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爾君
[摘要]時間副詞在我國現代漢語體系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歷來都是進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但是目前還有許多與它相關的問題沒有進行解決,對于許多問題在例如范圍、分類等問題在學術界仍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本文對許多著名學者的觀點進行了研究與總結,對時間副詞的分類以及性質等問題提出了看法,并對共現時間副詞這一方面進行了考察與總結,希望可以對目前我國現代漢語時間副詞研究提供幫助,也希望促進我國現代言語研究事業向前發展。
[關鍵詞]現代漢語;時間副詞;分析研究
引言
關于現代漢語時間副詞的研究,學術界始終沒有停止過,因為時間副詞的數量在現代漢語各類副詞中是最多的,根據馬真、陸儉明兩位先生的研究,在現代漢語中,時間副詞大約有130個,占了整個副詞的30%,因此,與時間副詞相關的研究歷來都是較為受到重視的,馬、陸兩位先生對時間副詞的是最為全面與徹底的。時間副詞自身含有豐富的內容,由此衍生出的研究方向也是多種多樣,它就像一座寶庫,等待著學者去挖掘與探究。
一、現代漢語中時間副詞的分類與范圍
如果想要在副詞內部實現分類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它本身就包含著太多的內容,與其將副詞作為“詞”來進行定義,倒不如將它作為一個范圍、范疇來進行定義,在現代漢語中,任何關于副詞的定義都只能是暫時的。張誼生學者對時間副詞進行過分類,他認為,時間副詞由三大類組成,分別是表時副詞、表頻副詞與表序副詞,表時副詞在其中最為復雜,可分為時制副詞與時體副詞,這二者又可以進行分類,時制副詞可分為時點與時段,時體副詞可分為有定與無定,表頻副詞與表序副詞則相對簡單,表頻副詞可分為高頻、中頻與低頻三類,表序副詞可分為重復與次序兩類。關于時間副詞數量,各個學者之間說法不一,李泉學者收錄139個,馬真、陸儉明收錄126個,鄒海清收錄103個,張誼生收錄170個,但是現在多數認為時間副詞工有169個。
二、現代漢語中時間副詞的性質
現代漢語中時間副詞在語句中的功能是為動詞進行前作的狀語,時間副詞內部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僅僅依靠語句中的功能是無法對它進行良好的分辨的,對于其深層次的含義也無法進行探究,目前的研究成果要求我們對時間副詞的判斷要通過語感來完成,對此得到的差異比較明顯,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對“時間”這個詞產生一種非常明確的認識,每個人對于時間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甚至是模糊的,因此,需要對“時間”這一概念中本質屬性進行討論,讓更多人了解“時間”的內容以及意義。時間副詞蘊含的意義是需要和句中的謂語成分進行結合才能夠發揮出作用的,從句子中對時間副詞進行考察時應當注意與句子中的其他成分例如動詞、時間詞語等共現規律或者進行組合,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時間的本質進行探究。與特定時間進行聯系、表示時間參照關系是時間副詞所具有的基本性質。
(一)表示參照關系
“相對時制”這一概念最早由康姆利在1976年正式提出,他認為只依靠時間對與時間相關的事件以及性質進行表達是無法實現的,某些句子必須與其他時點進行聯系才能夠確定在時間軸上的位置,這是“時間參照點”這一概念在語言中被首次提出,呂叔湘學者在對與漢語相關的時制進行研究時提出了“三時”這一概念,李臨定學者又認為存在著“相對三時系統”與“絕對三時系統”,對時制的類型進行了重新的劃分。
目前,我國很多學者都認為漢語中不存在“時制”這一概念,因為他們認為漢語中不包含這一類的語法系統,與此相關的語法范疇也沒有成行,雖然漢語在這一方面存在著不足,但是可以通過語序與虛詞來對這一方面進行彌補,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現代漢語中時間副詞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表明參照關系,因為它能夠與時間形成一個參照點,先于時間、同于時間、后于時間是它的具體體現。時間參照點的功能是多樣的,既能夠代表發生時間,又能夠代表寫作時間,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現代漢語中的時間副詞既能夠對相對時制進行表示,也能夠對絕對時制進行表示。面體助詞類似了、著、過等與時間副詞進行結合時所在的層面的差異較大,面體助詞通常出現在謂語動詞后,時間副詞經常出現在謂語動詞前,這體現了兩種語法的差別,時間副詞需要表示時制關系,因此需要在謂語動詞前,面體助詞在后表達一種情景狀態。
當動作發生時,它在進行以及實現的整個過程中,時間位置的表達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因為漢語中時間參照點事相對的,我們可以用時間進行說話,也可以將這一段的時間作為參照點來進行運作,或者說,將動詞的動作以及在這一動作內變化的時間作為參照點,這是漢語與西方語言最大的不同。在漢語中,動詞表示的參照點并不是固定的但是在西方語言中,時間參照點事固定的,時間副詞是對時間內的動作以及事件內的時間參照點進行表達的工具。在漢語時間表達系統中,時間副詞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與面體助詞以及時間名詞對時間的表述有著較大的區別,時間名詞表達的是對于時間的設置,用漢語對時制進行表述,面體助詞體現的是動作完成后的時間狀態。時間副詞不能夠充當定語、主語或者賓語,只能作為狀語而存在。
(二)與特定時間進行聯系
在前文中,我們討論過時間副詞與時間參照點之間的關系,時間參照點對于聽話人與說話人來說是二者共知的,時間參照點存在于句子之中,可能是其中的時間名詞、動詞結構或者介詞結構,這就說明時間副詞在對時間進行表達時需要以某一處的時間作為自身的參照點,時間副詞是對具體時間的一種表述。時間副詞主要存在于敘述句之中,沒有事情有能力在時間與空間之外發生,因此它需要一個時間點作為自身的跨度,敘述句是對客觀事實以及動作行為所作出的陳述,它需要與客觀世界中某一個時間點發生聯系,因此需要時間語言,但是時間副詞很少在祈使句、疑問句與感嘆句中出現,因為這類句子表達的是“非過程”情況,無需時間詞語自身便可以對交際功能進行實現。
三、現代漢語中時間副詞的共現現象
(一)共現時間副詞存在的關系
幾個副詞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副詞之間能否互相進行修飾,是可以深入研究還只停留在語言上就能夠實現,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張誼生學者認為可以將這一結構分為右向結構與左向結構兩種情況,右向指前面的副詞對后面的副詞進行修飾,之后二者一起修飾中心語,左向指后面的副詞對中心語進行修飾,在與中心語一起進行前面的修飾。
對于時間副詞之間的共現關系,我們可以以一些例句來進行說明,“苗族的民族文化在不斷得到發展與保護”,“不斷”先對“發展與保護”進行修飾,然后被“在”修飾掉,這便是所謂的左向結構,“不斷”是表頻副詞,“在”是表時副詞,二者在時間副詞分類中并不屬于一個層面,我們再看下一個例子,“已經將近12點了,人還沒有到”,“將近”與“已經”都是表時副詞,“將近12點”是快要到了但是還沒有到,因此,“將近”與“已經”是為了修飾“到”這一動詞的符合走向結構這一說法。同一級別的時間副詞共現表示右向結構,不同級別的時間副詞表示左向結構,雖然這樣無法說明副詞能夠對副詞進行修飾,但至少說明這樣的關系是可以存在的。
(二)共現規則分析
筆者對時間副詞進行了考察,對不同級別的時間副詞進行了分析,發現時間副詞之間的組合受到許多的限制,有些詞語不能存在于一個句子之中,這便是時間副詞共現規則。
首先,語義規則。時間副詞在句子中的實際存在受到語義的限制,它們中間存在著一定的選擇規則,例如時點時間副詞(忽然)與高頻時間副詞(總是)、中頻時間副詞(通常)不能進行組合,時段時間副詞(一向)與低頻時間副詞(偶爾)不能進行組合。
其次,音節規則。時間副詞之間的共現受到音節之間的限制,兩個單音節時間副詞是無法存在于一個句子之中的,但是雙音節詞之間的組合就存在著相對隨意性。
再次,語言風格規則。例如“總是”與“老是”這兩個詞,它們在與其他時間副詞的組合上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但是“老是”過于口語化,因此組合能力與組合價值相對較低,“總是”的組合頻率明顯要高于“老是”。
詞與詞之間的組合是存在規則與限制的,并沒有大眾想象的那么隨意,它由詞本身的性質以及意義決定,每一個詞都存在著自身的組合體系,這會對句子的意義起到極大的作用。
結語
時間副詞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龐雜的系統,與其他方面知識內容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是能夠表現時制關系的副詞,也能夠進行時間參照,自身之間可以進行共現聯系,但是由于自身的類別一直受到限制,你可以認為它是晦澀難懂、遙不可及的,但實際上,它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于我們的語言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關于它的許多內容都還沒有被研究出來,而這就需要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努力。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