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核心素養視野下化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主要內容,提出高中化學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的途徑:深入研究化學課程知識、提升實驗素養、善于反思交流、提升教學研究水平、加強拓展性內容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學勝任力;化學教師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7-0057-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6
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世界范圍內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關于 “核心素養”的熱潮實質上是國際教育競爭的集中反映,是教育質量的升級運動。然而當前高中化學教師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經驗的影響,育人意識淡薄,育人能力缺失。加上教師進入職場以后,其思維模式、品格性情慢慢固定下來,當時代發展對老師提出更高要求時,許多教師消極應對或無能為力。因此,提升化學教師的教學勝任力,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其從“知識教學”轉向“素養教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沒有教師對核心素養的深入理解并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教育改革只能是空談。
一、化學教師的教學勝任力
目前,學界認為勝任力是指在某一崗位中,可以把表現優異和表現普通者區分開的個體潛在的較為持久的行為特征。教師勝任力包括教師知識、能力、人格特點以及動機等, 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它能將績效優秀的教師與一般教師區分開來。對于勝任力理論的系統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70年代。1968年,美國教育辦公室出錢資助了8個教育改革項目,用來研究探索教師的勝任力因素。2000 年,Hay Mc Ber 向美國教育與就業部提交了一份“高績效教師模型”報告,報告中提出了高效教師的5種勝任特征。1996年,在澳大利亞,國家教學委員會根據教師勝任力標準(1996)實施的全國教學質量項目中,為新教師開發設計了一個勝任力框架[1]。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中學化學教師最大的挑戰就是——從“教書”轉向“育人”,這要求化學教師要具備相應的教學勝任力,在教學實踐中才能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筆者認為,化學教師的教學勝任力主要包括“轉化的智慧”、“實驗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創新能力”、“教育理想”五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1. 轉化的智慧
教學勝任力的提出,讓我們思考什么才是一個好的化學教師。優秀的化學學者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化學教師,知識的淵博并不意味著就有能力把知識傳遞給學生[2]。教師是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中起著轉化的重要作用。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運用合適的化學教學方法和策略,將教師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這要求教師全面理解化學學科知識,包括化學內容知識、化學認識論知識等;充分了解學生理解化學知識的情況,包括原有水平、認知困難等;以教學法知識,包括教育學及心理學知識等作支撐。
2. 實驗教學能力
實驗教學能力是化學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瘜W實驗對發展學生化學素養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無法代替的。科學探究實踐是以化學實驗為主的探究,強調用實驗方法學習和研究化學[3]。教師要明確實驗的重要性,深刻認識實驗的功能和價值。具備熟練的實驗能力,包括實驗操作技能、實驗教學能力、實驗研究能力等,并能夠開發高質量的實驗探究課題。
3. 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力
核心素養導向下,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化學教育教學重點,思維教學的重要性遠大于知識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教師自身必須具有相應的教育藝術,有思想、有智慧,以良好的思維品質去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教給學生化學思維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化學問題,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靈活變通、遷移運用的能力,培養學生高品質的化學思維能力。
4. 教學創新能力
教師要能夠開發化學課程和化學教學資源,挖掘教材中的育人潛能,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對已有的教學模式、策略方法進行改進。在實驗教學中也要樹立創新意識,改進實驗。設計能夠促進學生認識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在教學設計中有自己的創意和特色。教學創新能力是化學教師較高層次的勝任力。
5. 教育理想
現實教育工作中地位待遇問題、準備化學實驗要額外投入很多時間精力以及對工作的倦怠感等嚴重影響化學教師的教學熱情,他們只能做低層次的知識傳遞工作,這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格格不入的?;瘜W教師要有對化學科學的熱愛、強烈的教育信念以及價值感,根據自身的情況確定教育事業目標,才能有激情構建高效教學。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可以使教師體會到成就感和信心,獲得教書育人的滿足感,在教學工作中實現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化學教師要確立堅定的職業信念,不斷追求新的更高的職業境界。
二、高中化學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的途徑
對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勝任力進行培育,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實現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從而促使“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地,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 深入研究化學課程知識
教師對化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取決于化學課程知識。課程標準和教科書是化學課程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必須認真研讀即將頒布的新修訂的新課程標準,研究化學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基本理念與性質、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和學業質量標準等,把握體現化學學科本質的特征的知識技能、基本觀念、化學學科思維能力和價值觀等。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資源。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前,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解讀。如知道特定課題教材的編排情況及編排意圖,知識的產生方式以及內容特點,可利用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哪些等等。要根據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必要時還要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組織。
2. 提升實驗素養
現實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實驗教學弱化的程度相當嚴重,存在對實驗認識理解不透、不理解實驗操作的原理、操作不熟練等問題。提升化學教師的教學勝任力,必須加強培育其實驗素養。加深對教材實驗的理解,分析該實驗對突破知識點的作用,透徹理解教材設計和選擇該實驗的意圖,挖掘課本實驗的內涵和價值[4]。還要從對課本實驗的理解轉移到培養實驗探究能力、提升創新意識這個方向上。
3. 善于反思交流
積累每次教學過程中的感受,認真撰寫教學反思或教學后記;觀摩教學、跟同行或專家交流討論,反思不足。如在每次教學之后進行教學反思:學習任務設計的有效性如何?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是否真正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積累的同時重視思考,達到對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的重新認識。教師只有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進行調整,才能提高教學勝任力。一開始,化學教師的教學反思主要是一些教學問題、教學困惑點或興趣點,這樣的反思是較低層次的、零散的。通過與教學理論或有經驗的教師教學操作的驗證磨合,調節自身的教學行為,再總結,使教學反思達到系統思維的高度,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化學教學實踐操作體系,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4. 提升教學研究水平
相當一部分化學教師認為“教學與教學研究有沖突”、“沒有時間進行教學研究”、“找不到合適的研究題材”。教學理論水平停留在較低的層次,無法從“碎片化”的經驗層面上升為具有前瞻性的、成體系的教學實踐理論。化學教師一定要看到教育教學理論對教學行為的指導作用。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教學與教學研究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當外在的化學教學理論被教師理解和內化,并結合教學實踐轉化為自己的觀點,便逐漸形成了化學教師的個人化學教學實踐理論,經過升華和重建,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研究力對其他勝任力起催化作用,如果其水平不高,其他勝任力的作用將會大打折扣[5]。
5. 加強拓展性內容知識的學習
化學教師在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拓展性內容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從而提升教學勝任力。拓展性內容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化學科技的前沿動態、相關交叉學科的基本知識、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拓展性知識,儲備各種情境素材,在教學實踐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得心應手,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此外,提升化學教師的教學勝任力還需倡導責任感 、正直誠實的品質、穩定的情緒,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涵養精神氣質,如個人言行舉止、性格情趣及內在修養等?;瘜W教師的教學勝任力是多種知識整合而成,但又不是各種知識的簡單疊加,是一個生成的、動態的、不斷提升、長期的過程。教師作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施者,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實、綜合創新,提升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徐建平,張厚粲.中小學教師勝任力模型:一項行為事件訪談研究[J].教育研究,2006(1):57-60
[2] 梁永平.論化學教師的PCK結構及其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2(6):113-119
[3] 吳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J].化學教學,2017(2):3-7
[4] 陳新華.高中化學教師實驗素養的缺失及提升建議[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6(1):59-61
[5] 王強.我國K-12教師勝任力深層結構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