其更嚴謹,更科學,更全面。
四、總結
高師音樂專業聲樂課程的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本文僅從聲樂藝術、目前高師聲樂課程的缺陷等角度進行了研究,但是音樂教育的研究之路還很長,現在對理論實踐的吸納還遠遠不夠。高師院校應以理論體系為根據,以學科本質為基石,對聲樂課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編制和詳細的規劃,從而使得聲樂課程更加嚴謹。在聲樂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需要做到以教學實踐為核心,從多個方面(教學環境、設備、管理、師資力量、教材)對聲樂課程進行完善,并結合國外成功聲樂教育課程體系,引進新型聲樂設備,聘請聲樂專家、教育專家對院校師資梯隊力量進行改善。最后,我們需要探討從這種教育體系中會培養出何種人才,從而使聲樂課程體系體現其真正價值,讓學生成為優秀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體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2]龔永紅.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改革思辨——實踐性音樂教育哲學之維[J].中國音樂,2014,(03):153-155+178.
[3]張海濤,付小芬.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體系的建構研究[J].戲劇之家,2015,(11):209+211.
[4]徐春艷.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育素質培養之課程研究——教育學科課程體系與內容的優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2):92-94.
[5]史玉學.談高等教育中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踐——以沈陽音樂學院為例[J].藝術研究,2015,(02):218-219.
[6]張益琴.改進評價模式 實現培養目標——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評價的反思[J].甘肅高師學報,2005,(06):72-74.
作者簡介:
邢方方(1983-),女,漢,河南南陽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教學與音樂教育。
基金項目:重慶市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讀”“點”經典與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全科學生文化素養提升的探索與實踐,編號:15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