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 夏瑞霞
摘要 本文從立德樹人的時代背景出發,梳理了輔導員團隊建設的價值與意義,分析了其在團隊組建、團隊內部、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強化“立德樹人”理念建設、把好團隊組建入口關、完善團隊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績效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化等解決途徑,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關鍵詞 立德樹人 輔導員 團隊建設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當前的思政教育和育人服務工作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不能只發揮輔導員個人的力量,還有必要構建輔導員團隊。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6年12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廣大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高校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更應該將“立德樹人”的理念引入團隊建設當中。
1輔導員團隊建設的價值與意義
團隊是“具有某種性質的集體,或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組成的集體,其構成要素為5P,目標(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權限(Power)-計劃(Plan)”。喬恩·R·卡曾巴赫《團隊的智慧》指出:“團隊就是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的、業績目標和防范而相互承擔責任的人們組成的群體。根據他們的說法,我們這樣定義輔導員團隊:以高校的文化價值理念為基礎,以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為立足點,以學生工作的科學化和專業化為核心,以更好開展工作、發展學術、促進管理為共同目標,由知識技能互補、資源共享、相互協作、相互承擔責任的輔導員個體所組成的特殊群體。
輔導員組建的團隊既具有高校普通教師團隊的一般性質,還具有“融智性”、“互補性”、“協作性”、“增效性”、“激勵性”等特點,對于推進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一是有助于人力資源的共享互補。團隊組合不同專業、年齡的個體在一起,他們相互學習,拓展工作技能,建立開放、安全、便捷的溝通平臺。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整個團隊就學生工作的某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科學理論研究,形成合力,運用多種工作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工作。二是有助于促進專業化程度。通過創建輔導員工作和科研團隊,可以分解角色壓力,讓他們在科研中體會到滿足欣慰,在授業解惑、管理育人中品嘗到歡快愉悅,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和科學的服務。三是有助于挖掘輔導員的潛能。可以為成員提供大量的學習機會,也可以借助成員間的相互激勵形成良性競爭,激發出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和動力,不斷挖掘和發揮其潛力。四是有助于提升學生工作整體水平。團隊的建立能在學習、工作、生活上給予關懷、幫助,使成員找到歸屬感,減少不穩定因素,形成良好的工作梯隊,保證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輔導員團隊建設現狀分析
相比于高校中的科研團隊、教學團隊,輔導員團隊的組建在提出時間上較晚。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有如下問題。
在團隊組建方面,首先是出發點不夠端正。有些院系為了獲得課題、項目基金,沒有經過考察和準備,臨時將輔導員隨意組合,拼湊成一個團隊。這樣具有功利性和隨意性的團隊協調性差,成員對團隊研究目標認識不清。其次,缺少高素質帶頭人。負責人大多是分管院系黨政工作的領導,他們通常是科研、行政雙肩挑,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處理團隊事宜,且工作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意識。再次,成員構成缺乏互補性。當前,多數以院系為單位組建的輔導員團隊在職稱、學歷、專業、性別和年齡上多有不當,成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基本相同,在合作中不易實現互補,更不足以引發智慧火花,很難保持長久的活力。
在團隊內部方面,第一,目標各異,發展動力不強。雖然團隊有明確的工作方向,但是在團隊目標與成員目標不盡相同,尤其是二者有沖突時,成員往往會只計小我,不顧大局。第二,凝聚力不夠,缺乏發展合力。在團隊建設過程中,負責人通常只看重日常工作的完成,卻忽視了共同學習、合作互助、和諧寬松的工作氛圍,造成團隊成員松散倦怠。第三,激勵機制不健全,缺乏發展動力。我國高校輔導員團隊的內部激勵機制沒有建立公正公開的評議制度,也沒有對工作業績進行量化,評獎評先和評職晉升上亦有失公平。在基本的團隊績效考評中,還存在考核責任不明確、工作落實不到位、績效指標模糊不清等問題。
在政策制度方面,缺乏有利于團隊形成和發展的大環境。當前,我國高校內部的權利配置是以行政權利為主導的科層等級管理模式,削弱了團隊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曾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但部分高校并未對此予以重視,只是簡單地把輔導員當做行政管理人員,既沒有政策上的支持,也沒有工資待遇上的傾斜。由于學校對輔導員工作性質存在認識上的問題,使得“權、責、利”界限不清,嚴重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3“立德樹人”與輔導員團隊建設路徑
通過對輔導員團隊建設現狀的分析,我們發現其中存在不少問題。那么如何加強輔導員團隊建設?筆者以為,必須引入“立德樹人”的理念,學習和發揚輔導員團隊建設現有的經驗方法,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立德樹人”這一理念“既有對教育者——教師的要求,也有對被教育者——學生的要求。”不僅要求立師德,還要立學生之德。它為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對輔導員團隊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堅持育人為本,以德為先。《論語》有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一個用品德、愛心感化學生的輔導員團隊,也是如此。在工作中,通過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出色的個人魅力塑造德才兼備的學工團隊,給學生們樹立榜樣標桿。二是要注重全面發展。當前的學生思想活躍,個性突出,價值取向多元化。在進行團隊建設時,務必強調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重要性,盡可能多地關注熱點問題,拓寬知識面,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尊重、教育、引導好每一個學生。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輔導員隊伍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更是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后盾。鑒于二者的關系,極有必要將輔導員團隊建設與“立德樹人”通過合理方式進行有機統一。
首先,強化“立德樹人”理念建設。所謂理念,這是一種對群體的行為規范有影響力的意識或價值觀念。輔導員團隊“立德樹人”的理念,是指在實踐中突出人的重要性,以人為本。成員之間注意情感的投入,彼此尊重,多一些包容與理解,關心自我,關心團隊;生活中互相幫助與關愛,讓每一位個體切切實實感受到呵護與支持。同時,相關部門及院系要多給輔導員團隊提供平臺,重視其作用,讓他們享受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多組織一些研討交流學習活動,打造學習型團隊,提升成員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團隊建設所追求的人本精神。
其次,把好輔導員團隊組建入口關,從源頭保障團隊質量。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年)中“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篩選出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德才兼備、樂于奉獻的人才。選聘必須在黨委領導下進行,采用組織推薦與公開招聘相結合的形式。廣開渠道,公開競爭,擇優錄取,給傳統的學生工作模式提供不同思路。二是注重優化團隊的素質結構。各個學校、學院應根據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結合實際的工作內容,聯系現有輔導員的職稱職務、學歷專業、年齡性別等具體情況,搭建結構合理、層次優化的梯隊。
再次,完善團隊管理,保證團隊正常運行。一是在團隊內部,各團隊帶頭人主動與成員討論、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團隊的總體目標,從而提高團隊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可建立工作例會體系制度、研討學習制度,也可采用目標管理的方法,成員們各盡其責,各司其職,能夠平衡工作與生活,營造團隊和諧氛圍。二是在團隊的領導與管理上,校、院黨政對所轄的輔導員團隊進行直接領導。把輔導員作為辦學育人的重要依靠力量,與專業教師同等對待,加強管理和培養。對有關政策進行解讀、研究,依據其中的精髓要義,制定一些規章制度,把團隊納入科學軌道。
同時,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強化團隊的凝聚力和發展動力。一是提供經濟性報酬,尤其是對團隊成長與發展增加了額外的勞動量,應按有關規定支付一定的加班費用;也可設立工作方法創新獎、職業能力突出獎等,給予相應的認可。二是利用非經濟性報酬提高成員的滿足感。如外出考察、職業培訓等,將這些納入輔導員生涯規劃當中,逐步構建各類培訓體系,打造一支有工作能力、專業水平、敬業精神、學術素養的優秀團隊,實現成員發展與團隊目標的雙贏。三是拓寬晉升空間,促進崗位的合理流動,堅持“優出”,適時輸送優秀成員到校外單位掛職鍛煉,或推選到學校管理崗位,從而調動團隊成員積極性。
此外,促進績效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化,考核與激勵“兩張皮”的尬局。績效考評是對團隊及其成員職責履行、工作任務完成等情況進行測評。我們知道,輔導員工作會因時空、環境等因素變化,故對其團隊的考核必須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注重考核主體的雙重性,實事求是,把考核工作具體化,堅持“誰管理,誰考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擺在學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能否攻下這座大山,要看輔導員隊伍的工作成效大小,也要看輔導員團隊建設的力度強弱。當前,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存在不少困難需要在實踐中克服,但我們要堅定信心,開辟一條光明之路,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課題來源: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省級項目,“開拓者”優秀輔導員團隊建設項目14F08