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淇 尤裕
摘 要:學困生是我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數學學困生是高中學困生的最大群體,是數學教師在教育與教學方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相應的轉化建議。
數學作為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沒有及時掌握,就形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如果沒有及時查漏補缺,就很容易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導致數學學困生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主要從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以及社會因素這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并提出其轉化策略。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
高中數學學困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1],他們平時很少在數學上嘗到成功的滋味,也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關注,久而久之,他們對數學學習失去了信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做題目時稍遇困難就想放棄,對于考試或作業中的錯誤也不及時訂正,這當然是學不好數學的。
2.家庭因素
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子女[2]。有些家長只注重結果,只看孩子在家的表現,也不管孩子是否真的學進去了、學習效率怎么樣。還有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地對孩子施壓,讓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導致孩子感嘆學習真累,進而導致厭學,甚至棄學。此外,家長缺乏對孩子學習上的關心,缺乏與學校之間的溝通,這樣導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脫節。
3.教師因素
高一是高中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很多數學教師沒有給予學困生更多的溝通、鼓勵以及學法指導,在平時教學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學困生的漠視。在教學中使數學教學行之有效,既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既不讓一個學生落后,又可以培養數學人才,這是我們當前素質教育所要求的。
4.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生活中的不良影響對學生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目前各種媒體如電視、電影、雜志等,有些會宣揚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它們極具誘惑力和教唆力,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注意力渙散,最后導致厭學、不學甚至棄學。隨著網絡的普及,很多學生沉溺于游戲,削弱了學習數學的動機。長此以往,學生玩物喪志、不思進取,迷失了學習數學的方向。
二、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1.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將不再是數學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開拓者、探索者。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對于他們取得微小的進步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做到課后優先交流,作業優先批改,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品質。要求學生上課聽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課后問老師,不能因為一個地方不懂影響以后的學習,課后把老師課堂講解內容再次完整地書寫解題過程,久而久之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致就慢慢地提高了。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長平時應對孩子嚴格要求,但在節假日應多陪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一直把學習的那根弦繃得太緊,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此外,家長應該多與教師、與孩子的同學交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動態。家長還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當自己做錯了事,應該主動向孩子道歉;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他們講道理,讓其以后避免犯類似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旦建立起來,學生就會把老師看成是自己的朋友,甚至是知己。學困生往往因數學學習較差,較為自卑,若老師能給予更多的關愛,他們這種自卑、封閉的心理會好轉許多。教師可以多和他們進行談話,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目前的狀況。當他們有所成績時,哪怕是一點點成績也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他們接受教師、親近教師,就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4.培養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也應教育學困生如何做人,幫助他們吸取社會環境中的精華,遠離社會的不良風氣。家長應多督促他們,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與此同時,家長和教師平時可以多給他們講講關于數學的趣味故事,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產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一個長期、反復的工程。只要我們用心去對待,他們是可以轉化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全體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重學困生的控制和轉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讓素質教育的燦爛之花在數學教育教學園地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董 軍.新課改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3(8).
[2]趙興全.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對策淺析[J].學周刊(下旬刊), 2014(15).
(作者單位: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