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開勇
摘 要:原生態課堂,就是把學生、教師、學習內容、方法、評價和環境看成一個教學的生態系統,并以此建立一種整體和諧符合學生生理特征和學習生活習性的課堂形態。歷史原生態課堂教學策略的構建就是創設問題情境,構建自由對話的空間;改變教學方式,構建互動的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教學,構建共同成長的舞臺。
關鍵詞:原生態課堂;教學策略;構建
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原生態教學,就是要從課改的實質出發,摒棄一切形式化的東西,沒有花拳繡腿,有的只是自然狀態下的真實呈現,接近原生狀態,具有質樸的原力,使課堂教學更趨于實際、注重實效;就是構成課堂的諸要素,彼此和諧,生成最大效能,使人切實感受到生態課堂教學的和諧之美。
一、創設問題情境,構建自由對話的空間
歷史教學不能照本宣書,那樣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必須把真正能夠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點內容作為教學資源,創造性地設置成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采取積極的探究活動,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得到合理結論,使每個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比如,講《紅軍不怕遠征難》,關于紅軍長征的艱難,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我列舉一段史料:“長征路線:長征跨越15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翻山越水。行軍強度:在370多天征途中,有330多天都是在行軍和戰斗中度過的。途中戰斗:遭遇敵人戰斗在400場以上,平均每3天就發生一次激烈大戰。紅軍損傷:損失巨大,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個紅軍戰士犧牲。”設計第一個問題:“紅軍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學生經過學習,暢所欲言。有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惡劣自然環境等。追問第二個問題:“既然面臨如此艱難困苦,為什么長征能取得勝利呢?”學生興趣更濃了,積極發言,有學生說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有的說是紅軍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等。自然過渡到第三個問題:“長征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你認為長征精神是什么?”這種探究式、遞進式問題的設置為師生間的交流與討論構建了平臺,問題層層遞進,學生興趣盎然,也為學生參與探究創設了交流的空間。
二、改變教學方式,構建互動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重教輕學,學生學習被動、效率低。生態課堂強調的是教師、學生、環境的和諧統一,而構建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參與課堂,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能力、素養的美好過程。
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圍繞教材重點,精心設計題目提綱,比如,講《美國獨立戰爭》,先請學生自主閱讀:了解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過程、結果、影響;《獨立宣言》頒布的時間、內容及影響;1787年憲法的內容、影響。學生經過自主閱讀、小組討論、自我展示,學生基本能完成以上問題,生生互動得到充分體現。然后由合作小組提出深層次的問題,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有小組提出:“美國獨立戰爭為何能打敗強大的英國?”小組之間進行熱烈的討論、探究、紛紛暢所欲言,最后請組長進行總結,問題迎刃而解。接著老師提問:“為什么說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各小組動腦思考,積極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完成。通過生生、師生互動探究、分析,使學生對知識和能力有了全面準確透徹的掌握和理解,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生態原則。這樣的原生態互動課堂靈動生成、智慧閃耀,精彩無限。
三、實施分層教學,構建共同成長的舞臺
歷史生態課堂將“成長”理解為每個學生均在原有的基點上得以提高,通過層次分組、教學目標分級、教學環節分層、教學評價分類,讓每個學生都能“盡其所長”。
在課上,我把學生分層,A層為接受能力強、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B層為基礎和智力平平、成績中等的學生,C層為基礎和能力較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然后搭配成合作小組,每層各兩名,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合作學習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交流、提升。教學目標要分級,從而達到合作探究的針對性、有效性。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呈現具體的分級目標,確保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自身能力的最大值。教學環節要分層指導,教師全面調控教學過程,給予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指導與建議。教師還應適時進行分層評價:對學困生采用表揚,找其閃光點;對中等生采用激勵,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采用競爭性評價,促使他們不斷超越自己,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
總之,歷史生態課堂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生生、師生交往呈現多邊互動狀態,它讓師生感受到生命的勃發、靈感的閃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蕩。這樣的生態課堂和諧自然、美麗智慧。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雙甸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