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諧諧
摘 要:市政道路是連接城市中各個地區的重要途徑,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市政道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土基作為市政道路的施工基礎,其質量好壞決定著市政道路的好壞。由于各個施工地段的地理位置不一致,土基工程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對市政工程建設造成極大阻礙。本文對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問題解決措施,從而推動市政道路建設進程,發展城市交通及經濟。
關鍵詞:市政道路 土基工程 問題分析
前言
市政道路的建設需要有扎實的土基工程做基礎,只有土基工程問題得到解決,市政道路施工才能暢通無阻。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到路線的規劃及鋪設還需要考慮到道路所在區域的埋藏的給排水管道及通訊線路等。為了確保及時緩解交通壓力,市政道路的建設必須字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由于施工地段的不同,各施工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也不盡相同,同時,市政道路的施工必須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條件的影響。市政道路的主要功能是進行交通運輸,其中還必須配備一定的公共設施如公交車站,路燈等。為了保證道路功能地完整性,這些設施需要與市政道路同步建設。受到這一系列的限制因素的影響,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施工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質量問題,不僅對工程本身產生危害,還對整個城市的交通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必須注重對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充分結合施工地區的地理環境,保證土基工程擁有較好的質量。
1、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
1.1排水、防水、渠道不足
土基工程建設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排水問題,土基工程中的水主要來自雨水、施工廢水、土壤中自身含有的水分三個方面。當遇到排水不暢的問題時,大部分的水會被土基吸收。土壤本身質地松散,結構性不強。在施工前需要對土基進行碾壓,保證其能夠擁有足夠的密實度。當土壤含水量過高時,便無法進行碾壓,土壤的密實度也無法保證,后續工序便會被拖延。一些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并未考慮到天氣原因,在施工過程中僅挖掘了簡單的排水槽。遇到大雨天氣時,雨水便無法排除同時,導致土基成為無法碾壓成形的“橡皮土”。在施工過程中多處需要用到水,但一些施工廢水被就地排放,雖然看似對土基影響不大,但實際上已經破壞了土基中的最佳含水量的比例。對于一些特殊地段,有許多的土基下方擁有地下水資源,由于距離地面較近,導致道路土基中的水含量較高。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便會出現較小規模的水坑,但由于未提前做足充分的排水準備,導致出現排水問題,嚴重影響土基工程的質量。
1.2土基平整度不高
作為市政道路建設的基礎,土基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平整度標準,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土基過程常出現平整度不高的現象。市政道路出現高低差時,主要承重層的結構必然會發生變化。在長時間受到重載的作用下,土基工程便會出現龜裂現象,從而降低市政道路的質量。一般情況下,土基工程平整度不高是由于土壤含水量未得到有效控制及碾壓不謹慎導致的。在施工過程中僅未進行分層鋪設,導致各層之間出現間隙。同時,許多工程為了追趕工期,在分層鋪設之后僅進行幾次的碾壓,未對土基的密實度進行控制,從而導土基的密實度不高。此外,在土基碾壓過程中,常出現由于碾壓不到位導致的碾壓不完全的情況,常見于橫向碾壓與縱向碾壓的接頭處。由于壓路機無法實現橫向行走于縱向行走的即時切換,在方向轉換過程中必須采用旋轉的方式掉頭,從而導致土基工程出現一定的碾壓死角,這一部分的平整度相比土基中央要差很多。
1.3溝槽履土孔隙較大
溝槽履土是土基工程主體工程完工的附屬環節。在土基工程主體完工后需要對溝槽進行填埋。但許多的市政道路施工中溝槽填埋都較為隨意,所使用的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如使用含水量較高的土壤、尺寸較大的石塊及施工廢料進行填埋。受到通車后的壓力作用,溝槽土基處常出現下陷的情況,路面隨之出現較為明顯的裂紋及凹槽。其主要原因是溝槽履土中的縫隙較大。按照土基工程的施工原則,溝槽履土后需要進行充分壓實。保證溝槽內的土壤緊實度與周邊土方的緊實度相同。但一般的溝槽尺寸較為狹窄,難以采用壓路機進行壓實。同時,一些施工方不具備小型的碾壓機,導致溝槽履土的密實度不足。
2、土基工程質量問題解決措施
2.1提升土基排水、防水能力
由于受到天氣原因影響較為嚴重,土基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充分把握,并采取相應的土基保護措施。如在暴雨天氣采用掩蓋層掩蓋即將施工的土方,保證土壤中含水量。同時,在施工前根據標高挖掘多條排水渠道。各個施工方應保證在施工層不出現明顯積水,為了保證土基能夠保持最佳的碾壓狀態。對土壤中水分進行測量,保證土壤中在含水量維持在2%左右。對于施工廢水不應就地排放,而應設置特殊的排水渠道,將施工廢水排放在距離施工區域較遠的地區。在施工前應對施工區域的水文條件進行充分考察,在遇到含水量突出的地段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如提前運送干燥土壤進行濕度中和。對于一些較為干燥的土壤,可安排灑水車進行水分補充,并將土壤攪拌均勻。
2.2嚴格控制土基密實度
對土基密實度的控制實質上是對壓路機進行控制。對于不同性質的土壤應采取不同的碾壓裝備,如對砂土及粘土等土壤分別采用壓路機及夯實振動板進行壓實。在土基填埋時應注意土壤的分層鋪設,并根據需要的土基密實度進行多次碾壓。壓路機在碾壓過程中需要遵循先輕后重、先低后高、先慢后快的行駛原則。為了保證對現有土壤密實度的控制,在壓路機正是工作前可采用土方進行密實度進行實驗,當能夠獲得理想的密實度時再進行土基的碾壓工作。由于壓路機需要不斷轉向實現縱橫方向的變化,在小半徑曲線由內側向外側行駛。縱橫街頭部分的重合面積寬度應保持在0.5m~1m的范圍內,防止出現碾壓死角的現象。由于施工需要,部分土基工程需要振動壓路機進行振動操作。在其第一遍工作時,應先進行碾壓,保證土壤具有振動不松散的條件。
2.3及時填充溝槽履土孔隙
溝槽履土的處理方式應與土基主體工程保持一致,所使用的填充材料應符合溝槽填埋要求。,在保證溝槽履土不出現縫隙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利用土壤材料。使用土壤進行填充時,應嚴格土壤中的含水量,必要時對其進行干燥處理。對于一些尺寸較大的石塊,在填充過程中應進行充分破碎,保證溝槽履土件不會出現較大縫隙。對于一些尺寸較為狹窄,難以采用壓路機進行壓實的溝槽,可采用一些簡便的振實設備進行振實。介于溝槽履土碾壓碾壓難度較大,應對溝槽履土的深度進行嚴格控制,保證溝槽履土與土基主體工程相一致。當溝槽履土出現較大的縫隙時,需要增添土壤,并加大振實力度,使溝槽履土密實度符合市政道路建設相關標準。
結語
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是一項較為簡單的工程,但由于土基深埋地下,出現質量問題時返修難度高,并且耗時耗力。因此,對于在施工階段需要嚴格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在進行土基碾壓時應保證各施工區域的土基平整度相一致,嚴格控制充溝槽履土孔隙。并且,不斷加強施工過程管理,堅持以施工技術為主要突破點,從而提高市政道路的質量與壽命。
參考文獻
[1]熊偉.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的探究思考[J].江西建材,2015,(11):180+188.
[2]曹麗花.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4,(14):168-169.
[3]雷麗君.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的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03):176-177.
[4]李昆鵬,李剛.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的分析[J].科技資訊,2012,(19):148.
[5]張朝霞.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質量問題的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