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琢+王祉淇
摘要公安院校教育具有較強的職業色彩,其教育地位顯著。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它對于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該類院校不僅要尊重一般的教育規律,還要結合教育需要進行針對性教學。本文首先介紹了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特點,然后分析了公安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培養問題,最后針對培養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公安院校 少數民族 學生 培養
1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特點
由于受到公安院校特有培養目標的影響,其在相應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方面有著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從公安院校上千人學生招收工作的開展規模可以分析出,其與其他院校在招生培養方向上有一定的區別。公安院校更多的培養方向設定為面向我國西部地區的定點招收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招收數量與其他類型的教育院校相比所占比例較高,部分公安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數量甚至可以占據全校總體在讀學生人數的近十個百分點左右。
在當今社會教育工作的發展進程當中,政治思想方面無微不至的關心、生活方面體貼入微的照顧、學習教育方面不懈的堅持以及校園紀律方面的嚴格要求等,是公安院校在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最主要的管理理念。在社會大眾化新型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部分公安院校的在職授課教師為提升其在學生培養方面的工作能力不斷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將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入地應用到學生培養工作當中。但由于我國公安院校相關工作人員在學生培養工作方面積累的實踐管理經驗尚淺,導致在具體培養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和弊端現象。
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較低以及學習能力的不足是公安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特征,有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內容的學習成為其最主要的學習阻礙因素。漢語言的教學用語以及漢民族文化的生活環境也為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消極的影響作用。有部分授課教師存在忽視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弱勢的現象,也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學生個人民族生活習俗以及宗教信仰的尊重和重視也是公安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需要重點注意的教學內容,只有相關工作人員在掌握就讀學生民族分配特點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才能最終實現其培養工作的有序開展。
2公安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培養問題
2.1學生基礎知識淡薄
受歷史原因影響,公安院校內的少數民族學生多數來源于經濟水平欠發達的地區,由于學生生源地的地理位置遠離城市中心,并且交通不發達,再加上自然環境較惡劣,該地區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教育基礎不夠雄厚。該地區學生雖然具有較強的求知欲,但是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夠強大;學生雖然具有活躍的思想,但是學生的知識視野較狹窄。因此,這類學生在公安院校學習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2學習要求較低
少數民族學生在公安院校的實際學習中,會受生活習俗、價值觀念、校園環境、民族文化以及社會關系等多種因素影響。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培養時,公安院校要明確培養目標,在結合公安工作性質和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現如今,部分公安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標準設置較低,少數民族學生在低標準的培養模式下,逐漸弱化了學習素質,降低了學習能力,并且學生的知識儲備嚴重缺乏。
2.3忽視了雙語教學
在公安院校接受教育學習的少數民族學生,在新的校園環境中,需要運用漢語進行學習和交流,由于學生在本民族區域中習慣用民族語言或者混合語言進行交流,因此,在公安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的交際范圍被大大縮小,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交流優勢,并且,這相應地加大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當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漢語學習時,學生將不能與公安院校教師的教學速度相同步,并且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學習問題,長此以往,學生會降低學習興趣。
2.4生活習俗差異性明顯
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本民族學習中,已經養成了相對固定的學習模式,并且,學生的價值觀念、文化模式等己基本形成。當學生進入公安院校這一新學習環境中時,學生會在各方面表現出不適應。少數民族學生相對來說,性格更加爽快、更加熱情,同時,學生的自尊心也較強、敏感度也較高。再加上,公安院校實施統一化管理,少數民族學生在早期階段會難以適應,并且會出現各種煩躁、不安。
3優化公安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培養的措施
3.1強化教育培養特殊性
在以往的傳統教育教學中,公安院校經常忽視學生發展差異性,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和發展,特別是在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時。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逐漸加快,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公安院校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時,不僅要充分尊重學生,還要在課前全面了解本班學生,在此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發展差異性,那么少數民族學生則失去了教育均等性,同時,這也不符合新課改的教學需要。教師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時,首先要了解教學對象,并且針對少數民族學生深入了解,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少數民族學生之所以會在校表現的特立獨行,主要是因為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為此,教師可以進行細致分析學生個性,還可以在認識學生個性的基礎上,為其提供適合的學習途徑和學習方法。
3.2豐富教學內容
要想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少數民族學生,首先,要為學生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目標,與此同時,使學生的培養標準與統一化的公安院校保持高度一致性;其次,由于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薄弱,學生實踐學習能力較低,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原則。并且將班級內學生按照等級進行針對性培養,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適當減少課程類別以及教學內容,但是,已有的課程可以適當延長課時時間,同時,進行雙語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教師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效果,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通過實踐,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循序漸進”即有方向、有重點、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在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后,逐漸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從而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全面發展。
3.3營造學習環境
公安院校為了更好地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在課堂教學、課后實踐以及校園環境等方面要充分體現民族多樣化。具體表現為:增設具有公安特色,能夠挖掘學生潛力的新型課程,以此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綜合素質;將零散的課后時間整體化,即利用課后時間成立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主要包括攝影小組、繪畫小組、文藝小組、朗誦小組以及拳擊小組等,以此發揮學生特長。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不僅能夠有效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而且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在公安院校這個整體的校園環境中,少數民族學生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這有利于學生問、師生間建立良好的友誼。
3.4加強“六觀”教育
公安院校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時,要強化“六觀”教育。即在政黨觀、祖國觀、社會主義觀、人民觀、宗教觀以及民族觀等六個方面進行一致性教育。其中宗教觀和民族觀是重點。科學的民族觀,能夠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客觀認識民族關系,有利于實現民族團結;科學的宗教觀,能夠確保學生針對宗教問題形成科學認識,這有利于促進公安工作順利開展。
3.5提高學生素質
為了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教會學生做人。即學生在校期間做合格學生,學生畢業之后做合格民警,對公安事業持續追求。其次,教會學生學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以及工作任務,鞏固學習基本功,增強主觀能動性。然后,教會學生健體。身體是一切工作的本錢,少數民族學生在平常要積極進行身體鍛煉,嘗試完成惡劣環境下的公安任務,勇于接受挑戰。最后,教會學生團結合作。單打獨斗時代早己被合作共贏時代所取代,因此,要加強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4結論
總而言之,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是在當今社會民族繁榮發展局勢日益壯大和穩定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必然發展趨勢。只有相關教育工作人員真正認識到公安院校培養少數民族在讀學生的重要性,才能樹立更加正確的教育認知觀念、采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最終實現公安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培養工作的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