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妹
摘要:盡管文化的傳播速度很快,但是中西方的文化依然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在婚姻愛情觀念上也產生了不同。在傳統的思想觀念、社會地位等方面中西方文學作品中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由于文化的相互傳播,使得婚姻愛情觀念也有相同之處。我們知道,大量的文學作品都是以婚姻為主體進行寫作的,那么我們就通過中西方不同的文學作品中來對傳統婚姻觀念分析異同,讓讀者對中西方的婚姻愛情觀念以及文化有一個更好的認識與了解。
關鍵詞:文學作品;傳統婚姻;觀念;對比
文學作品的主題永遠都離不開愛情,愛情也是男男女女們的憧憬和向往,愛情的保鮮期結束后則需要婚姻來維持感情。在中西方的文學作品中,一定都少不了婚姻愛情這一素材的運用,在許多的作品中都形象地記載了對于傳統婚姻觀念的不同之處,但是文化是相通的,既然有差異那么必定也存在相同的地方。我們通過對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傳統婚姻觀念的對比,可以對婚姻觀有一個詳細地了解。
一、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傳統婚姻觀念的不同之處
(一)傳統思想觀念引發的婚姻觀不同
我國的社會文化一直以來受到儒家學派思想的影響,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任何思想文化都有它的弊端,儒家思想所存在的三從四德、中禮思想等等也對男女情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女子都是待嫁閨中,接觸男性的機會很少,由于我國古代推出的“發乎情,止乎禮”的兩性關系,對男女愛情的禁錮更加的嚴重化。這種思想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的體現。比如在《西廂記》當中,大小姐崔鶯鶯對張生一見鐘情,但是受傳統觀念思想的禁錮,不得不將這份愛慕之情藏在自己的心底,如若不是紅娘的撮合,這對有情人恐怕就要遺憾終生了。此外《點絳唇》中的“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一句,把古代女子那種的愛慕但是不敢表現的羞澀之情表達的栩栩如生。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等詞句,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愛情,但是含蓄地表現了男女之間心靈的碰撞之情,深刻地表現出了我國傳統的愛情婚姻觀中的內斂。
但是西方的婚姻愛情觀念與我國大相徑庭,如果我國是含蓄而內斂的,那么西方就是大膽而開放的。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大多以“愛”為主題故事,他們把愛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去推崇愛情,向往愛情。由于西方國家推崇“人文主義”,所以受這種文化的影響,西方國家倡導人們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幸福,在人權等方面上也得到了解放。所以,和中國相比,西方國家的人民更加自由、開放。在“人文主義”的影響下,西方人民的愛情觀更大膽、開放一些。這些愛情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有充分地體現。例如,《我曾經愛過你》是一首浪漫的愛情詩,作者普希金直接用“愛”的字眼,直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愛慕之情;我們熟悉的美好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從朱麗葉對羅密歐的一往情深及所做的事情,完美地表現出了西方的女性追求愛情時的那種執著與熱情。這些正是與中國的傳統愛情觀念的不同之處。
(二)社會地位引發的婚姻愛情觀不同
在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以及文化程度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婚姻愛情觀。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推崇的觀念不一樣,導致了在愛情婚姻觀的看法上有所不同。
1.男尊女卑引發的婚戀悲劇
在中國,儒家學派的思想深刻的灌輸到人們的腦海中,男尊女卑的現象也持續了很久很久的時間,所以女性的社會地位普遍的比較低。孔子曾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深刻的表現出了女性社會地位的地下,是對男尊女卑這一理念的很好的體現。所以受這種社會地位低下的束縛,女性對于婚姻也就失去了選擇的權利,往往都是父母或者是媒人怎么說就怎么辦的。這些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都有一定的體現。在《孔雀東南飛》當中,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非常的恩愛,但是由于焦母的強烈反對,劉蘭芝不得不被迫趕回家中,嫁給別人,最后劉蘭芝與焦仲卿兩人相繼為愛殉情,這個悲慘的愛情故事深刻的表現出了古代女性那種面對婚姻的不公平卻無力反抗的悲慘下場,很好地詮釋了女性社會地位低下而導致的悲慘結局。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即使堅貞不屈的女性也是無濟于事的。身為風塵女子的杜十娘,對愛情忠貞,卻得到李甲的背叛,將杜十娘賣給了別人,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即使是堅強、獨立的女性,社會地位卻低的可憐,最后還是造成了大悲劇。這些不是體現一兩個女人的悲劇,而是那個時代社會下所有女人的悲劇,所以形成了我國傳統的婚姻觀念。
2.源于現實利益沖突的婚戀
在偉大的文學巨著《紅樓夢》中,也傳遞了相當多的傳統婚戀觀念。近年來很多專家學者對紅樓夢的深刻解讀,一次一次引發大眾對其“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精妙結構掌控。其中元春對于釵黛二人態度的轉變,可以說就是賈母與王夫人之間的婚姻觀念的一場對決。元春省親時,對釵黛的賞賜是相等,對其二人所作詩作也是同樣贊嘆。但在回宮不久的賞賜中,寶釵和寶玉的賞賜相同,而黛玉則跌落至與眾姐妹相同。作者對這一情節的突變并未進行明確交待,但專家則從前后文中找到細微蛛絲馬跡,自然是王夫人為了將自己的侄女薛寶釵迎娶進賈府而在元春面前進言。同時還有專家指出,王夫人與林黛玉的母親賈敏當年也頗有不合,因此上一輩的感情隔閡和現實的利益選擇,促使她對與黛玉外形略為相像的晴雯痛下毒手,將其逼近至死。而賈母所鐘意安排的寶黛姻緣則被生生破壞。
3.西方文學作品中對女性的尊重
與中國正好相反,西方人民對女性很是尊重,并且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很高,同時也可以接受較高的文化教育。西方女性具有獨立的人格魅力,她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婚姻,掌握婚姻的主動權,這些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的體現。比如在《玩偶之家》當中,女主人公意識到自己的老公并非真心的愛自己,只是把自己當作玩偶一樣,貪圖金錢與地位時,女主保護了自己的地位與名譽,斷絕了夫妻之間的關系,使自己獲得了自由與解放,這很好的體現了西方文學中自由、平等的觀念。除中文和英文作品外,在俄國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不顧謾罵與嘲諷,去追求自己的愛情與幸福,雖然結局比較悲慘,但是她不卑不亢,勇于追求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這些都是西方文學中典型的例子,西方女性追求婚姻的自由與平等的精神以及不屈服命運的安排這種做法,這是與中國的傳統婚姻觀念不同的地方,也是我們應該借鑒和學習的。
二、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傳統婚姻觀念的相同之處
盡管中西方對傳統的婚姻愛情觀念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愛情一直是人們的向往,所以在有些方面上它們又有相同之處。
比如,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人們都去追求自己向往的自由愛情,不受社會地位、父母的束縛。這些在中西方的文學作品中也有體現。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二人感情深厚,當梁山伯得知祝英臺是女兒身之后,便向她提親,但是得到父母的反對,社會的嘲笑,但是二人卻堅貞不渝的追求自己的愛情,雖然最后結局很悲慘,但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對愛情的美好追求的精神卻傳承至今。同樣的,在西方文學作品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二人也是互相喜歡,但是由于家世背景的緣故,導致兩人不能夠在一起,但是他們兩個人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堅決的在一起,雖然最后雙雙殉情,但是他們為自由愛情執著追求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此外,中西方的婚姻觀中還比較在意門當戶對,這些在一些文學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比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還有西方的著名文學作品《傲慢與偏見》等等,都講述了男女雙方由于社會地位的不同而不能夠在一起的故事。
三、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婚姻絕望的悲涼
中英文學作品中,婚姻是愛情的升華同時也是家庭瑣碎生活的開始,以至于有人說它是愛情的墳墓。婚姻的甜酸苦辣自苦即是見仁見智,甘苦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在中英文學作品中,存在著一些傳統婚姻觀念中因絕望而引發的人生悲劇,讓人閱讀之后唏噓不已。亦舒最受歡迎的作品《黃玫瑰的故事》中,描述了數段婚姻破裂的感情,也如實反應了香港作為了國際現代都市中人們追求自由愛情的心態。其中更借蘇更生之口說出了:“我仍然是一個寂寞的女人……”。以今天的婚戀觀而言,黃振華是一位成功的建筑師,在商界更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瓏,對蘇更生的感情也是真摯而深情,但仍然要面對追求個人夢想的更有誘惑的愛情而不惜離婚的蘇更生。城中人眼中一對璧人的感情尚且如此,毫無過人之處且又不思進取的方協文在享受了人生中最愜意的美好生活后,也終于要面對黃玫瑰再無絲毫留戀的分手。這些婚姻中的感情的波折均有著時代的痕印,也滿懷著作者對女性感情與生活的關懷思考。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的名著《面紗》中也描述了沃特和凱蒂不幸的婚姻。倉促的求婚為未來的生活埋下憂患,人格面具的擴張又背叛了婚姻,沉溺婚外戀情無法自拔,而對出軌采用的極端復仇,這些情節環環相扣深刻提示了不幸婚姻的根源,也讓讀者從中感悟到自身與感情的選擇。
四、結語
以上對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傳統婚姻觀念進行了一個對比,通過比較我們得出,中西方在婚姻愛情觀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所以我們應該傳承精華,棄其糟粕,從而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現代心理學和社會學家對研究婚姻的幸福感得出的結論是,經濟收入的提高和職業事業的成功會提升人的幸福感,但是幸福和成就的取得完全是夫妻雙方努力經營的結果,而絕非通過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來獲得,這也可以從近期的中英文學中取得印證。
【參考文獻】
[1]王葵.從文學作品中看中西愛情婚姻觀的異同[J].語文建設,2012(6x):17-18.
[2]馮秀林.從中西方文學作品中看愛情婚姻觀的異同[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3]蒲秋菊.張愛玲文學作品中的婚姻觀——從隱喻的范疇化來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125-129.
[4]隋義.女性主體意識下的愛情婚姻觀——以新時期女性題材文學作品為例[J].語文建設,2014(9x):47-48.
[5]石潔.英美文學作品英漢翻譯與中西文化差異的關聯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6(0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