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 張宏敏 宋超
摘要 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精神文明創建的支撐點。新媒體環境為書香社會的促建提供了延伸契機。本文從高校書屋建設的視角,了解在校學生閱讀情況,探尋資源整合的方法,轉變策略,實現促進全民閱讀風氣的形成和實現“書香高?!钡慕ㄔO目標。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 書香 建設
1項目背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痹?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后,再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報告中提出“建設書香社會”。為更好地推進全民閱讀工作,了解在校學生閱讀情況,營造高校良好的閱讀氛圍,為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校園里有圖書館、閱覽室已不算什么新鮮事,而如今,臨近每屆大學生畢業季,他們手中閑置的書籍也越積越多。大量的書籍無處存放,只能當作廢品變賣,浪費了大量資源。如何運作另一件新鮮事——校園“公易書屋”,值得我們思考與探索?!肮住奔础肮妗迸c“交換”,在校園內設立“公易書屋”,通過便捷、時尚的形式,向在校大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與分享交互的平臺,傳遞書籍循環利用的理念,達到“綠色公益,書香滿溢”目的。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公易書屋”項目是由校大學生志愿者自主管理運營的校園書屋,并在團委指導下具體開展活動。校園書屋,既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休閑讀書環境,實現書籍循環再利用、知識傳播的環保自主運營管理,又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實踐志愿服務崗位,弘揚公益文化,倡導環保節約理念,使其更貼切學生以及社會的需求,進一步加強書香校園的建設,讓創新創業的血液在校園內自由流動。
2項目實施過程
在項目實施初期,調查組通過問卷形式對在校大學生的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進行隨機調查,具體如下:
2.1調查與分析
(1)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由志愿者隨機選擇在校學生當場發卷填寫,并當場回收。共收回248份,其中有效問卷237份,無效問卷為11份。有效率達95.6%。通過調查解決以下問題:①閑置書籍的存量;②調查用戶對書籍的要求;⑨調查用戶熱衷的增值服務;④擬定實施方案。
(2)結果分析。換書活動的參與積極程度來看,64%的同學表示非常愿意參加活動,這部分同學可以視為書屋運作的固定對象;33%的同學持觀望態度,了解這部分學生的需求和動機,并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將不確定的活動對象變成固定活動對象。閑置書籍的存儲量來看,58%的同學擁有閑置書籍,與表示非常愿意參加“公易書屋”活動的同學百分比相近,這些同學愿意并有能力參加“公易書屋”中的換書活動。而將近42%的同學沒有閑置書籍,為了不流失這部分學生,因在平時的增值活動中多下功夫,可以組織一些小型的讀書會,也可以邀請老師開展座談,探討一些專業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請優秀學生代表分享學習、工作、生活經驗等,從而開闊參與者的視野,激發興趣,相互促進,提升能力。
為了解決“公易書屋”換書方式、書屋實體拓展等方面的問題,我們發現,53.59%的同學選擇:按照數量,一對一的書書互換方式,46.41%的同學選擇:按照價格,在相差10元以內的書籍進行交換方式。對于長期無人問津的書籍,65.82%的同學都選擇捐贈,這使得書屋運作有著較充足的資源。25%的同學想換到小說,22%的同學想換出小說,換出百分比與換入百分比相近,其他幾類書籍情況基本類似,這表明“公易書屋”的可操作性非常大,基本可以滿足換入、換出的平衡,不存在某類書籍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不難看出小說是同時擁有最大換出、換入需要的書籍,預計這一類書籍是“公易書屋”實體的主要書籍,會有比較快的流通速度,其次分別為散文,名著、科普、雜志等(以流通速度由快到慢的順序排列),我們將以類似的百分比控制書屋的存儲、流通。
2.2運作模式設計
(1)開設實體書屋、漂流書柜、線上書屋三個模塊。三個模塊既是借書、還書等書香活動建設的載體也是捐書等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的驛站。實體書屋:實體書屋設置位于教學樓與宿舍區之間,方便師生自行借閱書籍。并且書屋定期組織讀書會、分享會等特色活動,為書籍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漂流書柜:漂流書柜設在教學樓一層,與實體書屋相輔相成,作為捐書、借書、還書的驛站,借還書籍路程再次得到縮短。線上書屋:新媒體環境下,推出線上書屋,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人人網、淘寶等載體做好網絡平臺建設,策劃書香校園等主題欄目、注重時尚元素,發揮多樣化的特點,成立“公易書屋”網上微店,開展網上書籍(電子書)推薦、以書換書、分享讀書感悟與心得等活動。
(2)搭建圖書館與大學生之間的鏈接紐帶。要充分重視書屋建設、運作的核心要素,實現活動內容的新穎性、趣味性、引導性,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大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書屋志愿者組織,將圖書館提供的有益閱讀信息,及時傳遞,滿足大學生獲取最新閱讀咨詢需求。通過書屋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意見等數據收集,反饋于圖書館,從而增加活動內容的趣味性,滿足大學生豐富課余生活、拓展愛好等動機。例如圖書館舉辦的名人講壇、好書推廣、真人圖書館等活動,在書屋多點化的宣傳過程中,使信息傳播變得更加高效,輻射面更加廣泛。再經過新媒體技術,向大學生傳輸知識、技能等圖文、視頻資料,解決大學生閱讀中的困惑,循序漸進地提升其閱讀素養。交友也是大學生參與書屋建設的一個動機。在開展活動中,通過書屋實體,將“高大上”的圖書館與大學生零距離結合起來,使得書香校園內容的交互性不斷增強,交友交流的方式也更加便捷與時尚,提供共享交互平臺的同時,滿足大學生認識更多興趣相投的朋友的需求。
(3)制定積分、榮譽激勵機制。書屋可以結合閱讀分享活動的特征,滿足參與者獲利動機,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入手激勵參與者加入活動中。積分制作為培養參與者持續參與的有效方式,可以包括積分獲取、積分累計、積分兌換等方式。在“公益書屋”項目中,可以通過如兌換一次書籍獲取一次積分,不同類別的書籍不同積分鼓勵,一學期或者一學年給予積分的兌換,兌換的禮品可以包括實物和虛擬禮品。對在校大學生而言,虛擬禮品如圖書借閱期限的延長、以一本書兌換兩本書等機制可能更為合適。同時,可以通過書屋激勵機制,設置“分享達人、十佳讀者、優秀讀者”等榮譽,這些榜樣的設置、評比及宣傳,既滿足了大學生的成就感、榮譽感,也營造了濃厚的閱讀氛圍。
3項目意義
(1)增加大學生閱讀次數。在新媒體環境下,通過線上線下的“以書換書”、“閱讀分享”等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大學生參加活動和交友交流的興趣,從而擴大參與閱讀活動的“點、線、面”。不斷吸引大學生加入“公易書屋”志愿者組織,使用共享的閱讀資源,營造身邊人人都在讀書的氛圍。大學生已經習慣于在移動媒體上進行閱讀和接受信息?!肮讜荨惫娞?、網上微店等形式的運營成為傳遞閱讀信息的重要渠道,將紙質圖書轉化為電子圖書,大學生在網上閱讀,或利用手機閱讀電子書,實現線上閱讀的目標,從而增加閱讀的頻次。線上線下閱讀互動活動走進大學生的生活,成為書香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在數量和質量方面促進全面閱讀的實現。
(2)提供學生自我服務的平臺。書屋實體是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一個較好的載體,自我服務是青年大學生思想邁向成熟,人格走向獨立,生活漸入自立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志愿者組織利用一切可能的管理方法和組織形式,不斷地提高志愿服務團隊分析、決策、管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地修正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提升技能水平,主動地向在校大學生進行自我服務,引導大學生發揮“四自功能”,更好地服務書香校園的發展建設,使得大學生加快自己的社會化進程,使他們逐漸成為社會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便畢業以后將學到知識和業務能力更快、更好地奉獻于社會。
(3)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書屋模式作為第三產業,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之下,在推動文化教育發展的同時,“公易書屋”與社會單位建立共建關系,積極拓展社會關系,掌握社會資源,真正壯大高校公益組織的力量。高校擔負著讓大學生探究知識的責任和義務,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引導他們孜孜不倦的閱讀行為習慣,是我們不斷創新創業的工作理念,良好氛圍的形成也離不開閱讀環境和帶動作用。教育本身是一種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樹立大學生終身閱讀的觀念,不斷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閱讀始終伴隨著人們,使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更加美好。
4項目展望
書屋項目通過以書換書的形式,促進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同時,也是在傳遞充分閱讀的良好理念。除了上述三個運作模式外,還可以借助世界讀書日、好書換綠植、與書商合作等輔助類的換書形式和渠道定期開展書屋活動,一方面提升書屋的知曉度,一方面加大閱讀分享的宣傳力度。
共享換物的模式也早已在社會上存在,大學生樂于用經濟的方式去得到一件物品,樂于用簡便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樂于用休閑的方式去提高文化修養?!肮讜荨睂嶓w在探尋資源整合方法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新媒體技術運營,更能達到促進全民閱讀風氣的形成和“書香高?!苯ㄔO目標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