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容
【摘 要】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就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這里教師除了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之外,還需要對語文作業進行設計,讓語文作業能夠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符合,以便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文作業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63
語文作業是教師留給學生的課后學習任務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到的語文知識得到鞏固,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讓學生能夠培養起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令學生的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然而,就傳統的語文作業而言,其中有著不少的弊端,甚至作業已經成為了學生的一種負擔,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表現得極不情愿,甚至有的學生不去按時將作業予以完成。為了讓這種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教師必須不斷地去進行探索和嘗試,以便找到更佳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
一、新穎靈活,興趣激發
興趣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關鍵因素,只要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教師不用去對學生進行太多的約束,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同時也會按時認真的將作業予以完成。從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文作業來看,只要讓學生對語文作業感興趣了,那么學生也會隨之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因此,教師要用心來設計語文作業,使語文作業在內容安排上,盡可能的帶有靈活及新穎的特點,從而使得整個語文作業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一種學習的情趣。在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中,教師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設計興趣化的相關問題”,既要讓作業設計能夠符合兒童的基本心理特點,又要讓作業設計能夠符合語文學科的相關特點。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都將語文作業的功能定位在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之上,這導致了語文作業陷入了一個怪圈之中,大量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習題出現在語文作業之中,讓學生對語文作業由心底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為了讓這樣的一種現狀得到有效的改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去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關注,根據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和特點,來對語文作業進行相應的設計,以便讓作業的內容能夠有效的將學生的創造能力予以激活。此時,小學語文作業不只是學生用筆來書寫,而是學生在課后進行的“聽、說、讀、寫、玩、做”等,既可以成為學生的語文作業,以此來讓學生能夠對語文作業充滿一種好奇的心理,令語文作業能夠持續的給學生帶來一種難以名狀的新鮮感。
二、選擇自主,層次體現
小學語文作業要遵循一個最為基本的原則,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穩定的提高,就是教師要將語文作業設計得靈活一些,其中既要有能夠滿足大多數學生需求的作業題目,又要有能夠滿足學生特殊學習需求的作業題目,以便為學生預留一定的選擇余地。也只有這樣才能用作業來體現出學生的具體語文學習能力層次,從而使得語文作業的主動性被完全發揮出來。如果小學語文作業的安排不采取這種靈活的設計形式,那么就會導致學習好的學生覺得作業太簡單,學習較差的學生覺得作業無從入手,這必定會給學生帶來較重的課業負擔。在具體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中,一旦教師給予了學生選擇作業的權利,那么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同時讓語文作業擁有了極強的針對性。
另外,過去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思考問題的角度太過片面,沒有將“合作”的學習機制引入到語文教學,及語文作業的完成之中,所以使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尚有一些不太理想,而當教師在賦予學生以語文作業的選擇自由性時,也包含了作業完成方法選擇的自由性。學生在對語文作業進行完成的具體過程中,其既可以和父母進行合作完成作業,也可以和同班同學進行合作完成作業,還可以和周圍同年級的小伙伴合作完成作業。
三、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語文作業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搞好語文教學,就要對語文作業進行開放性的設計,有意識的對作業進行多樣化的設計,以便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出最為適合自己的作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完成作業,又能夠讓作業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如教師在對一篇課文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后,到了給學生預留作業的時間,教師并不是給學生預留具體的作業題目,而是給學生拋出了一個可供選擇的作業范圍,讓學生去自由的選擇一個角度進行切入,從而完成相應的作業。在這樣的一種作業預留機制下,因為學生得到的作業安排是開放性的,所以學生受到的約束極少。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更容易體驗到成功,既可以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較好的發揮,又能夠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從一定程度上被喚醒。此時,學生交給教師的作業,才能夠充分的展示學生的才華。
四、為學生的語文作業“留白”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業布置時,除了要讓作業涵蓋當前的教學內容外,還要為學生留有一絲自由發揮的余地,以便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較為自由的發揮。待到對學生進行語文作業的布置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每一周預留一天自由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布置自己的語文作業,這樣讓學生的學習訴求得到了較好的表達,也使語文作業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起來。然后,小學語文教師再在每個月為學生預留出一節課,讓學生來對日常的作業進行交流。小學語文教師正是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中,通過這樣的一種“留白”形式,為學生的作業預留了無限的可能,給予了學生一片可供自由飛翔的天地,學生在這期間可以高飛、或淺翔、或時快時慢、或姿態萬千。這個時候,學生的語文作業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其不再只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主要渠道,還是學生進行個性化創造的自由空間,從而學生才真正的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業的內容應當既是變化萬千的,又是豐富多彩的,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才能夠引導學生將目光轉向現實生活,讓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帶入到生活之中,從而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從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來看,小學語文作業觀需要得到有效的轉變,語文教師在對作業進行安排的過程中,要學會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一定程度的參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對作業的具體設計僅考慮,從而讓小學語文作業能夠起到自身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