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洪秀
【摘 要】應用題的解決一直是小學教育的一大難點,很多小學生在應用題解決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從而導致學生成績低下。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解決應用題中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成績,使得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也能得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 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29
小學時期,應用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大痛點,很多家長也會因為,自己的孩子學應用題學不好而苦惱。這個時期,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應用題解題需要學生有很高的智商才能解出,并且學生也認為,應用題無規律可循,誤認為學習數學很難,從而在很小的年級就失去了對數學學習興趣。這就導致學生在很小的年級就開始厭學,這是很不利于學生在之后學習和生活的。這個時期,如果家長和教師不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話,學生很可能就出現心理壓力,從而進一步導致問題學生的出現。
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應用題的難點就能不斷地得以解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教師的套路,解決繁雜的問題,對應用題的難點一一解決,各個擊破,從而達到學生快樂學習、教師樂于教學的目的。只有做好學生在學習上的引導活動,使學生掌握好學習的方式方法,掌握教師總結好的經驗,學生才能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走得穩健,走得更遠。
一、克服心理恐懼,重新認識數學
小學生在初識小學應用題時,學生一旦遭遇困難就會產生心理恐懼,這樣進一步導致學生厭學,對數學產生恐懼感,使其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會有學習恐懼感,進而使得學生越來越落后,本來是應用題引起的問題,卻影響了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強對孩子的引導,學生才會克服恐懼,漸漸地重新愛上數學,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當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教師應該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對學生遇見的問題進行指導。學習應用題有著自己的一套解題方法,學習應用題并不是無規律可循的,恰恰相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學解習應用題的方式。一方面,鼓勵學生,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的鼓勵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激勵,使得學生在不斷地肯定中得到提升和鍛煉,增加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應用題的解答和練習,增加學生的熟練度。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好練習和學習,從而使學生克服學習恐懼的心理。
二、加強學生對數學提問方式的練習,增加應用題結構熟練度
好的練習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對應用題型的理解,還可以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作業量和做作業的壓力,使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因此,增加對問題提問方式的熟練度,同時,也是學生學會應用題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通過對應用題結構進行剖析,這樣學生能夠把握好問題的核心,掌握問題提出的分支和關鍵數據,明白出題人的意圖,這樣對學生解好應用題有很大的幫助。
凡是數學題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了解數學的解題規律,才是數學的正確思路,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了解應用題結構,一步步地教會學生如何閱讀題目,找到有效數據,分清數據和重要有效信息,然后進一步給每個學生講解,學生一開始是生疏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親身指導,教師此時要學會一步步對學生的不懂的地方進行講解,此時,教師的愛心和耐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關系到學生今后是否會對教師的教學以及數學產生恐懼,只有教師在教學前期足夠耐心仔細,觀察學生的變化,接受學生的有效反饋,學生才能在之后的學習中,建立足夠的信心。遇見數學問題不是先害怕,而是學會如何找到問題的關鍵,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克服恐懼,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味地練習,只會讓學生思維更加混亂,教師應該選取合適的題型對學生進行合適的訓練,這樣,會使學生對此類題型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在練習的同時,學生不會被誤導,使得學生有更好更清晰的思維來面對這些數學應用題。心理學上認為,多數人具有可變的優勢,所以,通過大量優秀的題型的練習,學生可以優化自己的解題方式,不斷地激發和挖掘自己的潛能,從不同視角去觀察一道題目,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問題,發散自己的思維,不斷地進行拆題,擴題,壓縮等方式進行訓練,使得學生見過的題型更加豐富,這樣,應用題的經驗就更加豐富,使得學習游刃有余,更加輕松。
三、利用各種媒介,進行應用題學習
學生應該進行多方面的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更加全面。首先,利用網絡,對不懂的知識點進行重復學習,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在家里運用電腦進行網上學習,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知識的全面了解;其次,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討論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組學習討論,這樣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借鑒,使得學習的成效在學生的交流中,提高數學成績,增強學習積極性。在交流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派代表進行成果展示,交流過后,教師要學會采用鼓勵式教育,首先要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交流成果,然后教師要進行有效地引導,使學生對應用題有一個更加正確而深入的認識。
另外,教師要學會教會學生認知問題。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并且適時的將二者聯系起來,通過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題型的判斷,避免將二者孤立起來。當遇見學生對二者有所不知時,這是很正常的。而在這時候教師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給學生上一堂“結構課”,幫助學生分析題型和題的內容,進行內容的壓縮,擴張訓練,不斷讓學生知道“萬變不離其宗”的思路。還可以進行題型的判斷訓練,教會學生對題進行分門別類,不斷進行拆題,看問題,使學生能夠依葫蘆畫瓢,學會運用規律對習題進行分類解決,學生在學會這些以后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如何輕松應對應用題,使得應用題規律化,格式化,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夠提升,學習效率也會提升,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也會得以提升。
四、結束語
數學的應用題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也是教師和家長的一大痛點,只有通過對應用題解題進行規范化解決,學習應用題解題的思路和章法,應用題才能被學生更好的接受和學習,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擁有更多認識問題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